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观察
扶贫攻坚半年考
观察样本
宁南县
□徐彬 本报记者 周金泉
近年来,宁南县打响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扶贫攻坚战,海子乡中坪村即是这场攻坚战的第一个战场。经过近一年半时间的努力,26户贫困户在县委、县政府的扶持下,在中坪村七组建成了宁南县的首个彝家新寨。村民们从此告别了土坯房,住上了前有小花园、后有生产用房的新居。同时积极发展蚕桑、烤烟、核桃、畜牧等特色产业,过上了好日子。
故事
住进新居生活改善
近日,记者沿着宽敞的入户路走入26户村民集中居住的彝家新寨,只见家家户户都是一楼一底的小洋房,外墙上装饰着富有彝族特色的墙画,家门口的小花园鲜花盛开,几个孩童正在村口的小广场嬉戏……
“我们这里是宁南县第一个彝家新寨。2012年1月开建,2013年6月28日搬进来了,居住了26户贫困户。我们每家的房屋总面积有306平方米,包括生产用房100平方米,人居住房206平方米。”海子乡中坪村七组老组长赵舌吉说,“县上在扶持贫困户时,也考虑到贫困户要有一定的自筹能力。县政府各部门统筹补助每户村民5万元。村民自筹18万元,通过乡政府协调,当地的农村信用联社为每户村民最高贷款8万元。”
据赵舌吉介绍,26户村民以前住的都是破旧不堪的土坯房,没有入户路,吃的水都要到3公里外的小溪沟去背。现在,生活条件改善了,水是用的自来水,家家有太阳能。“搬了新房以后,入户路是水泥路,修得宽。我以前住的房子条件差,买的摩托车从来没有开到过家,在公路边亲戚家里停放了7年,现在直接就开到了家门口。卖粑粑的、卖家电日用品的商贩都经常开着车到村里来,村民买东西方便多了。”
大力帮扶产业发展
乔迁新居后,中坪村七组26户贫困户发展产业的信心更足了。赵舌吉说:“我们这个组的特色产业是蚕桑业。就在一二十天前,刚栽了20多万株桑苗。1株桑苗,县上补贴8分钱,农户自己出2分钱。新栽的桑苗将带动周边贫困户发展蚕桑产业。”
“原来住的土坯房,卫生条件差,我们养的蚕要被耗子吃掉不少,养蚕都不敢多养。”中坪村七组贫困户吉地呷日说,“现在条件得到改善,我们养蚕的增多了。县上在去年秋季专门为我们修起了小蚕共育室,由两个技术员专门负责小蚕共育。共育1张小蚕,100元,农户只出80元,县上另外再补助20元。”
据吉地呷日介绍,以前26户农户一季只能喂两三张蚕,现在 “一季每户平均至少喂5张蚕”,一年养四季,多的甚至养五季蚕。仅养蚕收入,每户一年收入有3至5万元。
“今年春季,我们两口子养了3.5张蚕,茧子卖了五六千元。”吉地呷日高兴地说:“我家里的这套布艺沙发和电冰箱都是前不久才添置的。”
赵舌吉说:“目前,建房户靠自己的能力已基本还完了贷款。七组的群众依托产业已基本摆脱了贫困。”
声音
多管齐下打好扶贫攻坚战
宁南县委书记张硕:
我县一直坚持将扶贫开发摆在突出位置,作为重点民生来抓,坚持***,特别是通过基础设施改善和实施农业五大富民工程,实现了“输血”和“造血”并重。近年来,宁南民族地区的贫困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也得到显著提升。
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贫困地区。”我县将积极贯彻会议精神,打一场扶贫攻坚战:一是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发展,科学编制宁南县扶贫攻坚实施规划;建立完善扶贫攻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协调工作和督促机制,健全信息定期通报机制;(紧转02版)
新闻推荐
一进入素有“金沙江畔俏明珠”美誉的宁南县,无论是在河谷间穿行,还是在山巅远望,映入眼帘的都是漫山遍野的桑树。此次有幸随凉山日报异地采访团来到宁南蚕桑第一村——新村乡碧窝村,亲自感受了蚕桑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