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现场。 王纪国 摄
本报讯10月14日至15日,由中国作协和国家民委共同主办的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各民族作家、诗人、评论家、翻译家和理论工作者以及作协负责人,第十一届“骏马奖”获奖作家和评委等出席会议。其中,凉山州彝族作家、诗人、记者阿克日布被推荐为会议代表,参加了这次盛会。
会议为期两天,国家民委监督检查司司长隋青、《民族文学研究》副主编刘大先、四川作协主席阿来先后为参会代表作讲座;会议代表还参加了第十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会议还安排分组讨论和大会交流发言,组织代表们交流探讨各地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学的举措、成就和经验。
会议上,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致开幕词,她说,70年来,广大少数民族作家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见证着中华大地上震古烁今的巨变,记录着各民族儿女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创造美好生活的伟大实践,广大少数民族作家的创造使得中国精神的星空更加恢宏灿烂。在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欢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铁凝用“团结、时代、创新”三个词分享了自己的感悟,她说:“这三个词也是三个课题,摆在少数民族作家面前,摆在所有中国作家面前,等待着我们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民族的回答。”
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钱小芊介绍:“自1980年以来,我们先后召开了5次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会议。本次会议是进入新时代以来的第一次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会议。”
据悉,目前,中国作协个人会员总数12211人,其中少数民族1464人,占比12%。本次大会,全国56个民族均有代表出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民族的代表性作家。中国作协各团体会员单位推选的来自56个民族的205名代表出席会议。其中,四川共有7人参加,包括凉山州彝族作家、诗人、记者阿克日布。
阿克日布自1995年开始彝汉双语文学创作至今,先后在《人民日报》《新华通讯社》《中央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日报》《民族文学》《人民摄影报》《四川日报》《美国新大陆》等国内外上百种媒体报刊杂志上发表了各类作品7000余篇(幅),获得国家级、省、州文学、新闻、摄影奖300多个,40余次获得省州县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近年来,出版发行长篇小说《雾中情缘》、散文集《翻阅生活的注脚》《温暖的火塘》、报告文学《悬崖村》、长诗《雪之语》。
近年来,凉山州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本土作家。他们紧贴时代脉搏,真实描绘少数民族地区发生的巨大变化,生动地反映了少数民族群众的现实生活和精神风貌,反映了新时代人们的生活观念和思想情感,创作了一大批思想性艺术性俱佳、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充满爱国情感的优秀作品。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及少数民族文学翻译等都取得了令人赞叹的收获。本报记者王亚
新闻推荐
凉山彝族的传统婚礼,至今仍保留着古老的传统,泼水、抹黑脸等方式使整个婚礼都充满着欢乐风趣的色彩。,彝族婚俗乐趣多婚礼从...
凉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凉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