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苏勇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农村包产到户为标志的改革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也吹进了位于祖国西南边陲的千里大凉山。
40年改革开放,凉山依托自然资源,发展优势产业,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品牌化打造、产业化发展”的思路,突出发展名、特、优、绿色产业,打破单一的种植业结构,使特色产业更优,增收产业更多。
40年改革开放,凉山农业从传统型到高效型、从原料型到品牌化、从规模化到产业化,梯次突破,释放潜能,舞动攀西,走向世界。
风华40年,凉山农业正芬芳。
□从“传统农业”迈向“高效农业”
凉山,横断山脉褶皱里的神奇之地——大自然给予其得天独厚的资源:
神奇壮美,物竞天华,气候独特,物产众多,境内土地广袤多样,分布着高山、丘陵、平原、盆地、河谷等多种地形,南亚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气候呈立体分布;
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是长江中上游农业资源最独特、最多样、最具开发潜力、最具发展优势的地区之一;
发展优质、特色、高效、生态农业的理想区域,是国家和四川省攀西农业综合开发的主体,被誉为“天府之国”第二粮仓。
……
禀赋的资源,成就凉山“农业大州”,同时衍生出命题:如何提升农业效率?这一命题在进入21世纪后,更亟待解答。
(下转02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为进一步加强大峨眉区暨成绵乐高铁沿线市州区域旅游联合执法,严厉打击旅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规范全省旅游市场秩...
凉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凉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