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这是一块历史光荣的红色热土,也是一方充满希望的发展热土。
一直以来,中央领导都很关心凉山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赞誉“这里得天独厚”。
江泽民同志视察凉山时亲笔题词:“加强民族团结,开发富集资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凉山而努力奋斗。”
胡锦涛同志褒奖“凉山山清水秀,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人民质朴,是一个有着巨大发展潜力的好地方。”
……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凉山成为国家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的核心区域,清洁能源、旅游、绿色农业、民族文化、矿产等五大资源优势突出,开发潜力巨大,尤其是稀土、钒钛、水能、风能、太阳能、生态农业、民族文化和旅游资源在西部乃至全国都占有重要地位。
●绚丽多彩的旅游资源
●极为丰富的农业资源●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
凉山旅游资源得天独厚,集日月之精华,采山水之灵气,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化出富甲一方的人间奇景,孕育了丰富的旅游景观,呈现出百水竞秀、万山争雄的旖旎风光。如重峦叠嶂,气势磅礴的螺髻山;碧波荡漾、微风和煦的泸沽湖;抑或颇负盛名的灵山寺,无不蕴含着仙境般的美丽与神奇,书写着自然风光雄奇与秀美。而这样具有代表性的景区、景点在凉山就有160多个。
大山大水大资源,凉山除了资源富集度高,组合性好,还是“嫦娥”飞天的地方,州府西昌市被称为“中国航天城”“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这里是中国革命史上有过重大贡献的地区,1935年,红军长征经过凉山,巧渡金沙江,举行了著名的会理会议和彝海结盟。
●极为丰富的农业资源
凉山州土地总面积602.6万公顷,其中林业用地面积401.1万公顷,农用耕地面积32.2万公顷。高山、丘陵、平坝、河谷穿插其间,南亚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立体分布,赋予凉山农产品“早、优、丰、稀、特、绿”的优势和特点。
苦荞麦、石榴、青花椒产量居全国首位;烤烟、桑蚕茧、苹果、鲜切花、白魔芋、马铃薯产量居四川省第一;优质特色农产品多次荣获全国、省农业博览会金奖和名优产品称号……
凉山神奇壮美,物竞天华,土地广袤,气候独特,物产众多。被誉为各类动植物的基因库,是四川省三大牧区、三大林区之一;是长江中上游农业资源最独特、最丰富、最有开发潜力、最具发展优势的地区之一;是发展优质、特色、高效、生态农业的理想区域,是攀西农业综合开发地区主体,被誉为“天府之国”第二粮仓。
●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
凉山地处著名的攀西裂谷成矿带,是中国乃至世界罕见的“聚宝盆”。
境内矿产资源富集,且具有品位高、埋藏浅、采选条件好、综合利用价值高的特点。已探明矿种84种,有相当储量的60种,其中钒钛磁铁矿12亿吨,占四川省第二位;轻稀土氧化物保有储量240万吨,居全省第一位,全国第二位;铜、铅、锌、锡(金属量)518万吨,居全省第一位;另外境内贵金属、盐、磷、白云石、硅石等金属、非金属矿种也有相当储量。
●富甲天下的清洁能源
这里水能资源得天独厚,有专家曾感叹:“世界水电在中国,中国水电在西南,西南水电在四川,四川水电在凉山。”
这里有四川首个风力发电场。从西昌到德昌的安宁河谷两侧,随风而转的风车绵延10余公里,成为大凉山的一道独特风景。
凉山州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资源极为丰富,是全省最大的生物质能源基地、全国新能源可开发利用最好的地区之一,开发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
流经全州的“三江”流域,即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及其支流,可开发的水能蕴藏量近6924万千瓦,占全国的15%、全省的57%;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让全年有风时间基本在5个月以上,大风日数达到每年61天以上,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达到1500万千瓦,居四川首位,《四川省凉山州风电基地规划报告》已获国家批准;太阳辐射强、阳光充足,州内绝大部分地区常年日照时数超过2000小时,太阳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500万千瓦。
●极具魅力的民族文化资源
凉山是一个有着灿烂民族文化的地区。
几千年前,彝族先民就创造了辉煌的太阳历,历经千年风雨,凉山成为全国彝族文化中心,是彝族文化保存最完整、内容最丰富的地区。神秘奇妙的毕摩文化、狂热奔放的火把节文化、绚丽多彩的服饰文化以及热情豪爽的饮食文化和泸沽湖摩梭母系民族文化、木里藏乡文化,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而又交相辉映。“彝族火把节”和“彝族漆器艺术”已申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报记者吴启俊米色小勇
新闻推荐
暑假模式已开启,高温天气也来凑热闹,市内各大书城、书店迎来人流和销量的高峰期。近日,记者走访了市内多家书店、书城发现,放假后学生扎堆书城,在少儿读物区,记者看到,在这儿看书阅读的,以6岁至12岁...
西昌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西昌,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