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中心的“光杆司令”
2005年3月,肖仁兰听说大通门社区计划成立一个为基层群众服务的实体机构,未加思索,肖仁兰马上响应,积极参加。话说出了口,运作却异常困难。要钱没钱,要人没人。但肖仁兰没有被困难吓倒,说干就干,成立了以自己为负责人的大通门社区服务中心,职工和领导都只有她一个,典型的“光杆司令”。
值得庆幸的是,服务中心一成立,就接到了国际标准酒店的第一笔订单。肖仁兰赶紧召集了几名社区的低保居民、下岗职工临时组建了一支保洁队伍,经过短期的培训后正式上岗。第一笔业务虽然挣钱不多,但也给了肖仁兰信心。
就这样,她从小事做起,招兵买马,无论下岗职工、失地农民、低保人员只要来找工作她都热情招进来。凡是地方单位、百姓有需要的活她都承接,无论是搞家政、代收话费、为人做媒,还是做保姆都一一答应下来,员工不会的就自己亲自上。
中心运作需要资金,万不得已,肖仁兰只得把自家的祖屋低价卖掉。回忆当年,肖仁兰不甚唏嘘,她说,创业头几年真的苦,多亏了家人的支持。头三年,我几乎没有往家里拿回一分钱,一有点结余就忙着发工资、买设备。有时资金实在周转不过来,就只得四处找亲戚朋友借钱。
十年磨一剑,到了2017年,大通门社区服务中心已经拥有了职工124人,而且分门别类地成立了中介部、保洁部、家政部、演艺部、综合部等五个部门,成为远近闻名的一条龙综合服务的“翘楚”。
干事创业一股“疯劲”
肖仁兰干事情有股“疯劲”,只要承接了业务,无论条件如何困难都敢于面对、敢于承担、敢于解决。
2006年,西昌开展了“一办三创”活动,肖仁兰的服务中心也没有闲着,她承接了两条街道临街建筑物的外墙清洗。当时正是过年期间,时间紧,任务重,她一直守着工人,从早上6点干到晚上11点,饿了就吃干馒头,困了轮流休息。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验收规定的时间内,服务中心按时保量地完成了任务,她清洗的外墙建筑物,不仅干净,而且没有影响住户的正常生活,那年西昌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成功,大通门社区服务中心成为西昌市委、市政府表彰的对象,肖仁兰也被评为先进个人。
2007年,肖仁兰又接到一单业务,为泸山清理垃圾。肖仁兰带领六十多名工人赶赴泸山。那段时间她每天要在泸山上来回四次,早上带工人上山后,又急忙赶回来准备工人的午饭,中午再把午饭送上去,下午又和工人们一起把垃圾带下山。泸山上不通车,每次肖仁兰都是肩负重物徒步前行,几十斤重的垃圾她一抗就是两大袋。
而此时,她的老父亲正因胃癌住院。每天忙完了工作上的事,她还要赶回病房照顾父亲。当接到父亲去世的噩耗时,她还在山上忙碌甚至赶不及见父亲最后一面。
正是凭着她这种执着的精神,她的口碑在业界越来越好。只要是她服务过的客户,对肖仁兰都是赞赏有嘉,认为服务中心不仅服务态度好,收费合理,而且服务有质量保证,是业界少有的物美价廉的机构。
热心公益,“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肖仁兰是该中心的领军人物,但是她从来不把自己当领导,工作都是亲力亲为,凡是来服务中心的顾客群众,她都以热情周到的态度迎接,竭力为来访者排忧解难。
特别是她的中介部以诚信著称,这些年大通门服务中心,成功介绍了12860人就业,房介成功介绍375单业务,解决失地农民、下岗职工就业260余人。在经过她的无偿培训后,很多人因此有了生活来源,有的还走上了致富之路。
每次说起成绩,肖仁兰都很低调,她说,自己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也没有惊人的壮举,但是自己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得很舒心。“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帮助了别人,就是累点、苦点,也是值得的。
肖仁兰拼搏多年后,手上有了余钱,但她没有忘记生活中需要帮助的人群,她总是在逢年过节时带着员工,买上礼物去社区看望孤寡老人,把爱心和温暖传递下去。她说,今天的好日子是好政策给予的,自己幸福了,一定也不能让其他的人掉队。今年,她有个计划,准备从收入里抽出资金资助几个失学儿童和孤寡老人。
肖仁兰用实际行动传递着爱,散发着光芒,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故事。
肖仁兰是西昌市大通门社区服务中心负责人。今年55岁的她在旁人眼里就像隔壁邻家唠叨的老太太,平易近人,热情暖心,工作上则是雷厉风行,勤勤恳恳。十年如一日,干着最苦、最脏、最累的活,成为以基层群众为服务对象的行家里手,也成为了一位受人尊敬的社区服务标兵。
新闻推荐
新华社西昌3月30日电(李国利杨昱林)3月30日1时56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三十、三十一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两颗卫星属于中圆地...
西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昌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