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新闻 西昌新闻 德昌新闻 会理新闻 会东新闻 宁南新闻 普格新闻 布拖新闻 金阳新闻 昭觉新闻 喜德新闻 冕宁新闻 越西新闻 甘洛新闻 美姑新闻 雷波新闻 盐源新闻 木里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凉山州 > 西昌新闻 > 正文

看,西昌激流奋楫的“一出好戏”

来源:凉山日报 2018-08-04 08:32   https://www.yybnet.net/

西昌激流奋楫的“一出好戏”

——写给西昌“黄金十年”

民族团结。

彝家新寨。

湿地休闲。

宽阔的航天大道。

新农村安置区。

便利的交通。

十年,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十年,西昌阔步前行的一段岁月。

2007年至2016年,把这10年放入历史的景深中,任何尊重事实的人都会承认,“黄金”“辉煌“等词,名副其实,当之无愧。

从邛海到国内“四颗湿地明珠”;

从农村版的县城到中国最值得去的十座小城市;

从单一产业维持生计到一二三产业联动齐发;

从默默无闻的西南小城到入围中国百强县,一飞冲天,跃居四川乃至中国的县级城市前列,成为中国西部民族地区对外开放的新高地。

10年来,广阔富饶的西昌大地上,处处跳动着一座现代田园城市的韵律。10年间,西昌市委市政府带领月城儿女,用如椽之笔书写出了一个又一个崭新篇章;10年间,70多万西昌儿女见证了月城一轮又一轮的跨越发展。

黄金十年,西昌市用一次次刷新世人目光的创新实践,演绎改革发展、转型提升的精彩大戏。

从一片农田到高楼林立

十年

塔吊林立,焊花飞溅,施工车辆穿梭不息……红火的施工场面,饱满的工作激情,这不是一个地方的场景,这在如今的西昌随处可见。

2016年,西昌的GDP超461亿元,综合财力首次突破100亿元,地方公共财政收入40亿元。与10年前相比,地方公共财政收入是10年前的10倍。

2006年,西昌县域经济在全国两千多个县中排177位。2015年,西昌综合实力跻身全国百强县市,排名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93位。2016年,西昌在全国百强县中排名第85位。

忆往昔,令人心潮澎湃的是加快推进城市发展的果断和决心。

10多年前西昌,不少人还记得它当时羞涩的模样:城市规模较小,城乡规划滞后。城市基础设施落后,城市道路系统不完善,道路功能不明确,污水管网配套差,排污系统处于刚刚起步的状态,城市绿地覆盖少,绿化水平低。

2006年,西昌的GDP为101亿元,综合财力仅仅8亿元,地方公共财政收入4个亿,但遗留下来的政府性债务却高达8.17亿元。

严酷的现实摆在面前,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地区的县级市,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当历史的车轮转到2006年,这一年,是西昌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一办三创”给西昌带来现实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2006年州、市联动“一办三创”。当年,按照省委省政府“精心组织、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的总体要求,凉山州把“承办四川省第二届冬季旅游发展大会、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争创四川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作为推动各项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抓手,综合投资27亿元,建设景区景点项目29个,实施交通基础设施项目37个,打造旅游精品工程6个。

2006年,西昌市投入16亿元,实施“一办三创”,推动城市建设提前了5至10年,火把广场、月色小镇、观海湾、青龙寺、月亮湾、小渔村等“邛都新八景”齐齐亮相。“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成为响亮的城市名片。

毫无疑问,“一办三创”给西昌带来了现实机遇,但对于当时的西昌来说,只是破了题、开了局,如何承接良好的发展态势,成为摆在新一届市委市政府面前的紧迫难题。

干事业、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西昌市的现实问题。

时光回转至2007年。2007年,被西昌定义为项目建设年,伴随着沃尔玛、法国雅高、国美电器、水电八局、中冶实久等品牌企业,纷纷抢滩月城,西昌按下高速发展“快进键”,振奋人心,更昭显着: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一同吹响了奋进的“集结号”。

