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家兄弟精心照料猕猴桃。
文/图余忠涛
打工路漫漫兮,上下求索
打工,对于像余祥这样的山村农家娃来说,穷困是刻骨铭心的痛。余祥还不到16岁就踏上了打工路,开始在沿海各大城市“漂”,做过小钢铁厂的工人,大酒店、农家乐的厨师,水泥涵管厂小工,水果种植企业临时工,养殖场饲养员……凡是有可能给家乡带来发展的项目,余祥都去干过。但是,因为凉山的地理环境和这些地方的情况有很大差别,很多项目都不可行。
当时,大凉山的村民因为交通、信息、教育等历史欠账太多而缺少文化,思维落后,思想守旧,像余祥这样小学还没毕业的人比比皆是。一个几乎由文盲半文盲劳动力构成的家乡,人们思想意识落后,除了出卖“体力”就一无所有。要想从沿海发达地区找到一条适合大凉山发展的路子谈何容易?
学当时的沿海办小型钢铁厂?不行!上世纪90年代初,大凉山很多乡镇和村庄没有电!不通车路!没有信号,更没有网络!
开农家乐?不行!没有车路,有钱人没法来消费!
种植、养殖,也不行!没信息,卖不出去!因为没有车路,那些没有污染、真正“有机”的好东西根本运不出大山外去卖!
……
路在何方?
1995年的春节,已在沿海城市打工3年的余祥回到家乡,在凛冽的寒风中瑟瑟发抖,望着自己家乡低矮破败的瓦板房、泥泞的山间羊肠小道,潸然泪下。
上下求索兮,置己死地
2005年,大凉山的多数乡镇通了土公路。汽车可以开进山里的乡镇来了。打工10多年的余祥回到家乡西昌市琅环乡桃园村三组,想用自己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打工血汗钱,撬动家乡这一潭死水。
先发动乡亲们把原来的逼仄小路修成加宽的土路,可以勉强过摩托车。这算是村庄里第一条可以过机动车的“车路”。接着发动村民养殖敞放土鸡,然后自己用摩托车运到乡镇再转车到城里去卖。
在这条路上,余祥、余中成两兄弟不知道翻过多少次摩托车,身上留下了很多伤疤。
养鸡这颗“小石子”虽然在村庄里砸起了一点涟漪,但离死水微澜,甚至卷起千堆雪还很难!
因为2006年我国禽流感爆发,政府设卡子不准往外运输家禽,刚刚长大的鸡卖不出去,才起步的土鸡养殖事业根本没有抗风险的能力,将余祥和余祥的事业及其改变乡亲们思想意识的想法打回了原形。经济上,洗白了!心力上,憔悴了!那个充满憧憬的青年看见乡亲们绝望的眼神,抓着自己的头发放声痛哭。
余祥深深地感到个人的力量太渺小,置之死地而后也很难再生!心灰意冷的他满怀对父老乡亲的歉疚又踏上了打工路。
置己死地兮,再次奋斗
余祥一边打工,一边寻找改变家乡落后贫穷面貌的路子。他不在乎工资高低,在乎的是能不能学到本事,好回乡后引领思想意识落后的村民们在改变思想意识的同时,做好产业项目,找到适合在家乡的发展方案。
到2012年,又在外面“漂”了8年多的余祥再次回到家乡,再次投入到改变家乡的事业中,再次把打工挣来的血汗钱投入到项目里。
发展到这个时期,在政府扶贫投资下,家乡的条件已经有所改变,村子里已经通了土公路,运输车辆已经可以到达村里。手机信号基本可以覆盖村庄,电视节目也可以收看几个台,小学校已经修成了砖混结构的了,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通过在种植场打工,余祥明白了一条道理——没有适合自己家乡气候条件的特色品种,要想在竞争十分激励的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是不可能的。于是,在当年12月14日,余祥在凉山州民政局和凉山州科技局注册登记成立了凉山州水果开发研究所。在两名退休农业专家的指导下,开始了猕猴桃新品种——“偶友”猕猴桃选育试验工作。
余祥的三哥余三郎受过高等教育,教过中学语文,经考试成为公务员,因为爱好写作,发表过很多文学作品,在中科院武汉植物研究院猕猴桃研究中心有不少读者粉丝。这些年轻的博士和喜欢农业、畜牧业的余三郎也很聊得来,感情不错。这些博士知道后,通过远程视频等方式大力支持余祥的选育工作。
工龄刚满30年的余三郎,为了支持余祥的事业,根据《公务员法》毅然提前8年退休,并把自己在县上的一套住房卖了,拿着自己几十年工作的结余和卖房钱前来支持余祥。
