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海清澈明净的湖水与天上的明月相得益彰。 邹森 摄
文/本报记者李晓超
西昌的“月城”之名,并非浪得虚名,古人曾以“月出邛池水,空明澈九霄”的佳句来赞赏西昌月。月在西昌,是永恒不变的城市主题,月亮女儿的传说、月亮湾的渔家风味、月色风情小镇的美景,邛海边的月亮仙子雕像……就连街边的栏杆上的花纹、商铺的招牌也少不了月亮。可以说,这里处处有月亮,即使不是中秋佳节,也能常见中秋月。
西昌月美,与当地独特的气候条件密不可分。西昌地处川西高原,海拔高,降雨少,空气湿度小,更兼夜晚天空多晴朗开阔,月出畅行无阻,再加上高原人烟稀少,空气几无污染,大气中悬浮物质少,空气透明度大,所以西昌的月亮又大又明,让人赏心悦目。
特别是到了中秋,花好月圆的西昌,更是成了对酒当歌赏花赏月的绝佳之地,举家出游或是朋友三四,一起领略桂树飘香和皎皎月光,忘却红尘烦扰。
常见中秋月
花好月圆在人间
西昌有很多的经典名片,除了月城,还有小春城、中国航天城、东方休斯敦等美名。这里四季如春,气候宜人,加上山林和邛海对大气层的过滤,大气中悬浮物质少,空气透明度大,所以一年中西昌大部分时间都能看到月亮,而且月色纯净明亮,分外皎洁。
在西昌,有着许多人文风情浓郁的雕塑,而在城市雕塑中,就有好几处是以月亮为主题的。
在州一医院旁边的月城雕塑前,每天都能看到有人站在旁边拍照,这个雕塑修建几十年来,一直是西昌的标志性建筑,简简单单的一轮金色的弯月,上面写着“月城”二字,造型虽简单,在过去,可是到西昌必须来拍照留念的地方。
“家里至今还放着30年前在月城雕塑前的照片,那时候从县上到西昌来,就像农村人进县城,都是难得的,开心的,一到西昌,就要在刘伯承小叶丹的塑像前拍照,接着就是这个月城。”在银行部门工作的李先生16岁第一次来到西昌时,就在月城雕像旁边拍了一张照片,此后,只要有事来西昌,他一定会去故地看看。
“现在月城雕像旁边,有了很多以它为名的店铺,茶楼、酒店、小饭馆等,再来这里也没有当初那种兴奋的感觉,西昌变化太大,月城雕像已经不算什么了,更多漂亮的雕像出来了,成了新的亮点。”
说起回忆里的月亮雕塑,西昌市委庭园里的“月亮的女儿”雕塑,也成了一代人记忆里的最美月亮。在绵羊头角上的蓝天,一弯新月朗照,一位美丽的彝家姑娘优雅地斜倚着弯月,弹拨着怀中的月琴。在彝家,月亮的女儿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凉山领扎洛这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有一个心灵手巧的彝家姑娘叫兹莫领扎,她放牧的牛羊长得又肥又壮,她织的披毡图案惟妙惟肖,花儿会招来蝴蝶,蝴蝶会引来蜜蜂,蜜蜂会唤来布谷鸟。月亮仙子看见了,让太阳妈妈高兴地把她请来,却怎么也跟兹莫领扎学不会手艺,只得让位给她。从此,兹莫领扎就成了月亮的女儿。为了感谢太阳妈妈的厚意,兹莫领扎送给她们母女俩一件红披毡。这个传说在凉山广为流传,充分表现了彝家姑娘的聪明才智,成为彝族女性一种古朴的文化品格。
西昌的月,已不再是一轮挂在树梢的弯月,它早就深深融入到每一个西昌人的生活里,带着美好的寓意存在于城市里的大小角落。
月是故乡明
人月两圆传佳话
一说到月亮,人们习惯性的会联想到中秋节。这一天,月亮是一年中最圆最亮的,所以亲朋好友会相约赏月吃月饼。这是古代沿袭下来的习俗,西昌也不例外。
民国版《西昌县志》卷五《礼俗志》记载,“八月中秋节,亲友相馈果饵,或偷圆瓜,舆儿抱送,鼓乐游街,提灯列队,至亲友家,置瓜床头,夫妇剥煮食之,为生男之兆,谓之送瓜。富家延亲友,奏音乐以待月华,若深宵发五彩华光,以为盛运。”
很多人都知道,中秋佳节,要为亲友互赠水果、月饼等礼物,但偷瓜送子这一点,却鲜为人知。相传,过去,在中秋节晚上,亲友们趁种冬瓜的主人不注意,从地里偷走一个圆圆的冬瓜,像抱着小孩儿一样拿着,提灯列队、鼓乐游街,把冬瓜送到婚后无子的亲友家以祈福求子,收到冬瓜的夫妇把冬瓜放置在床头,次日煮食,这样做是生男孩儿的好兆头。最后一点就是大家最为熟悉的赏月。