紧随其后,西昌一年一主题,一年一攻坚,每个主题都紧扣着时代发展的脉搏,每次攻坚都带来发展蝶变。

2008年,西昌交通建设年。这一年青山机场新航展楼开工,安宁河佑君大桥建成通车,全市投放100辆高档出租车和34辆公交车。

2009年,西昌城乡建设年。龙眼井大桥贯通东河,港湾式公交站台悄然出现,山水阳光、长安国际等一批楼盘开工,观鸟岛湿地开始修建。

2010年,西昌生态建设年。这一年,西昌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第一个邛海湿地公园观鸟岛建设。“1+6”城市风貌整治、高速公路沿线农村风貌整治,使城乡风貌焕然一新。

2012年,西昌合作开放年。这一年,宁远大道、烟雨鹭州、西波鹤影、海河天街等12个重点项目竣工,提升了对外合作形象。

2013年,西昌交通枢纽年。这一年重型机械物流园区建成,第四届国际自驾游交易博览会在西昌成功举办,南红玛瑙城荣获“四川特色旅游商品开发示范基地”称号。

2014年,西昌乡村建设年。邛海五期、六期湿地建成,与此同时,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10+1”在西昌大地轰轰烈烈地展开。

2015年,西昌生态建设年。这一年,四袁公路建成通车,老城区综合整治完成。

2016年,西昌全面小康年。西昌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经久污水处理厂、城南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中西医结合医院等项目陆续建成。

前进,是时代之音。西昌收获的不只是幸福,更是激流奋楫的勇气,还有“忠诚敬业,智慧创新,务实协调,激情卓越”的西昌精神。

一年一主题攻坚克难的背后还有“西昌速度”:经济总量,2006年102亿元,2016年500亿元;年增长5倍。公共财政收入:2006年,4.2亿元,2016年40亿元,增长10倍。

经济发展的同时,一个个城市地标出现在人们眼前:邛海湿地、海河天街、海门渔村、宁远大道、东延线大道、天王山大道、南山大道、滨河大道、胜利大桥、河东大道、海河大桥、人行天桥、建昌塔、嶲州阁……与此同时,一环路、二环路等30多条断头路被打通,城市“经脉”更加通畅。

如今,老城区旧貌换新颜,明清古城重焕容光;公园、广场、绿地点面相连;城市夜景流光溢彩,城中村变为林立高楼。幸福、闲暇、舒适、安全,成为西昌市民生活的诠释。

从鲜为人知到人山人海

十年

常年平均18度的气温,月光下读书看报,精彩纷呈的民族风情,一大批看不完的A级景区,神话与科技邂逅的航天之城……每到重大节假日,远近的人们,不是已经到西昌,就是在去西昌的路上。

“黄金十年”,是西昌强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空间显著拓展的10年:十年时间,西昌产业结构初步转型,现代化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第二产业比重下降到50%以下。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一块块“国字号”名片的背后,是西昌大力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全力推动旅游“首位产业”跨越发展的努力。

2007年,西昌乡村发展史上值得铭记的一年。这一年,首届“樟木樱桃节”成功举办,西昌乡村旅游异军突起。

后来,茅坡樱红、桃源农庄、荷色生香、螺岭彝风等“乡村十八景”应运而生,每年举办乡村旅游节20余个,月月办节、月月火爆,催生着农村经济转型提升。西昌站在了四川乡村休闲产业发展的最前沿,成为中国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示范市。

“一村一品”建设,不断推进农业由“粗放”到“精细”。大德的石榴、琅环的小香葱、樟木的樱桃……一个乡一个品牌,一个村一个产业,西昌不断推进普通农业逐渐向高效生态农业转变。

这是西昌市正在重塑的第二产业版图:百亿级以上的清洁能源、建筑建材、钢铁钒钛、装备制造、食品医药、环保节能六大产业集群,构建起多点多极的支撑,积蓄起跨越发展的势能。

如今,西昌市已经构建起“一体三翼”工业发展格局,50多户规模以上企业成为现代工业的主体,三大工业园区成为现代工业的重要引擎。全球最大钒钛加工基地、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中国最重要西电东送战略基地、西南最大水电设备制造基地初显雏形。

与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发展质效双提升相辉映的是,西昌大交通体系的加快建设,不断拓展着对外开放的网络空间。

2009年,巴汝通乡油路通车,标志着乡乡通油路交通体系完成。

2010年,泸黄高速公路沿线风貌整治实施。

2011年,青山机场新航站楼建成使用。

2012年4月,雅西高速通行,西昌到达成都只需六七个小时,而在几年年前,两地之间跑单边就需要一天。这不仅仅是时空概念上的浓缩,它宣告着西昌正式进入成都平原经济圈。

