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春某日,午后,在西昌下西街一药铺门口,老伴在拣药,我在一旁等着。这个时候,街檐边走过一位优雅女性,在我面前停下脚步,唤声“蔡叔叔”,老伴闻声回过头来,彼迎过脸去再唤声“俞孃孃”,之后就说:“还记得我吗?我是建秋啊!”
于是就想起来了,是建秋。
几句寒暄过后,她就说:蔡叔叔,还记得我离开砖厂时您对我说的话吗?我可是一直都记着,并受益终身哩。
是吗?我说,我可是一点印象也没有了。
彼于是说起当年情景。后干脆约我们去一家茶楼坐定,慢慢聊。
建秋说,她决定离开砖厂自谋生路那年,才19岁。办好手续,从厂长办公室出来,被我叫住。在党委办公室,我让她坐哪个位置、哪个凳子,她都记得。然后,我对她说,年轻人,有想法,出去闯,好事情。我希望她能记住并处理好三件事:爱情、亲情、友情。人生一世,这三样东西,要珍惜再珍惜。无论你是落泊还是顺畅,一定要维护好这三样东西。这三样东西维护好了,一生的幸福根柢,也就有了。建秋说她记住了这三点,尽管,此后的人生,磕磕绊绊,历经坷坎,但是因为有这根柢,走到哪里都讲这根柢,不仅她本人受益,她众多的亲友受益,由于身兼职场培训师,受过她培训的成百上千人,也都受益。
细想起来,这里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我为什么会对她说这番话?二是这么一番寻寻常常的话,真就能够对她产生那么大的影响吗?
先说第一点。
25年前,我和厂长到马坪坝技工校去招来了建秋一批毕业生到砖厂当工人。砖厂是个啥地方谁都清楚,能不来的,不会来;有门路的,必定走。走不了,便只能咬牙切齿又骂骂咧咧熬着。建秋熬了两年,不想熬了,不是有了什么门路,而是宁肯扔了工作,另寻出路。客观说,砖厂这份工作,尽管“鸡肋”,但属“国有”,真要扔了,也还是需要勇气的。我赞赏这样的勇气,哪怕我充任着砖厂的“领导”。这是一。第二,女儿是拿来疼的,我生养了两个女儿,便对我所能接触到的所有女孩儿都心存惜疼。举个例子:在理发店修面,执刀的是一个刚上手的女学徒,左一刀,右一刀,在我脸上连划出几个口子后,手抖得刀都快拿不稳了。我对她说,你别怕,接着修,我不会告诉你们老板的。见那刀仍是个抖,就又说,刚开始,都这样,下次我还会来找你修,到那个时候你就会修得很好了。我这样做不是因为我有多么高尚和勇敢,我的脸面也不是塑胶靴底,肥皂水渍着伤口也还是会疼。但是,假如我的女儿也端这碗饭吃,咋办?就这么简单一个问题,时常萦绕心头,提醒我对普天之下所能见到的女孩儿心软心慈。建秋“此去前路茫茫”,我不叮咛几句,并送上我的祝福,又焉能心安。
再说第二点。
人在庸常的日子里对世之铮言良语,很可能听不进去。但在某个特殊场合听到某一句话,却有可能引发灵魂深处的一场轰响。建秋所说,我以为是真的。砖厂这塘里,你不走,咱们一起熬着,是同事;你要走,就成了“异类”,看你的眼光都是“诧”的。这算是人之常情罢。建秋没想到我会“言之谆谆”朝她说这番话,故而听时能够入心,听后能够践行。
于茶香袅袅里陪建秋聊着,心想,这孩子啊,算是在合适的时间做了合适的事情,乃摇身一变,成了端庄优雅的职场女性。当时的退,实则是进——断了国有职工安稳一时的路,扑入社会,仗着年轻敢拼,无路也能闯出一条路来。而这“摇身一变”里,藏着多么丰富而又风光旖旎的内容啊,得失、进退、宽窄,都在里面了。那更是她可堪回味、足够咀嚼一生的宝贵财富。如今砖厂已不存在,试想砖厂尚存,也无后来的国企改制、买断工龄,建秋她在砖厂安安稳稳过一辈子,她还有这么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跟我们分享吗?
后来某晚,建秋在微信里说:您是值得我一生感谢的长辈。我说建秋,学习都是相互的哈,世间的睿语佳句懿言何其多,善汲收才是最重要的。随即收到回复:蔡叔叔,在当时特定的环境下,在特殊的年龄段,在我人生的转弯处,是你给了我一碗及时的心灵鸡汤,让我从容面对当时的不如意。一路走来,再回首,真好。
新闻推荐
多部门联合开展道路交通秩序综合整治行动。本报讯为缓解城市内道路交通拥堵,提升城市文明形象,结合智慧交通服务平...
西昌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西昌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