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木日哈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尹华高
“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高压线牵到了家里面,自来水引进了厨房里,我们的生活充满了阳光。”谈起现在的美好新生活,普格县特补乡红岩村一组组长日嘿拉土喜笑颜开,言语之间充满了自豪感。
像日嘿拉土一样,2011年到2014年,普格县不断探索***的新路子,有1.93万贫困户摘掉了贫困帽子,彝乡山寨旧貌换新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产业扶贫引领 让村民过上了好日子
“今年种烟352亩,除去成本和民工工资,估计收入50万元。”金秋时节,在金灿灿的烟叶面前,烟农党兴诚满脸的喜悦。这三年,他每年都以流转土地的方式承包土地种烟,每年都有几十万元收入,去前年总计收入达100万元。这是全县实施产业扶贫给他带来的实在好处。
2008年,在省烟草专卖局的大力支持下,普格县马厂坪村实施了以产业扶贫规划引领的综合扶贫开发工程,建成了全县第一个标准化的现代烟草农业基地,使全村农民走上了依靠产业发展脱贫致富,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康庄道路。
如今,种植烤烟使马厂坪村400余户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普遍的提高。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食、住、行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生活质量如芝麻开花——节节攀升。村民中拥有中高档电子商品的日益增多,“三大件”、“四大件”的更新步伐明显加快。很多农户已用上了电冰箱、摩托车、电话机、手机、彩色电视机、影碟机、组合音响等家用电器。新楼房随处可见,水泥路入村、电话进农户已是普遍现象。吃讲营养、穿讲漂亮、用讲高档已不再是新鲜事。
产业扶贫让村容村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马厂坪村党支部书记吉木友日说,产业扶贫给我们带来了实惠,实现了我们的脱贫梦,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可以说,如果没有烤烟这个产业扶贫项目的发展,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普基镇红军树村是东西协作扶贫——珠海定点帮扶点。村民秦正祥家通过发展餐饮业早已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小康生活。朱游顺家通过种植大棚蔬菜,年收入有十多万元。通过种植大棚蔬菜等产业发展,全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7300元。
在扶贫开发工作中,普格因地制宜实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工程,大力发展烤烟、蚕桑、马铃薯、核桃、水果萝卜、大棚蔬菜等产业,打造了一大批以种植业、养殖业、水果业、旅游业等为支撑的致富项目,切实提高群众自身发展能力,将扶贫方式由“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扶贫”。
2011年至2014年,全县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6.33亿元实施“统筹型捆绑式”扶贫,使1.93万贫困人口像马厂坪村和红军树村村民一样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好日子。
彝家新寨建设 让村民住上了好房子
青瓦白墙,绿树成行。走进规范有序、整洁漂亮的普格县五道箐乡沙合莫村,一股新农村的气息扑面而来。
2009年,在中央、省、州、县的大力支持下,沙合莫村彝家新寨建设被列为全国试点示范村,投资1600万元建新房、修道路、搞绿化,建成了依山傍水、错落有致,集田园风光、文明和谐于一体、民生和旅游有机结合的现代彝家新寨。家家户户都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别墅式的砖瓦房,客厅、厨房、卧室、储藏室、卫生间样样齐全。有前庭有后院,路、水、电、气全通。冰箱、洗衣机、电饭煲、电炒锅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拧开水龙头,就能喝上干净的自来水,打开电视就能看上中央电视台播放的时事新闻。
“出门就走水泥路、回家就有沙发坐。还有设备齐全的健身器材和篮球场,我们的生活并不亚于城里人。”村民米色尔拉喜滋滋地告诉记者。
确实,如今的沙合莫村已彻底杜绝了脏、乱、差现象,解决了柴草乱垛、粪土乱堆、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禽畜乱跑、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等问题,农民群众增强了健康意识、卫生意识、环境意识,逐步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环境优美、饮食环保、空气清新,加上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内涵丰富的民族文化,沙合莫还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游玩。村民米色子达家还顺势办起了彝家乐,在满足游客需求的同时也赚取了金钱。
不仅如此,县上还在国道边为村民们建起了农贸市场,供他们卖彝族农家特色产品,使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做生意。