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西昌,一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广阔的发展空间,呈现在了人们面前。

2012年,西昌开放合作年。雅西高速通车,西昌—上海航线开通,友好城市超过50个。与钢城集团、四海等10家企业签约项目20个,落地资金130亿元。这一年,宁远大道、烟雨鹭州、西波鹤影、海河天街等12个重点项目竣工,提升了对外合作形象。

此后,人们发现,西昌越来越多地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2017年春节,西昌作为央视春晚分会场声名远扬。随后登上央视《魅力中国城》大型竞演舞台,大放异彩,荣膺中国十佳魅力城。一年一度邛海湿地国际马拉松赛,成为全国金牌赛事。

每年一度火把狂欢节,展示着这座城市的欢乐与激情。

探月飞船、北斗卫星一飞冲天,向世界传递着航天城市的气质。

“3+6”西昌经济圈,77个友好城市,14个友好医院、36个友好学校。西博会、火把节投资说明会、全国各地招商推介会,每年项目签约数百亿元,开放包容,让西昌成为最热门的投资热土。

从美丽乡村到美好生活

十年

2007年,西昌市一年修建一所九年制学校,从二半山区到城市近郊,最好的房子是学校。

2009年,西昌城市特困户住进了首期廉租房——河东幸福家园。

2010年,西昌阳光学校建成招生。

2011年,西昌70岁以上老年开始免费乘坐公交车。

巴折村,西昌市最偏远的村庄。2017年12月,随着巴折村的通村公路通车,这个偏远村庄实现了脱贫摘帽。至此,西昌47个贫困村、6891户、26940人全部脱贫摘帽。

“黄金十年”,是西昌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城乡面貌显著改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的10年。

10年间有坚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赶超发展,西昌发展崛起梦想从未改变;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西昌将财力向民生倾斜,造福百姓的初心从未忘记……

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深入推进教育均衡化、信息化发展,实施教育“五十百千”和“122”工程,总投入约86亿元,全面改善教育基础,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83%,小学、初中入学率均为100%,2015年高分通过全省教育均衡发展达标验收。

医疗卫生方面,累计投入14.31亿元,市级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基本完成,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全面启动,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血吸虫病传播阻断达标单位。艾滋病实施综合防控,病情维持低流行态。

安居方面,完成城中村改造153.78万平方米;建成廉租房933套、公租房1314套、经济适用房16474套、建成棚户区改造等安置房建设项目275.81万平方米、完成农村危房改造8089户,共计惠及群众5万余人。

社会保障方面,落实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健全就业培训,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新农合参合率达99%,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3745人,敬老院、社会福利中心和孤儿院等项目顺利实施。连续十年持续推行带有普惠制的“暖冬”行动,在每年元旦、春节期间对特困职工、群众进行慰问,惠及群众30余万人。

十年时间,西昌社会民生全面改善。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逐年提高,人民更加富裕幸福:城镇居民人均收入2006年8868元,2016年3.13万元,增长3.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6年的3576元到2016年的1.49万元,增长4.2倍。

当笔直的公路通向每一个偏远的村寨,当琅琅的读书声在群山间的校园里飘荡,当广大城乡居民不再因贫穷、饥饿、病痛而挣扎,“厉害了——我的西昌”,这是每个西昌人的骄傲。

如今,新时代的征程已经起航。

进入“铂金十年”的新西昌,又添加发展的新举措和新思路,围绕城市空间布局水域相连、灵动秀美,建设以城带乡、共富共美、和谐宜居、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2026年力争建成城市建成区100平方公里、100万人口大的城市。

新的号角已经吹响,西昌将继续激流奋楫、奋勇争先,喊出一个声音,发起新一轮攻坚,朝着更加美好的未来一路奔跑。

策划:中共西昌市委宣传部凉山日报社

统策:唐军撒建军

本版图片由西昌市委宣传部提供

新闻推荐

“疯狂”的西昌楼市当均价逼近万元大关之后 □沈虎子

7月25日,西昌市召开建筑业发展暨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大会,会上通报了西昌市房地产开发销售及宗地拍卖相关情况:今年上半年...

西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昌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邛海荇菜秀2018-08-03 00:00
猜你喜欢:
评论:(看,西昌激流奋楫的“一出好戏”)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