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领导视察民胜泥石流灾情及指导灾后重建。
民胜乡泥石流灾后重建现场。
面对泥石流自然灾害,民胜乡各级干部党员和群众沉着应对,积极参与抢险救灾,实现66户207人全部安全转移,确保大灾面前零伤亡。日前,西昌市委副书记、市长马廷贵一行先后前往视察和督导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要求救灾和灾后重建要落实在每一项工作细节中,同时指出,当前西昌仍处汛期,全市各乡镇党委、政府及相关市级部门务必时常绷紧应急抢险这根弦。
文/图本报记者李春
干群齐心
灾害面前零伤亡
“这天气有些反常,大家要多多注意,加强巡查,如果大雨一直不停,乡村组干部们就立即做好转移乡亲们的准备!”西昌市民胜乡党委书记马成华和乡长马林泽,在面对7月14日那天晚上的反常天气,当即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翻回凉山州和西昌市气象部门7月14日的天气记录,这是一个周末。但针对天气突然变化的情况,当天下午17:05分即向全市开始发布等级为“风险较高”的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并立即向西昌市发出预报:14日晚到15日局地有大到暴雨,随时作好预警。
地处西昌西北角、二半山区的民胜乡,在收到预警信息后,面对凉山州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和西昌市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部发出的紧急汛情,马成华和马林泽等立即向辖区内各村村支书、村主任、村文书、三个地质灾害点监测人、五个山洪危险区监测责任人进行了传达,要求各村严密防范,加强汛期值班值守,加大巡查监测工作,切实做好预警和安全避让工作,防范因持续降雨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
7月15日凌晨00:10分,乡政府值班副乡长杨兴皓接到市防汛办值班电话告知:随时做好防汛和转移群众的准备。此时的民胜乡小沟村连续降雨量已达30毫米。
“随时加强监测巡查,三级干部随时做好预警,并启动应急预案,开始转移乡亲们!”15日凌晨1:02分,马成华、马林泽向乡村组干部转发“四川防汛”关于民胜乡泥石流险情预警,以及“立即转移”的指示决定。
1:10分,雨势愈大,乡值班领导带领值班成员赶赴小沟村。此时各村支书、村主任、文书已组织村组干部、应急民兵、西昌格格辖区队伍成员在做好巡查监测的同时,冒着大雨组织每家每户的每一个人安全转移到安全地带。
对行动不便的老人,大家就轮流着背向避险点;对能及时转移出的财物,干部们又再次转回到屋内搬移……
1:35分,民胜乡辖区的小沟村、西洼村、白水村接连发生山洪泥石流,而在这之前,沿河两岸群众已安全转移。但基层干部们没有撤退,在大雨中、在洪水中再次搜索、一一巡查,以保证每一位群众安全转移。马成华、马林泽、杨兴皓等基层三级干部,以及党员,不顾泥石流已袭来,深一脚浅一脚地挨家挨户找寻有无遗漏转移人员。
凌晨2点左右,就在三个村山洪泥石流急泻而下,淹没庄稼、冲向村庄之时,危险区内所有群众均全部提前避险转移,直接避免了66户207人伤亡。
救灾抢险
落实在细节中
在无情的灾害和惊心动魄的泥石流面前,为了保障每一个群众的生命安全,广大干部和党员勇猛向前,保障了避险的成功。
7月14日至15日凌晨,民胜乡因受局地暴雨影响,发生山洪泥石流灾害。由于乡、村、组干部汛期值班值守,应急民兵、格格队伍参与的监测巡查、监测到位,预警预报及时,信息传递畅通,预案启动果断,避灾措施得力,虽然道路冲毁四公里、房屋倒塌25户、庄稼淹没数十亩,甚至汽车被冲走,却实现
了成功避险,避免了西昌市民胜乡小沟村、大水村、西洼村的66户207人因灾伤亡。
“民胜成功避让泥石流灾害,是州市高度重视,州、市、乡、村、组、点六级联动,多次安排、部署地质灾害防治及演练,应急、气象、国土资源等部门指导、督促落实防灾减灾工作的结果;乡党委政府坚持乡村24小时值班值守,加强巡排查,狠抓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落实,切实强化操作层面的一线防灾工作,将防灾预警信息落实到了‘最后一公里\’。”马成华说。
