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快的时间总是过得飞快,转眼间,暑假接近尾声,距离开学的日子越来越近了。但令部分家长苦恼的是,开学在即,孩子依然沉浸在暑期模式中,沉迷在电脑、手机和电视剧中无法自拔。为了让孩子尽快收心,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学期的学习中,家长们使出了浑身解数,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现象
开学在即
孩子仍沉迷电子产品
最近,市民王女士发现儿子常揉眼睛,她带儿子去医院做视力检查,结果假期前还是1.0的视力,一个假期没过完就成了0.8。经医生诊断,孩子视力下降和眼睛不适与长期玩手机、电脑有很大关系。
王女士说:“孩子平时确实总抱着个手机玩,不是打游戏就是聊天、看视频,我们也总说他,但效果并不好。”假期刚开始,王女士和丈夫商量,考虑到孩子都上初一了,说得太重孩子容易出现叛逆心理,他们决定采取转移目标的策略来分散孩子放在电子产品上的注意力。于是,王女士给儿子在三岔口报了一个辅导班,让他每天早晨坐公交车去补课,下午再坐车回来。这样做的初衷,一是可以让孩子补一补文化课,二是有老师监督,即便手机在身上,他也不会过度沉迷。但从补课老师处次得知,暑期补课期间,只要老师不讲课,儿子立马就会掏出手机来玩。
“我们平时要上班,哪有那么多时间陪着他、监督他,大部分时间都是他自己在家,还得靠他自觉。一次我给儿子打手机,电话刚一拨通,他就接了,这说明他当时正在玩手机,否则不可能接得这么快。”对于孩子的状态,王女士一筹莫展,“他这个样子,怎么能应对得了初一的课程?”
市民李先生的儿子小明今年12岁,上小学六年级。8月19日中午,小明又磨着李先生说:“爸爸,再让我玩半个小时电脑游戏吧。”距离开学时间越来越近了,孩子还沉迷于网游中,这让李先生快崩溃了。暑假期间,他因儿子沉迷电子产品没少生气。
眼见开学在即,李先生十分心急,不知怎么办才能让孩子尽快收心。“让孩子与电子产品完全隔离也不现实,毕竟它有有利的一面;说好话让他自觉点,也无济于事;用武力,他比你更有办法,不吃不喝搞绝食,和你玩苦肉计。我现在真的是挺困惑和无助的。”李先生说。
调查
开学初期
学生迟到、精神不佳者多
“开学在即,很多学生还没从闲适的假期中苏醒,由于他们长时间沉浸在电视节目中,痴迷于球场竞技中,生活起居无规律,兴奋点总是难以平复;开学前,出现情绪低落、心慌意乱、无故发脾气、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开学后,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课堂上疲倦不堪、记忆力减退,经常开小差,并出现焦虑、恐惧等情绪。”一位小学六年级班主任告诉记者,从以往情况来看,开学第一周,迟到的学生还真不少,他们班上去年就有好几名学生上课迟到,原因均为早晨起不来,睡过头了。
采访中,记者发现,开学初期,很多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嗜睡、精神萎靡等“开学综合征”。不少学生都抱怨,一点状态都没有。老师也反映很多学生的心思还不在学习上,上课时萎靡不振,昏昏欲睡,根本学不进去。
“早上叫孩子起床特别难,总是要求多睡一会儿。”记者随机采访的几位家长表示,孩子在寒假期间养成了晚睡晚起的习惯,早上起床倍感不适,从而耽误了上学时间。
开学初期家长对孩子要多鼓励
暑假如何安排孩子的生活让不少父母操碎了心。有些家长为孩子报读各种兴趣班,有些家长干脆把孩子交由老人照看,实在无计可施的家长只好将孩子带到单位打发时间。伴随着开学季的来临,家长们终于不用为孩子的去处而烦恼了,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眼看就要开学了,可不少孩子还是很难从慵懒疯玩的状态中恢复,有些孩子甚至对上学产生抵触情绪和恐惧心理,家长为此感到非常头疼。那么,如何让中小学生远离“开学综合征”,帮助他们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记者就此采访了几位老师及有关专家。
西昌航天学校的胡静老师说,学生们经过一个假期,还沉浸在假期自由自在的气氛中,会有些懒散,不容易进入正常的学习状态。每到这个时候,有些老师都会对学生采取一些收心的措施,或者一开学就用功课压学生,以为这样学生就没时间去想假期有趣的事情了;或喋喋不休地教育学生把心收回来,特别是对沉醉在假期不能自拔的学生,言词严厉,其结果并不尽如人意。胡静建议,开学初期,为了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学期的学习生活,作为老师应该给学生一个过渡期,不要对学生太过苛刻,让他们的身体和心理上有一个适应过程,同时积极引导他们尽快调整状态。
“开学后,家长要想帮助孩子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就要注意引导而不是强制性地堵截。”胡静建议,父母可以与孩子约定好,每天只看半小时的电视或自由玩耍半个小时。时间一到,立即关掉电视或停止玩耍,让孩子逐渐养成自我约束的意识,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此外,家长也应抽出时间陪着孩子一起玩,这更能起到陪伴和约束作用。作为家长,在刚开学的这段时间里,要多跟孩子聊聊天,给孩子信心,多说一些欣赏和鼓励的话语。
西昌学院文化传媒与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张永华教授在谈到这一问题时说,假期结束了,家长希望孩子回到正常的学习轨道,不再松松垮垮,就要以身作则。如果家长自己仍处在松懈的假期生活中,没有规律,会对孩子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家庭气氛回到有规律的状态中,孩子就更容易“进入角色”。同时,家长应及时与老师沟通交流,把孩子在家中的表现告诉老师,让老师心里有数,在教学上进行相应调整。家长也应及时从老师那里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根据老师的建议,在家里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孩子尽快适应新学期的学习生活。
本报记者何玉凤
新闻推荐
本报讯“老乡,你的这个抽水泵线不能这样接,很危险的,应该这样……”8月15日,在西昌市西溪乡牛郎村二组抽水灌溉现场,国网...
西昌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西昌,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