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美景让人醉。 本报记者 钟玉成摄于2018年
1981年,热热闹闹的邛海公园。冷登亿 摄
上世纪九十年代,小渔村的吊脚楼。本报记者 冷文浩 摄
说邛海是西昌人心尖尖上的肉,这话一点不为过。一汪湖水养活了岸边世世代代的渔民,为西昌发展旅游产业留下了得天独厚的资源。
但仅仅十几年前,邛海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天然淤积,以及邛海周边的围海造田、围海造塘,邛海近2/3的滩涂、苇塘遭到严重破坏,水域面积锐减。随后兴起的网箱养鱼、吊脚楼餐馆,以及邛海周边星罗棋布的农家乐,使得大量的污水直排邛海,邛海水质富营养化陡然加剧,邛海水生态环境岌岌可危。
幸好,经过一系列及时的治理和保护,邛海完成了华丽转身,成为中国最美城市湿地。曾经的渔民收起渔网,摇身一变,利用拆迁安置房开起了客栈,吸引天南海北的客人来西昌度假、养老。
邛海,我们的母亲湖,又换了一种方式继续哺育着她的儿女。
邛海心尖尖上的肉
本报记者王仆
“邛海,我们的母亲湖!”西昌人都爱这么说。
“邛海,西昌人心尖尖上的肉。”本报记者冷文浩前一阵在《西昌都市报》上撰文称“许多西昌人面对邛海,总是忍不住要在心里喊出这样一句”更是直白地道出了西昌人对邛海的情和爱。
冷文浩生在西昌,长在西昌,当兵、工作也一直在西昌,跟着父亲冷登亿先生(也是报社记者)搞摄影,镜头对着邛海一拍就是好几十年。
冷登亿、冷文浩以及许许多多的摄影家对邛海的情和爱更多的是通过镜头。而“海边”长大的杨正平等人对于邛海更有着他们自己才体会得出的眷恋。
“我父亲在邛海里打了一辈子的鱼。小时候,我们姊妹八个最期盼的就是傍晚时分,在渔场工作的父亲悄悄捎回来的鱼汤。”坐在“绿柳农庄”的餐桌边,50岁的海南乡鼓楼村村民杨正平点上一支细细的香烟,深深地咂了一口,而后缓缓地从鼻子里喷出两道烟雾。
再过几天就是端午了。屋外,淅沥沥的细雨依旧下个不停。屋内,几桌食客围桌而坐,吃得津津有味。
“来我们这里吃饭的都是冲着邛海的鲜鱼活虾!”杨正平说他小时候跟着父亲打过鱼,现在与人合伙开馆子卖鱼。“邛海养育了我们!”
“在邛海边住了一辈子,要说变化,数近十来年最大!”68岁的王绍明坐在自家开的小卖部门前,嘴里叼着叶子烟杆,悠悠缓缓地与我们拉起了家常:“过去住的土墙房子,哪能跟现在的小洋楼相比嘛;现在出门几步就是柏油路,想去哪里方便得很;周边环境、居住环境那就更不摆了,再说环境差了哪会有客人愿意来客栈住嘛!”
王绍明是海南乡钟楼村(与鼓楼村相邻)三组的村民,他家的小洋楼是前两年湿地拆迁建设时由政府统一建起来的。
“他们这一片有47户139套房子,他家这一幢是一个2人户(120平米)和一个3人户(180平米)构成。2人户他们一家人住,3人户开成了客栈。”一旁的钟楼村监委会主任张加荣介绍道。
“观景阁客栈。”王绍明的老伴谢光秀快人快语,生怕我们记不住。她说她家有6口人,他们老两口、儿子媳妇,还有两个孙女。除了这里的两套,别处还有一套1人户的。“去年4月才搬进来住的。哦哟,这两套房子光是装修就花了差不多45万,现在还背了近30万元的账。”
“慢慢还吧。不管咋说,现在的日子比起过去那是舒心多了!”王绍明依旧不紧不慢地说,家里的3.9亩土地都流转给“湿地公司”了,一亩地一年有2760元钱的收入,一次性付了6年;以前种粮食,不算劳力,一亩地一年的纯收入不过七八百元;老伴代替儿媳妇在湿地做保洁,一个月有1900元钱;儿子出去打点短工,一年也能挣个一两万。“客栈是赶在今年春节开张的,那一个星期生意还好,但平常来的人不多,也不知啥时候才能兴旺起来?”
尽管客栈的生意远没有预想的“火爆”,但看好其前景的村民仍然不少。“光他们这一片安置点,现在就已经有十几户人家开起了客栈。”村监委会主任张加荣说。
爱上邛海湿地的人还真的是越来越多了。
“到了冬天,我们这里是一房难求!”西昌邛海国际康养社区经理郑荣霞接受采访时的第一句话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是一种充满底气的自信和自豪。
“有北京的、哈尔滨的、新疆的、重庆的,全国各地的都有,但最多还是成都的,大概要占百分之七八十。这些都是候鸟型的,少则住一个月,长的要住四五个月。”郑荣霞拉开了话匣子。
她记得,成都来的陶正章(86岁)、张黎(85岁)夫妇,听在北京工作的儿子介绍后来西昌“考察”康养之地,最开始只打算住个几天。住着、住着,老两口就舍不得离开了。
这老两口说:“三亚、北海、厦门,好多地方都去康养过,成都的冬天阴冷潮湿,海南的雨季难以适应,没想到最后是西昌把我们的脚步拴住了,身体也越来越好了!”如今,老两口每年在邛海边上的康养社区一住就是七八个月。
家在西昌、家在凉山的老人也越来越多地选择到邛海边康养安度晚年。郑荣霞说,入驻他们社区老年公寓的已有150多人。
邛海,你哪来的魅力让人为你“尽折腰”?
点开百度或360搜索邛海可知——邛海(qiónghǎi),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邛海是四川省第二大淡水湖,古称邛池,属更新世早期断陷湖,已有约180万年。其形状如蜗牛,南北长11.5公里,东西宽5.5公里,周长35公里,水域面积31平方公里;湖水平均深14米,最深处34米;水面标高为1507.14—1509.28米;集水面积约30平方公里;是集饮水、灌溉、养殖、调节小区域气候、景观娱乐于一体的多功能高原淡水湖泊。
(下转03版)
湿地来了就不想走
传奇迷雾般的邛海
新闻推荐
陈学琼获30万互助金。陈学琼拿到互助金后展露笑容。难怪都说西昌一癌症患者获30万元抗癌基金原本是...
西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昌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