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4月2日,参加“院士专家凉山行”活动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陈晓亚在西昌为凉山州干部群众作题带来了一场生动前沿的题为“植物科学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普专题报告。
州直各部门、州属事企业单位、垂管系统驻州单位有关负责人,西昌市有关部门、市属事企业单位负责人听取报告。
陈晓亚,江苏扬州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生物学系,1985年获得英国里丁大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员,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长,中国农学会副会长,植物生物技术杂志(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副主编。长期从事植物次生代谢、植物抗虫新技术和棉纤维发育研究,发表论文专著100余篇。曾获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第三届国际棉花基因组协调委员会ICGI杰出贡献奖,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科普杰出人物奖。
“植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础,为人类提供食物、氧气、能源,为万物创造美好的生存环境植物科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达尔文在“沙之小路”上观察植物并研究植物的授粉过程和向光性,孟德尔通过修道院里的豌豆实验发现了经典遗传学定律……”陈晓亚娓娓道来,从植物科学研究、植物与我们的生活、植物与生态文明三个方面阐述了人类文明发展(农业文明)、植被分布与社会发展、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相互联系,论述了植物作为生产者是整个生态系统的基础,建设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他指出,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紧转02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陈伟高飞特约通讯员王文锋)3月22日,笔者从攀钢集团西昌钢钒有限公司获悉,攀钢正式中标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黑河—长岭段)1.87万吨螺旋钢管用X80高钢级管线钢生产合同。这是攀钢首个万吨级X8...
西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昌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