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西昌进入发展的新时代新时期新阶段。 本报记者 钟玉成 摄
中共西昌市委书记李俊
今年是西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特殊意义主要体现在: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西昌建市40周年,西昌面临着重整行装再出发的特殊使命;今年是世界经济风云变幻最大的一年,也是西昌机遇与挑战叠加之年,西昌面临着转型升级的特殊任务;今年是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关键之年,也是西昌作风提升之年,西昌面临着夯基固本的特殊要求。半年时间已经转瞬即逝,各级各部门都要精准研判形势,理性谋划思路,抓实下半年各项基本任务。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一月一月走好,一季度一季度推进,半年半年落实,我们就能够主动从容,持续发展。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深刻认识西昌发展的现实短板和薄弱环节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新时代;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召开,标志着治蜀兴川各项事业进入了新时期,州委八届五次全会召开,标志着富民强州各项事业进入了新阶段。“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历史就是不断地传承发展,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如何分析和看待西昌所处的历史方位,找准我们前进的主攻方向?这是战略问题,更是实践问题。
(一)从经济发展的当量结构来看,西昌经济发展既有量的不足,更有质的差距。首先是规模当量不够,GDP过千亿,是全国县域经济第一方阵的基础规模。全国第一的江苏昆山市2017年实现GDP3520亿元,人均21万元;西部第一的内蒙古准格尔旗实现GDP1213亿元,人均38万元;四川第一的成都市龙泉驿区实现GDP1200亿元,人均14万元;西昌实现GDP481亿元,人均7万元。量是质的基础,质以量为前提,没有量的质只能是低水平的质。其次是增速落后,江苏昆山、内蒙古准格尔、成都龙泉驿2017年GDP增速分别为:7%、6.1%、9%,均高于西昌6%的增长水平。对起步阶段来讲,保持适当的速度,才能实现后发追赶。其三是发展潜力有限,昆山市拥有1个千亿级产业集群(IT产业,包括通信设备、计算级及其他电子设备)和12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拥有122家大型工业企业、373家中型企业,超亿元企业790家;准格尔旗大中型企业是工业经济的主力军,29户大中型企业累计完成工业产值72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6%以上;龙泉驿区以汽车产业为主导,汽车整车产能突破200万辆,产量达到128万辆,产值1414亿元。对比来看,西昌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只占昆山市的3.7%、准格尔旗的35.69%、龙泉驿区的15.38%;规上工业实现利税只占昆山市的0.52%、准格尔旗的1.29%。其四是造血能力不足,主要反映在财政税收结构来源单一。2017年非税收入占比50.6%,房地产及与房地产、建筑业有关的产业在增值税中占比超过30%,在所得税中超过10%,耕占税在总税收中占比超过10%,一次性税收占比较高,税收的可持续增收能力需要加强。其五是成长性欠缺,新技术、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水平与先发地区还有很大差距,新型主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尚不明显,“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在传统领域还没有广泛运用,新经济新业态新产业发展要素保障供给水平和环境需进一步加强和优化。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县域经济已经进入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白热化竞争阶段,有传统比较优势的先发地区尽管面临强大的竞争压力,“优势优先,强者更强”的发展潮流还在拉大区域差距,后发新兴地区轻装上阵,小步快跑的态势越来越明显,竞争淘汰率越来越高。2017年,深圳GDP达到2.24万亿元,超过全国17个省,成都GDP达到1.39万亿元,是排名第二绵阳的6.7倍。按照省委彭清华书记的说法,“四川作为一个人口和经济大省,没有一定规模的经济副中心是不行的,一个还不够,两三个也不多。但谁能担此重任,要靠实力说话。”拿现在的数据来看,要成为四川副中心,经济总量应该在3000——4000亿元之间。机遇是流动的资源,机遇更是稍纵即逝的机会,谁看得见,谁抓得住,谁就能够赢得先机,占得主动,走在前列。“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发展需要预期,发展需要自信,发展更需要行动。
