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演战队通过讲好家乡故事、品味家乡味道两个环节进行比拼。
“谁不说咱家乡好”魅力西昌竞演活动复赛第二场(B组)录制结束
9月19日,由西昌市委市政府主办的“谁不说咱家乡好”魅力竞演活动复赛第二场在西昌市文体大楼演播厅进行录制。
回顾此前结束的15场初赛竞演,参赛队伍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舞台表现,亮出了家乡名片,诠释了家乡魅力。而在竞争更为激烈的复赛阶段,每支竞演战队则通过讲好家乡故事、品味家乡味道两个环节进行比拼。参加此次竞演的三支战队分别是琅环乡、裕隆乡和西乡乡,通过现场四位评审和200位大众评审的投票,两轮累计票数最高的战队成为唯一一支晋级决赛的队伍。当天参加复赛第二场竞演活动的评委有华谊兄弟西昌电影小镇创意总监袁旭飞,西昌学院艺术学院舞蹈学讲师朱思潮,德昌电视台主任、播音员、音乐创作人唐华,西昌金信村镇银行董事长梁文英。
在西昌的每一寸土地上,每时每刻都发生着故事、绽放着精彩、传递着温暖、涌动着力量。作为竞演的队长,也是乡镇的党员干部,讲好“家乡故事”,讲家乡“好故事”,这是一份责任,也是一份自豪。那么,三个乡镇到底都讲了怎样的家乡故事呢?记者带大家去了解现场,还原故事。
沧桑巨变富饶琅环
动感的音乐,绚丽的舞台设计,伴随着琅环乡党委副书记、乡长陈成的演讲开始进入竞演。“大家是否记得,9月18日是琅环“9·18”泥石流灾害十周年纪念日,当时,在最困难,最危急的时刻,是党和政府的关心和关怀,使我们在灾难中看到了希望,感受到了幸福。”故事的开头是猝不及防的。
革命戏剧《沙家浜》里面有一段话:“八千里风暴吹不倒,九千个雷霆也难轰。烈日喷炎晒不死,严寒冰雪郁郁葱葱。”十年沧桑,十年后的今天,琅环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十年巨变,十年奋斗,琅环乡各族儿女齐心协力,众志成城,一步步从灾难中走了出来,走向崭新的生活。
拖琅河是哺育琅环的母亲河,它水资源丰富,坝区土地肥沃,给琅环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小香葱就出产于此;桃元村以草莓、猕猴桃为主,以羊肚菌的种植、冷水鱼的养殖为辅;红星村推行支部+合作社+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大力种植香菜;琅环村的冷水稻除了色泽光亮,吃起来更是软糯甜香。村民努力寻找优质品种,学习科学灌溉技术,创立起冷水稻品牌;走进琅环村,到处都是美丽的房屋,平整的院落;红星村村民更是早早就树立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走的理念。秀美的农家,绿色的果蔬,宁静的田园,这就是琅环的家乡故事。
西昌学院艺术学院舞蹈学讲师朱思潮作为评委之一,在看完琅环乡的家乡故事后感慨地说道:“看得出来琅环这十年来一天天的变化,从大家的演出和精神状态更能看出大家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和情感,希望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
大爱永存魅力回乡
裕隆是一个历史人文厚重、民族风情浓郁的地方。裕隆回族乡利用了三个人物故事来引出家乡的优良品质和传统。
“6年前,你奋不顾身跳入水中,托起了我们生的希望,而你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6年了,我们好想你……”悲伤的音乐下,一个小男孩的声音响起。刚听完开头,不少评委和观众已眼含泪水。裕隆乡党委书记杨伟洪就这样讲述起了家乡故事——2012年7月的一天,裕隆回族乡兴富村小学五年级学生陈龙在小溪边放鹅时听到了不远处小伙伴的呼救声。小陈龙飞奔过去,毫不犹豫的跳入水中,先后将两名小伙伴奋力推到了岸上,在转身施救第三位小伙伴时,精疲力尽的陈龙,消失在了水中,永远离开了。陈龙用他年仅12岁的生命,托起了两个家庭的幸福,续写着裕隆回乡传承千年的人文精神,奉献、包容、自律,正是这种精神,让裕隆乡有了一代又一代,一个又一个说不完道不尽的家乡故事。
