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是国内外业界公认的出产世界最好花卉的理想之地。本报记者 冷文浩 摄
安宁河谷绽放的
一抹绚烂芳华
文/本报记者王亚
农历大雪节气已过,寒潮袭来,全国大部分地区全线降温,西南地区被湿冷的空气笼罩。在一片料峭寒意中,把目光投向栖居川西安宁河平原的“小春城”西昌,却可以看到一幅春和景明的画面。每天不到中午,热辣的阳光就会把地面晒得滚烫。天光云影下,偶见道旁一簇簇盛放的花儿,颜色如同劫掠了彩虹一般,给人春光烂漫的错觉。
昼夜温差大,光热条件优越,年降雨量充沛,灌溉水质洁净,让西昌被誉为四季宜花的“天然温室”“中国花木之乡”,成为了国内外业界公认的出产世界最好花卉的理想之地。
一年四季,西昌的大街小巷中都飘着甜醇优雅的花香。花朵在碧绿的叶浪里次第绽放,桃红妖娆、纯白清淡、鹅黄活泼、浅紫浪漫,一条条鲜花绸带铺陈出了大自然最鲜活的色彩,耀亮着世人的眼眸。
一朵朵灵动的鲜花不仅带动了西昌的地方经济发展,更让广袤乡村建成了花卉产业链,鼓舞了农户通过种花来勤劳致富、改变命运,也装点了城市,耀亮了大地,成为了惊艳世界的一抹绚烂芳华。
动一城春色
7日早晨10点半,走进位于西昌市花卉产业园区内的天喜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下称“天喜园区”),8000平方米玫瑰温室大棚里异常凉爽。青翠的花茎上,粉红、大红、明黄、紫色的玫瑰正盛放,一团团、一簇簇,如烟如脂。
玫瑰温室大棚的组长罗铸美已经在此工作了2个多小时,她忙着打考勤、统计需要的农资数据,和工人们一起搬花、上盆、扦插、炼苗。
组织工人们为外地的花商发货也是罗铸美的一项重要工作。一批接一批的“天喜牌”玫瑰盆栽将被发往成都、昆明、广州等地,再由那里的花商分销至全国各地,或是搭上飞机,远销海外,摆上日本、韩国、美国的商超货架。
西昌市礼州镇田坝村,一个曾经并不起眼的小村庄,最近几年,也渐渐因出产优质上乘的康乃馨而被各路花商所熟知。
站在礼州镇的热水河大桥上,放眼望去,百亩鲜花大棚连接成片,铺展开来,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银光。这银光,仿似西昌花卉产业站上世界舞台时打在身上的聚光灯,仿似花农致富奔康路上心里抑制不住的喜悦。
田间的幸福跑道
2010年,四川省政府确定了四川花卉产业发展的两个重点生产区域:一是以成都附近的温江、郫县为主,主要生产苗木、川派盆景,二是包括西昌和攀枝花在内的攀西地区,主要生产高档盆花和鲜切花。
也就是从那年开始,西昌市出台了各种优惠政策,进行整体规划,启动了现代花卉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并依托邛海——泸山景区建成5000亩集观光旅游、展销等多功能为一体的花木产业基地,给予一定的优惠条件,让零星分布的花卉企业进入园区、基地,由政府完善基础设施,进行集中管理。
2012年,西昌市又启动了涵盖礼州、兴胜、月华3个乡镇的2万亩高起点的现代花卉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并在田坝村流转土地1000亩,建成“千亩核心示范区”。
2015年,花卉产业园区的生产规模达到了4000余亩,经济效益凸显。花农们得知,种花可以享受西昌市政府给出的多项优惠条件——大棚建棚每亩补助5000元;第一年的种苗费用补助5000元;由政府统一流转土地,入驻前5年的土地流转费,按每亩1000元的标准进行补贴;另外,还有免税、减税以及奖励等方面的政策。
“芬芳产业”渐成气候,截至2017年,现代花卉产业园区入驻了北京、上海、广州及省内企业14家,流转土地4000亩,建成可控式温室大棚125万平方米。年产鲜切花3200万枝,各种盆花2430万盆,实现产值2.8亿元。解决周边农户2300人的务工问题,每年为周边农户增加4600万元的收入。
如今,在礼州镇,人人都知道养花弄草很能挣钱。经过三四年的辛勤耕耘,一些种花大户的家庭年收入从之前的六七万元跃升至百万。
花世界中的“西昌特色”
花卉产业园区的形成,不仅给农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还给入驻的生产企业带来了诸多便利及好处。
首先,政府出面流转土地,做到“五通一平”,避免了企业与农户“扯皮”的麻烦,还有30年租期保证,企业可以放心投入。
以租金问题为例,西昌现代花卉产业园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冯麟介绍,园区每年土地租金的收取和向农户发放都由管委会充当“中间人”,当地的土地租金并不是硬性定价,而是选择按大米市价折算,由园区管理方、企业代表和农户代表三方询价,每亩土地租金按900斤大米的市价计算折合成地租。900斤大米是园区所在地的平均亩产量,按这个产能能保证租地农户全年的粮食需求。这样两全其美的租金方案,(紧转07版)
新闻推荐
延伸阅读〉〉〉入冬以来天气渐寒,低温容易引发身体的不适,可以说,除了换上厚重的衣物来保暖,科学合理地配置保险,也是...
西昌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西昌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