2011年至2014年,普格县建成了105个村、9231户彝家新寨建设,并以“环境大改善、观念大转变、素质大提升、产业大发展”为总体目标,把彝家新寨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城乡风貌打造、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产业富民等紧密结合起来,配套建设了道路硬化、安全饮水、沼气池建设、垃圾处理、公共排污、环境绿化、农家书屋、村卫生室、公益商贸场所等基础设施,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全力推进彝家新寨项目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通过彝家新寨项目实施,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住房条件,提高了公共服务水平明显,加快了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步伐。
健康文明新生活让村民养成了好习惯
窗明几净,一尘不染。沙合莫村米色尔拉家卫生确实很好。“要每天洗脸洗手洗餐具,扫里扫外扫公路。”自住进新房以来,按照村规民约,保持家里干净、家外整洁是米色尔拉家生活的基本要求。“起初并不习惯,要由村干部监督才会去做。久而久之就习惯成自然了。现在看到不干净、不整齐的东西都觉得不顺眼了。”米色尔拉告诉记者。
米色尔拉家“习惯”的养成是全县开展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的结果。
配合彝家新寨建设等扶贫工程,普格县广泛开展了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还给群众免费发放了“一个储物柜、一个橱柜、一套餐桌椅、一个生物质能源”的惠民“四件套”。
不坐地上坐板凳,不睡地上睡床铺。在新生活运动的推动下,彝乡群众的生活方式得到了极大的改变。
“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这是我们以前生活的真实写照。告别了阴暗、潮湿、破败的土坯房,住上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房,再不干净生活都不好意思了。”螺髻山镇洛博村的安子阿各告诉记者。曾经当过村党支部书记的安子阿各,每天都把自家的前庭后院打扫得干干净净的,有时还督促不自觉的村民搞好环境卫生。
每到晚上六七点钟,村支书秦正祥就播放音乐,广场上就聚集起很多前来跳舞的人。在红军树村,健身锻炼已成为了村民的新时尚。
“如今的生活好了,跳舞健身不只是城里人的专利,我们也追求健康快乐的新生活。”村民们对文化的需求正在逐年提高。应村民要求,上任村支书以来,秦正祥每年都要组织村民搞一台春节联欢晚会。“年年搞,年年热闹,而且一年比一年搞得好。既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又能凝聚人心,还能去除一些不健康不文明的生活方式。”秦正祥说,“起码,聚众赌博的人少了,喝酒闹事的人少了。”
“村里还建了图书室,医务室。读书看报的多了,无所事事的人少了;相信科学的多了,相信迷信的少了。”
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不仅搞好了环境卫生,美化了自然环境,而且还净化了社会风气,美化了人们心灵。
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让广大彝族群众摒弃陈规陋习,养成了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链接>>
普格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东南部,县城距州府西昌74公里。全县总面积1918平方公里,辖34个乡镇,153个行政村,8个居委员,2014年年底全县总人口198982人,总户数44218户,其中农业人口182560人,40568户,贫困户数6260户,贫困人口24630人。其中彝族163165人,占总人口的82%,是一个以彝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县、国家重点扶贫县。县境内资源得天独厚,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光热资源、民族文化资源。普格县的扶贫开发工作始于1989年。1989年10月9日,普格县被省委、省人民政府列为第二批省定贫困县。在中央、省、州扶贫工作的安排部署和关心、支持下,普格全面开展扶贫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省、州扶贫开发政策,结合实际积极开展工作,通过了扶贫“越温”、“八七”扶贫、新阶段“专项扶贫”、“整村推进、整合资金、连片开发、产业扶贫”试点项目建设、“大凉山综合扶贫开发彝家新寨建设”,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县域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基础设施明显加强,社会事业有所进步,农民收入明显增加,群众生活明显改善。
“十二五”以来,普格始终突出扶贫攻坚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把扶贫开发作为全域统筹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的首要任务,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连片开发、整体推进,以贫困村为主战场,以“五新一体”为目标,举全县之力、聚全民之智,大力实施“统筹型捆绑式”扶贫开发,2011-2014年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6.33亿元,减少1.93万贫困人口,稳定解决1.63万贫困群众脱贫。
(本版图片由普格县委宣传部提供)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从普格县教育局传来好消息,为确保“一村一幼”在年内实现全域覆盖,普格不断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人数增添工作举措,在“一村一幼”工作推进中取得了新的更好成绩。目前,全县“一村一幼”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