(二)从经济发展的动力引擎来看,创新没有成为发展的主要动力,开放还存在较大的潜力空间。首先,是缺乏具有行业领军性质的引擎产业、引擎企业、引擎项目。没有独角兽企业,没有自主知识产业、核心技术,普遍处在产业链的低端和传统产业,形不成核心竞争力,更形不成集聚集群发展能力,一遇市场风吹草动,第一批次就会受到冲击。一些传统产业还处在生产能力提升和环境保护要求艰难取舍之间,生存都成为问题。其次,是创新的要素环境不够。人才储备、金融支持、政策支撑没有形成有效的体制和机制,产业孵化、项目包装、技术催生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底部支撑,在昌大专院校技术转化工作多数停留在纸面上,没有走出校门,缺乏转化成市场化相对成熟的产品。其三,外向型经济尚未成型。2017年全市进出口总额672万元,其中出口664万元;而昆山市进出口总额828亿美元,其中出口545亿美元。2017年全市接待游客2187万人次,其中飞机游客31.7万人,仅占1.45%,境外游客0.29万人次,仅占0.02%,实现旅游收入205亿元,人均消费938元,仅仅与国人每次国内旅游花费914元的水平基本持平。2017年,云南丽江共接待游客4069.46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118.58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821.9亿元,其中旅游外汇收入达到49831.46万美元,游客人均花费达到2019.67元。其四,对外开放的水平不高。对外友好城市尚未过百,国外城市只有1个;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只有10余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增加值仅仅完成目标任务的1/3;电商交易总额仅仅完成目标任务的1/20;外来资金利用水平还不高,离引进州外资金2000亿元的目标相差甚远;2008年,西昌机场发送航空旅客数为57万人次,绵阳机场为30万人次,2017年,西昌机场航空旅客数为60万人次,绵阳机场超过200万人次。其五,开放创新的意识不强。普遍存在求稳怕乱的小农意识,一些改革迈不开步子。招大引强工作不实,2017年招商引资落地资金65.7亿元、省级平台签约资金88.5亿元,其中,上亿元的投资项目仅有10个。一些项目落地难,今年1至6月,六大片区分别落地金额52.34亿元、项目97个,与年初计划的续建、新开工193个项目目标相去甚远;一些先发地区先进的经验考察学习了,回来没有落地,街镇经济试点、“只跑一次”改革推进较慢,钒钛产业园区“园政合一”体制机制改革推而不动,安宁河谷“农、文、旅”生态走廊西昌试验段项目建设前期工作进度滞后。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发展的关口时期,谁开放,谁主动;谁创新,谁就拥有未来。“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让企业赚钱的地方肯定是营商环境好的地方。“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必将带来四川经济社会全新加速发展,新一轮的发展潮流已经奔涌而至、跃然眼前。“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眼明心亮,胸襟开阔,就能把握趋势,跟进机遇,更能捕捉先机,精准定向,步步领先。
(三)从经济发展的组织保障来看,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结构性短板,动力激情韧劲需要持续强化。其一,是专业素养有差距,推动工作落地的专业能力不足。乡镇(街道)干部中相对缺乏法律素养、政策素养、群众工作素养,机关企事业单位中有所需专业知识出身的干部偏少,把握政策要求和业务要求的能力较弱,有的甚至说不来内行话、办不了内行事。其二,是年龄结构偏大。全市科级干部平均年龄43.6岁,其中正科职干部50岁以上的62人,35岁以下的仅2人,90后科级干部仅2人。村级层面,村“两委”委员、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文书、村后备干部平均年龄分别为45.7岁、48.5岁、42.6岁、36.3岁、29.6岁。(紧转18版)
新闻推荐
再给城市装“绿芯”让发展和环境平衡共生 西昌市召开月亮湖湿地公园工程建设工作汇报会
再给城市装“”让发展和环境平衡共生本报讯对于西昌市民来说,邛海湿地早已是这座城市的“城市之肺”。城市中...
西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昌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