民胜避险取得的零伤亡的成效,得到了西昌市委副书记、市长马廷贵,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曾怀阳,副市长周肯、杨收作等领导的肯定,要求救灾和灾后重建要落实在每一项工作细节中。
日前,马廷贵一行先后前往视察和督导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他指出,当前西昌仍处汛期,强降雨依然可能发生,民胜乡及全市各乡镇党委、政府及相关市级部门务必高度重视,督促各乡镇政府带班领导和值班人员时常绷紧应急抢险这根弦,各隐患点监测人加强巡查、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加强地质灾害宣传培训和应急避险演练,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识灾、防灾、避灾、救灾
意识和能力。在重要天气时段,广大干部群众积极配合,主动参与到防灾避险工作中,及时有效降低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影响。各责任部门和民胜乡要全力推动灾后重建,细化受灾群众的新建住房选址,确保新房远离地灾范围;要充分调动受灾群众的积极性,共同推动新房建设;要对受灾情况开展反思,在促使大家绷紧安全这根弦的同时,坚决杜绝毁林开荒,优化林业产业,通过种植经济林木达到固化水土的作用;要继续安排好对受灾群众的救助,保障好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要结合土地增减挂钩、地灾点搬迁、新村和安全住房建设等,加大帮扶力度,避免群众因灾返贫。
灾后重建
一样都不能马虎
民胜泥石流灾害已经过去,呈现眼前的是满目疮痍。但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正有序推进。三个受灾村对水毁沟渠进行挖掘清理,并在道路两旁树立警示标牌及安全警戒线,确保不发生灾后次生安全事故,乡政府和村两委积极组织清理疏通道路,对于完全损毁和需要加固修复损毁路基和路面,及时与交通部门进行衔接上报,争取恢复资金进行灾后重建。
目前,207名受灾村民采用搭建帐篷和投亲靠友方式解决了临时过渡安置;民政救济给予每人每天15元生活补助,并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救济时间,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国土地灾协助重建选址;交通部门协助解决水毁道路恢复建设;水务部门协助解决灾后堤坝、沟渠、安全饮水管线等进行抢险恢复;民政、财政共同协助灾后重建及恢复资金的落实。同时,全乡采取“党员相互帮扶、部门对口帮扶、干部群众结对帮扶”的办法,落实“一助一”帮扶措施,以确保尽快完成灾后恢复重建。
民胜乡和联乡帮扶成立了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在灾后重建工作中,本着“区别对待、重点扶持”的原则。按照房屋毁损程度和人口,对房屋受灾重建选址及建设,科学规划。按程度分为地灾搬迁户、部分倒塌户、部分损坏户;重点扶持的对象为完全冲毁和因泥石流形成重度危房的农户及安全隐患搬迁户,按地灾搬迁补助标准和民政救济进行定额补贴。
在房屋建设中,本着“建得起、住得下、保安全”的原则。已完成对因灾毁损民房的逐户调查,登记造册,全面掌握灾民住房及家庭条件等具体情况。住建规划部门、国土地灾、民政部门,第一时间到受灾现场进行勘察,初步确定了重建方案,完成了对受灾群众的临时安置,乡上和村两委积极协助受灾群众进行重建选址、重建手续呈报。
记者了解到,在灾后房屋建设中,将根据户型、人员结构等情况,科学合理地设计房屋建筑结构和建筑面积。国土地灾部门按照地灾搬迁给予三个受灾村受灾群众每户4万元予以补助建设;在建设中,还将积极争取贫困村驻村帮扶单位的支持,解决部分恢复重建资金。
新闻推荐
(紧接01版)在准确掌握涉黑涉恶线索的基础上,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有力挤压黑恶势力滋长空间。同时,建立了涉黑...
西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昌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