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假期伴随气温小幅下降,让这个小长假期显得肃穆宁静。在假期中,不少群众选择去墓园扫墓,追忆亲人,和以往不同,过去供奉祭品、坟头烧纸的现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用一束束鲜花表达对故去先人的思念。这正是凉山州推行移风易俗、倡导文明祭祀呈现出的新气象。
在西昌市安宁憩园,树木葱茏,绿草茵茵,一派宁静和谐景象。记者遇到了来祭拜家人的龚小财,他的外婆过世之后就葬在了这里,之后每年他都会来此祭扫,他将手中的黄菊花轻放在外婆的墓碑前,恭敬的鞠躬后,缓步离开……龚小财说:“鲜花祭祀是现目前国家提倡的环保祭祀,自己也愿意为环保做一些奉献,其实缅怀逝者的方式有很多,我们送鲜花也是表达对他们的一种想念,所以今年我就采用鲜花祭祀。”
墓园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了倡导文明环保祭扫,提高大家文明祭扫的意识,今年墓园多措并举,新增了23个活动提示牌,提醒祭祀者文明祭祀。这些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群众逐渐习惯了不放鞭炮、不烧纸钱,只用摆放鲜花的方式来缅怀逝去的亲人。
西昌市烈士陵园建于1957年3月,占地面积28.87亩,全年全天候面向公众免费开放,它不仅成为邛泸景区的一大亮点,更成为 西昌的一个红色旅游景点,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省级国防教育基地,是缅怀先烈,宣扬烈士事迹,弘扬烈士精神,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场所。在陵园内,有一座革命烈士纪念塔,每年清明,社会各界人士都会自发地前来开展祭扫活动,表达对革命先烈无限的崇敬和深深的缅怀。
据烈士陵园负责人徐生卫介绍,每年3月底至清明节节前是祭祀高峰时期,今年此时段已有3万余人前来祭扫,园区多年来建议祭扫人员不烧纸钱、不带火种,不使用冥币纸扎等封建迷信供品。这两年,来到烈士陵园祭祀的团体和个人几乎都会选择使用鲜花或者花篮表达对烈士们的崇敬与哀思。园区还结合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感恩教育为祭祀团体开展宣讲活动,进一步激发大家的爱国热情,激发大家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更好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大家满怀感恩进取之心,满怀干事创业激情。
近几年,凉山州加强开展文明祭祀宣传以来,州内群众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很多群众都愿意改变传统的祭祀方式。方式的变化,也让墓园环境更加干净整洁。群众纷纷表示,清明扫墓,他们更愿意采取这样绿色环保的做法。文/图 本报记者 王旭阳
新闻推荐
“乖,爸妈先帮你把红包存起来,等你长大了再给你用。”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都把压岁钱交给爸妈保管。今年15岁的欢欢(化名),从小就将压岁钱交给母亲张玲(化名)保管,到今年春节,已经存了5万多元,可令她万万没...
西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昌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