新庄遗址发掘场景。
羊耳坡遗址。
每一次的发掘工作让我们离历史真相更进一步
凉山考古工作者向你讲述
成昆复线(凉山段)
文物发掘的日常点滴
文/本报记者李晓超图/由凉山州博物馆提供
2016年8月,孙策接到任务,前往西昌市裕隆乡参与羊耳坡遗址的发掘工作。32岁的孙策是凉山州博物馆考古队的工作人员,有着近10年的考古经验。
在此前,2014年5月,为配合成昆复线工程建设,在四川省文化厅文物局组织下,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多次联合相关市、州、县文物部门,对沿线相继展开了文物调查勘探工作,发现文物点48处,因改线等原因最终确认45处。
收拾了简单的行礼,孙策和西昌市文管所的考古人员赵宗斌一同来到长村,与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派出的考古人员汇合。
1
▼
触摸历史
看“高冷”考古人员如何“挖”出宝贝
羊耳坡遗址位于西昌市裕隆回族乡长村及星宿村,地处安宁河西岸的二级台地上,发掘面积6039平方米。
抵达长村的第一件事,是找住所。遗址发掘工作,耗时长,有时候遇到大型工程需要两三年才能完成,对于孙策来说,长期在外工作已经是家常便饭了。
裕隆是回族乡,考古队大部分是汉族,生活习俗有所不同,考古队找了很久,才在距离遗址五百米的地方,找到了一个汉族老乡的空房。10多位考古人员两人一间房,房前的院坝可以放一些发掘出来的陶片,很合适。
每天早上7点,孙策起床,简单吃点早饭,走路去现场。
他们小队负责发掘的总面积在7000平方米以内,从长村到裕隆乡和高草乡的交界处,总长3公里左右,宽大约有25米。最早进行的是勘探工作,考古人员要从北向南,拿着洛阳铲每隔20米或者50米进行钻探,通过对土质的观察,把可能有文化层的地方标记出来。之后,再对标记的地方,进行重点勘探。
偶尔遇到雨天,工作就只能停下来了。
2016年的雨季很反常,从5月延续到10月。好不容易天晴了,孙策和队友就要抓紧时间开工,探方里积起了水,还得找来抽水机把水抽干。
孙策负责两个探方的发掘工作,200个平方的面积,停停做做“挖”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算完成。这个“挖”,其实并不是抡起锄头盲目的挖,考古人员的“挖”,是一边观察一边发掘,挖到东西,不管是什么,都要停下来,小心翼翼地清理出来,哪怕只是一片破损的陶片。
(下转19版)
新闻推荐
↑活动现场。→四年级同学的经典诵读表演。昨日,西昌市第五小学举办的“阅读是最美的姿态”——读书活动展演...
西昌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西昌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