裕隆回族乡是凉山州仅有的两个回族乡之一。在裕隆乡,有很多民族融合的家庭。张永双一家就是其中的代表,这是一个回汉结合的家庭,23年前回族姑娘张永双嫁给了自己的汉族老公,从那时起,两个不同文化习俗的民族在同一个屋檐下相互学习,相互迁就,一家人其乐融融。她的公公说:“一个家,如果没有包容和理解,那么这个家就没有幸福和温馨。”这是一个孝老、敬老、和谐的家庭,也是裕隆回乡万千家庭的缩影。
在裕隆,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在流传着:“他是裕隆回族乡一个普通家庭的顶梁柱,在亲属遭受疾病折磨时,他倾囊相助,奔走借款,赡养岳母,抚养侄女,诠释着一个男人对家庭的担当,他是裕隆回族乡两万余群众中的普通一员,在亲属遭遇病魔折磨不幸逝世之后,他因为陪同借款时的一句承诺,偿还欠款,无怨无悔,诠释着一个中国公民对诚信的坚守,他是裕隆回族乡四百六十名共产党员中的普通一员。在村里,群众遇到困难时,他因为群众对自己的信任,默默付出,诠释着一个党员干部对信念的执着。他是裕隆回族乡永兴村村民,他是2017年中国好人杨朝华。”
“看完后感触很深,我深深地陷入了裕隆乡给我们讲述的三个故事中。这几个故事实际上诠释了两个词,那就是大爱和包容,这两个词渗透在每一个人物和故事里,成为裕隆乡的优秀品质和传统美德。”评委袁旭飞说。
勇敢向上奋进西乡
走过风雨,走过昨天,铭记岁月的铿锵誓言?徜徉过大浪淘沙的历史长河,西乡乡无数优秀先辈在滚滚地波涛中熠熠生辉,抗日民族英雄华品章、中共地下党员朱雨苍、剿匪英雄王朝贵,平叛烈士林开元……先辈为追求民主和自由的每一次奋起,都深深印刻在历史的长河和西乡人的性格之中。
西乡作为通过初赛复活进入复赛的乡镇,它的故事也是感动了不少人。西乡乡党委书记刘建华说,奋进的西乡人,把葡萄产业打造成一张靓丽的名片,让“党员引领致富”成为安宁河畔的千秋佳话,缔造了西乡引以为傲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西乡葡萄。名列西昌乡村十八景之一的凤凰村坚持产村相融,农旅结合的发展道路,4A景区创建初具规模,在它的带动下,全乡葡萄产业正乘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逐步告别粗放、低效,迈向精细、高效,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面对西昌“铂金十年”的召唤,经历了“黄金十年”的巨变,西乡人以坚决的行动,响应着党委政府的号召,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德昌电视台主任、播音员、音乐创作人唐华评价到:“西乡运用非常绚丽的歌舞、动人的演讲和情景短剧相融合的方式,充分展现了西乡乡干部群众奋勇向上精神风貌,很精彩。”
家乡味道迷失味蕾
竞演活动第二轮是“品家乡味道”,三个乡不仅在现场展示了三场专属家乡的美食盛宴,还让现场评委和观众大饱口福,品尝完美食,评委连连说“好吃”,观众纷纷给点赞。
第二轮的三场“家乡味道”主要运用歌舞来诠释美食,融入情景剧,让氛围变得轻松和欢快。琅环乡的白斩鸡作为第一道被端上舞台和评委席的美食,肉质鲜美,尝上一口辣椒,让四位评委青睐不已。吃完油腻的鸡肉,用琅环水培育出的冷水米熬出的粥除去了口中的油腻感,留下清香的米香;再看裕隆回乡的鹅肝和板鹅,还没端进演播厅便闻到了香味,评委们除了说好还是好,没有比“好”字更能形容美味的词了;儿子带女朋友回家,父亲亲自下厨作了一桌好菜,这是很朴实的生活场景,西乡乡用这样独特的方式来介绍家乡味道。葡萄园里放养的鸡肉带着水果香,村里还有鲢鱼、鲤鱼、小龙虾等,村民都用粮食饲养猪,西乡的家乡味道融入生活场景,更容易感染到现场观众。
“让我用什么华丽语言来评价美食,确实说不来。但是美食就要品尝,味蕾自会告诉你好不好吃,今天现场的美味佳肴真的太多了,我都分不清到底哪道最好吃了。”作为大众评审的王贺伦说道。
新闻推荐
思想上认识一致,行动上步调一致 推进重点项目落地落实 在重点项目推进会上的讲话
重点项目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动力。叶昌云摄中共西昌市委书记李俊对重点项目推进情况及...
西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昌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