西昌赏月,最佳之地是邛海。古人曾以“月出邛池水,空明澈九霄”的佳句来赞赏邛海月。邛海清澈明净的湖水与天上的明月相得益彰。晴朗微风之夜,月光亮若明烛,把四周群山照耀得清晰如同白昼一般。当月移至邛海上空时,只见水天一色,天上、水中两个玉盘银光四射,交相辉映,上下通明,真是赏心悦目,让人忘却红尘烦扰,尽抛闹市喧嚣。
据传,邛海是月光仙子沐浴之所,每逢农历月中之夜,仙子便翩翩降临人间,在邛海中尽情嬉戏。故这一天月光最明,月色最美,赏之令人心旷神怡,肺腑俱清。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很多人都会在中秋节特地来到邛海边游玩赏月。日落月升,邛海水面泛起层层金色的涟漪,背后的泸山上,光福寺里梵音袅袅,时间仿佛在这里停止,让人沉醉。
从古至今,中秋都具有团聚的寓意,所以无数身处异乡的游子,到了这一天,就会“每逢佳节倍思亲”。诗句里的思乡之情,让每一个在外的西昌人,怀念着西昌的月亮。
西昌诗人张建斌擅写童诗,他的诗歌里,常常会出现西昌的月亮。他在《圆月的背后》描写中秋夜的西昌,把家乡的发展,家的温暖,以及西昌文明团结祥和的夜景融入到诗句里。
圆月的背后是什么
是一张笑脸
比春风还温暖的
故乡西昌
妈妈的笑脸
圆月的背后是什么
是一盘晚餐
用白玉盘盛着的
故乡西昌
妈妈做的晚餐
圆月的背后是什么
是一只小船
过几天你就会发现
乘着它
飞过千山万水
回到月亮的故乡
妈妈的身边
他曾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走遍天涯海角,看遍无数月亮,其实最美最好的还是家乡西昌的。”
随着西昌旅游业发展,“最美西昌月”的佳话早已传遍大江南北,这又成了西昌的另一张名片,吸引着无数人前来欣赏这诗情画意的月色。
嫦娥奔月
不能错过的瞬间
西昌,一个与月亮有缘的城市。有许多地方都用月亮来命名,邛海之滨的月亮湾位于蜿蜒曲折的湖岸线,好似一弯新月,故称为月亮湾。
有人说,月亮湾正好是月亮升起的海湾,那里才是赏月的最佳位置。月色下湖边漫步,微风徐徐,随处可见渔家风情的美食和建筑,对岸灯火通明的小渔村,月下晚归的渔民,坐在农家乐的秋千上,望着空中那轮皎洁明月,浓浓的生活气息迎面扑来。
过去,每到中秋节,人们都会说起嫦娥奔月这个话题,讲述的是古代的美丽传说。而在西昌,嫦娥奔月,让人第一个想起的就是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发射的卫星。
位于西昌市西北65公里处的西昌卫星发射场,是中国目前对外开放中规模最大、设备技术最先进、承揽卫星发射任务最多的新型航天器发射场,在这里,见证过无数次历史性的一瞬间,这里,也是来西昌旅游的必到之处。
今年5月,嫦娥四号中继卫星“鹊桥”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实现了人类航天器月背着陆第一步。
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专程赶到西昌,见证这历史性的一瞬间。
自2007年嫦娥一号从西昌启程奔月,嫦娥二号卫星、嫦娥三号探测器等也相继在这里发射升空,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已经成为了中国的“探月港”。很多游客来西昌,就是奔着卫星而来。
西昌与月亮的故事,又多了一个。至今,西昌卫星成功发射量已达100余颗,运用于广泛领域,带给人们的是“天气预知”、“天空上网”等,越来越多的航天科技。这些航天科技正造福着民生、惠及着百姓、创造着更美好的生活。
“清风雅雨建昌月”,西昌的月,很美,它是天空的一个银盘,照亮了中秋的夜,佳节又将来临,带上月饼,约上朋友,找一个自己心目中最佳的赏月点,度过一个最美妙的中秋。
新闻推荐
天干物燥,温差大……秋意正浓。日前,记者采访中医专家,从吃、穿、睡、运动和情绪等多方面入手,讲讲中秋时节养生的注意事...
西昌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西昌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