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服刑人员而言,虽身在高墙内,但墙外的事情同样让他们牵挂,影响着他们的一举一动。血浓于水的亲情,是重塑自我的冲劲和动力。如果把他们比作花草树木,那么亲人就是他们的羁绊,而监狱民警就是他们的阳光。
解决家事
帮服刑人员找回积极性
“警官,这件事我只能找你帮忙了!”
近日,攀西监狱管教民警收到服刑人员朱某的一封信,大致内容和诉求是:自从自己失手杀死妻子并入狱后,家里只剩一位姐姐,但姐姐连养活自己都困难,更何况照顾朱某的女儿,于是,在攀西监狱民警的帮助下,朱某将3岁的女儿送到儿童福利院。但近日在与姐姐会见的时候,姐姐告诉朱某,由儿童福利院发放的探望证已经过期,她已有3个月没有看到侄女,心中很焦急,又不知所措,朱某将此事告诉监狱民警,希望得到帮助。
自从与姐姐会面后,自责、悔恨、彷徨、焦虑就笼罩着朱某,在监区劳动改造也不再积极。思来想去,朱某决定还是找监狱民警帮忙,于是写信求助监区民警。
监狱民警深知服刑人员服刑期间,亲情与婚姻一旦出现波动或变故,他们便会惶惶不安,无心改造。对此,监区果断行动,立即联系了凉山州儿童福利院,协调朱某姐姐与侄女的会见事宜。第三天,监狱民警将朱某姐姐接上,一同到儿童福利院看望了朱某的女儿。
回到监区后,民警将该情况告诉了朱某,那个劳动积极、改造积极的朱某又回来了!
亲情帮教
为服刑人员了心事
与此同时,攀西监狱七监区服刑人员孙某在与家人会见时,得知妻子欲与其离婚的消息,这让他一时难以接受。一段时间里,孙某情绪消沉、颓废、郁郁寡欢、劳动积极性也大不如前。
凭着多年狱侦工作经验,七监区民警很快发现这一反常情况,经过细心的摸排和谈话,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监区高度重视,并开会讨论决定,对其开展一次特殊的亲情帮教。
监区联系监狱教育改造科,在教育改造科的协调帮助下,将孙某的妻子和母亲请进监狱“AB门”,来到教育中心,与孙某面对面交流,共同聆听了民警讲授的“幸福家”心理矫治课程。教育改造科民警告诉孙某,在漫长的改造生涯中要有自己的计划与目标,不能浑浑噩噩度日……
在与家人交流时,孙某始终低着头,不敢直视妻子和母亲,但嘴角却露出微笑。他知道,只要今天他的妻子还愿意来见他,就证明他们的感情还在,婚姻还在,希望还在。
回到监区,监狱民警再次对孙某进行开导。“我本以为这是我的家事,没想到警官你们却解决了我的心事。”孙某告诉管教民警,他现在只想在未来的改造生涯中好好表现,争取减刑,早日回归社会尽自己的责任,不辜负亲人的期盼与等待……
“别小瞧监狱民警的能量,但凡和‘五大改造’相关的任何事,我们监狱民警都认为是重要的。服刑人员的请求,只要合法合规合理,监狱民警都能及时给予帮助。”攀西监狱宣传科民警表示,如何促进服刑人员安心改造是监狱人民警察的本职工作,不再让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失学、失依、失教,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则是监狱人民警察不为人知的另一份责任和工作。用心浇灌希望,用爱温暖高墙,攀西监狱的每一位民警都在用行动谱写监狱教育改造事业新篇章!”
本报记者江滢
新闻推荐
本报讯12月17日,凉山州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综合业务培训班在西昌开班。全州17县市经济普查分管领导、业务骨干以及州统...
凉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凉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