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新闻 西昌新闻 德昌新闻 会理新闻 会东新闻 宁南新闻 普格新闻 布拖新闻 金阳新闻 昭觉新闻 喜德新闻 冕宁新闻 越西新闻 甘洛新闻 美姑新闻 雷波新闻 盐源新闻 木里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凉山州 > 普格新闻 > 正文

布拖县博石村:“我们走在奔康的大道上”

来源:凉山日报 2017-03-07 13:00   https://www.yybnet.net/
拉达乡博石村

时节已入初春,大地回暖,一夜无声的春雨滋养着布拖县拉达乡博石村的土地,万物已然开始复苏。站在博石村村委会的坝子向北仰望,与普格县交界而立的木且山依旧笼罩在厚厚的云雾之中。

就在一个月以前,博石村六组27户彝族人家,收拾好行囊,告别了居住多年的土房,告别了地里怎么种也长不好的庄稼,告别了生活数代的故土,从3000米海拔的木且山之巅,搬徙到山脚下的沃土之上。

栋栋新建好的彝家新房一字排开,墙上彝族的图腾装饰在春日阳光的映衬下尤为瞩目。屋内宽敞的客厅、明亮的卧室、干净的厕所是博石村27户贫困村民所收到最好的新年礼物,也是布拖县脱贫攻坚送予他们最好的礼物。

当记者到来之时,村民吉好莫色喝刚刚从水龙头里打了一桶清水,准备擦拭屋内蒙尘的玻璃。作为曾在木且山居住了三十多年的“本地人”,她谈起新旧生活的对比感触良多,滔滔不绝的用彝话讲述起来……

“塑胶衣”是彝语的音译,意思是指土块砌成墙,房顶用塑料布遮住的房子。原先她正是居住在这样的“塑胶衣”中:夏日暴雨之时,屋顶雨声大作,一家人时常在梦中被漏下的雨水滴醒;冬日严寒,土墙透风。单薄的衣被根本无法阻挡寒气的入侵,据她所说这是一段非常艰苦的岁月。由于缺少自来水管网系统,当地村民饮水不得不步行到数里外的山涧背水。而寒冷干燥的气候条件,让农业发展尤为滞后。

“土地只能种荞子和燕麦,但产量并不高……洋芋都种不了,长出来的只有乒乓球那么大……”边说她边用手势向记者比划。

由于当地路途遥远,当地村民外出务工的极少,在2015年以前,有个别困难家庭人均纯收入甚至连2000元也达不到——布拖县是极度贫困地区,博石村是布拖的重点贫困村,而6组又是全村最条件最差,经济发展最困难的地区……

谈话之间,吉好莫色喝热情地将记者请进了新居,尽管才刚搬进来家具缺少,但她已经有了自己的规划。“客厅这里摆电视机,这里是沙发,以后条件再好一点还会添购电冰箱……”如今丈夫已经在外务工,有了固定收入,加上猪羊的饲养,她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21岁的米色小兵常年在江苏等地务工,今年过年期间,他回到博石村,全村的变化差点让他找不到回家的路。米色小兵不敢相信短短一年时间,原本泥泞的小道被换成了宽阔平整的水泥路,两旁整齐的太阳能路灯将村里的夜晚照亮,摩托车、面包车直接就能开到了家门前,还有屋檐下,那挂满的腊肉和香肠无不显示出生活的改善和逐步的富裕。

过去由于缺乏土地、缺乏发展资金、缺乏致富门路,以往米色小兵一家收入主要靠务工和国家补助。看着家里的变化一问才知道,在过去的一年里,家里通过政府“1+X”帮扶项目,领取了西门塔尔牛1头,山羊5只。一年的时间里,经过家人精心的饲养,山羊已经生育,数量翻了一倍,畜牧产业初步形成。同时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种植冷杉松和核桃等经济果木。

2015年,博石村依托43万集体经济发展资金,成立了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圈养羊群84只。由于米色小兵家是建卡贫困户,与其他贫困户一起享受50%收益分红,所有的收益一相加,人均纯收入竟达到了7639.16元。

“都是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怀,让我们博石村和全体村民摘掉了穷帽子,迎来了新生活。”米色小兵感激地说到,未来全村要进一步发展,还需要通过每个村民的努力,改变千年来落后的思想,改变等、靠、要等不良的习惯,打造健康文明的生活新面貌、新风尚。

清年日尔是博石村的“德古”,是全村德高望重的人。博石村六组的易地搬迁作为全县最典型、最成功的点,离不开他的一份“功劳”。

“对于搬迁,我们村民一直有两个担忧,一是以前虽然艰苦,但毕竟住习惯了;二来村民对搬下来以后生活问题和经济发展后续问题仍抱有顾虑。”清年日尔接触过进步的思想,知道地理位置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发展的重要性,于是他每天主动的给村民做思想工作,以争取村民的支持。

“村里为我们发展了集体经济,开办了山羊养殖合作社,同时组织培训和务工,让全组的收入上了一个新台阶。”他说除了居住条件和经济条件的提高以外,最重要的改变是教育问题得到了根本的解决。

教育是改变落后的生活习惯、思想观念最为重要的因素。但过去由于山高路陡,孩童到村小上学走路就要花四个小时以上,客观的条件导致多数适龄儿童都未能上学,教育覆盖率低。在村民搬下山以后,村里第一时间为所有适龄儿童办理了入学,覆盖率达到了100%。

在博石村的村路口,有一块巨大的牌匾,是2014年底立起来的扶贫规划方案。上边清楚的写着从产业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到新风貌塑造等的近三十条规划。

清年日尔带着记者走到牌匾前,指着规划一项项骄傲地说道:“养殖种树、创办农舍、修路修房、开班“夜校”……我是亲眼看着他们一样一样完成的哩!”博石村在巨变,全村群众生活质量在提高。脱贫攻坚让规划变成了现实,蓝图建成了实景,清年日尔和其他村民有理由相信,他们正走在一条通向富裕,通向小康的幸福大道上。

文/图本报记者 胡文敏 张崇宁 王德 徐箭明

新闻推荐

美姑县关工委真情相助 两位白血病儿童获救治

1月日,由泸州市龙马潭区巧手妇女编织的余条爱心围巾,送进了海拔多米的普格县哈力洛乡补觉村和四甘日村。围上暖和的围巾,这些居住在深山里的孩子们倍感温暖。本报记者陈修甫摄影报道“...

普格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普格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布拖县博石村:“我们走在奔康的大道上”)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