在猕猴桃研究中心实习生岁立云博士(现在在四川省农科所上班)帮助下,终于在雷波西宁找到了野生猕猴桃公本,在西昌市姜坡一张姓农家小院里,用新西兰奇异果猕猴桃母本杂交选育。经过多年杂交选育,于2015年成功地选育出了适合大凉山气候特点的猕猴桃。经测试,这种猕猴桃的品质赶上或者超过了新西兰奇异果猕猴桃的品质,亩产量可以达到4000到5000斤,是大凉山彝族群众脱贫致富的好项目。为了表达对支持者的感谢,余祥决定给这种猕猴桃取名“偶友”猕猴桃,并注册了商标,目前国家商标总局已经受理。
再次奋斗兮,兄弟来相助
可是,这时候的余祥已经一贫如洗,哪里还有钱去做大田种植带动村民?余三郎支持的那些钱已所剩不多。
再好的东西,靠嘴巴说,谁敢相信?靠空对空宣传,农户、企业、政府都不会投资。只有自己先种植起来,才能带动大凉山彝族群众!
在外打工的余家其他兄弟们拢来了!亲戚朋友看见余家几弟兄要干正事,也愿意借钱支持,很快100万资金就到了位。
2015年,几兄弟在琅环乡桃园村三组开始了60亩“偶友”猕猴桃标准科技示范园建设。为了节约资金,凡是能自己干的活绝不花钱请人干。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到2017年,“偶友”猕猴桃第一年产商品果近20000斤,为了产品上电商平台,余祥注册成立了凉山州余氏皇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因为不用农药和化肥,用杀虫灯、核桃壳汁液等杀虫,用农家沼液、散放羊羊粪、植物秸秆等做肥料,种出来的果子品质一流,很受消费者欢迎,今年是第二年产果,产量估计达到10万斤。据预测,到2020年,60亩“偶友”猕猴桃总产量可达到20到24万斤。
兄弟来助兮,星火燎原
余家兄弟的偶友猕猴桃在大凉山已经引起了政府、农业企业和农户的重视。来自省内外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当地政府也很支持,为基地硬化了专用车路,加宽了专用桥梁……媒体大量报道。
2018年春季,美姑县、雷波县、盐源县、冕宁县、越西县、西昌市等县市开始试种偶友猕猴桃。特别是凉山州最偏僻、经济最落后的美姑县,一下子就发展了2000亩。
在通村路、入户路和产业路都由政府投资建好了的当下,在4G网络几乎覆盖了大凉山的信息条件下,发展种植养殖业的条件虽然和发达地区比还有一定差距,但因为没有工业污染,很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条件下,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凉山州水果开发研究所在余祥及其哥哥弟弟的运作下,成为了指导大凉山农户、农业企业种植偶友猕猴桃的中坚力量,大凉山不少村寨都留下了他们产业扶贫的身影。
大凉山的山山水水,芸芸众生,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从改革开放初的一潭死水,到死水微澜,到今天的改革开放风起云涌,走过了由愚昧落后到迈向全面小康的心路历程。余祥的人生,也和乡村里的村民一样,走过了从愚昧落后,闭塞贫穷到具有现代思想意识,发展富足的心路历程。
在大凉山,在全国各地,像余祥这样有志于改变乡亲们思想意识,从而彻底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的有志青年,遇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他们把握住了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大力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好机遇,坚实的步伐迈得更加从容,自信。
新闻推荐
沉醉于创作中的崔映波。崔映波(中)和他的技师团队。妙手生花崔映波金桂的清香淡淡地飘过鼻尖,...
西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昌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