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们和彝家姑娘合影留念。 本报记者 丁有为 摄
狂欢的人们跳起达体舞。本报记者 钟玉成 摄
火把节是彝族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每年的这一天,老人们举杯畅饮,叙古谈今;青年们纵情歌舞,尽兴欢乐;火把节是彝族永不落幕的传统佳节,每年的这一天,人们点燃火把驱逐人间邪祟,祈求万物昌盛。
7月17日,农历六月二十四,这个夜晚,通亮的火把再次将凉山点燃了。“永不落幕的火把节”狂欢体验活动在四合乡会场拉开帷幕。当晚,四万余市民游客参加了活动。
尽管当天不是周末,但传统火把节还是吸引了来自大江南北的大批游客。据了解,今年城区取消了火把狂欢活动,只在城外三个乡设置了狂欢点。包括洛古波乡“星落人间·火舞彝寨”原生态火把狂欢活动、大箐乡“清凉夏日·邛池流星”彝寨火把狂欢活动和四合乡“永不落幕的火把节”狂欢活动。作为今年新增的点火地点,火把节当晚,四合乡火把广场人山人海,现场共放置了7个火堆。不仅如此,主办方还从大凉山各地请来了38位最尊贵的祭司毕摩为火把节祈福,为来到现场的观众朋友们赐福。用最庄严神圣的仪式展现彝人万物有灵的民族信仰,感受彝人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
火把狂欢活动在一曲欢快的彝家舞蹈中拉开帷幕。接着,就是神圣的毕摩祈福仪式,仪式主要包括引火、祭火、点火、送火四个核心内容,为广大市民及游客展现了最为古老原始的火把节。在毕摩圣火的引领下,西昌市相关负责人共同点燃了火堆,拉开了火把狂欢夜的序幕。
据悉,取火、祭火、点火、赐福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含义。取火,彝族史诗《勒俄特依》中曾讲到:远古的时候,天上掉下祖灵来,掉在恩接介里山,九天烧到晚,九天烧到亮,白天燃得浓烟冲天,晚上燃得光芒万丈,天是这样燃,为了起源人类燃,为了诞生祖先烧。正是这些取自天地的火种,被彝人迎接驯服的火种,成就了彝人文明繁衍的源头。在取火环节,主祭毕摩将火从野外取回,四位领队毕摩迎取火回到舞台,代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三十余位毕摩跟随上台,场面神圣,气势宏伟。
祭火,土司用牛来祭祀,富人用羊来祭祀,穷人用鸡来祭祀,单身者用鸡蛋来祭祀,寡妇用荞巴辣子汤来祭祀。彝人谚语说:“所吃的一切都要见火。”对火的崇拜升华演变,成为彝民族时代守护的图腾。整个祭火活动中,歌曲《鼓舞》贯穿整个环节,毕摩颂经时,音乐弱下,武士登场时音乐渐强。主祭毕摩带领台上众毕摩进行火把节祭祀仪式,武士陆续呈上火把节的烧肉祭礼、呈上彝族火把节的宰杀牲畜头颅。呈现了最原始、最纯正的彝族祭祀仪式。
点火环节上,武士们将从火塘里点燃的火把,送到田间地头,烧死害虫,祈求年年岁岁的丰收。送到火把场上,点起篝火,点燃纵情欢乐的节日。村村寨寨,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点燃火把,排成长队在苍茫暮色中游动,像金色的苍龙在原野上蜿蜒翻腾!
主祭毕摩颂经后,九位武士上台引燃手中火把,并将火把送至台下第一个火堆
最后,一声声悠扬嘹亮的颂经声,一声声庄严肃穆的祈福声,将最珍贵的祝福献给在场的每一个幸福的人,在歌舞升平的这一天。
一切尘埃落定于祈福仪式后的一点即燃的狂欢现场,来自八方的游客在篝火前尽情的欢歌舞蹈,与彝族民众在夜色中共赴“火”的盛典。
(本报记者 侯丽芳)
新闻推荐
四川经济日报凉山讯(记者尹华高胡智)昨日,2017中国·西昌“清凉夏日·燃情火把”投资说明会暨项目签约仪式举行。西昌市委书记李俊在签约仪式上致辞,市委副书记、市长马廷贵推介了西昌新区、文化旅游...
西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昌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