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演绎经典曲目。
让我们一同走进经典名作,沉醉在美妙的管弦乐中。
聆听优雅“管弦合鸣”悠扬悦耳
文/依人蔡金桥图/覃虹
本周五,大凉山惠民音乐会·第349期将演出“经典管弦”,大家不见不散哦。
古典音乐犹如宇宙般浩瀚缥缈,同时又离我们很近。它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升华我们的灵魂,使我们生活在一个美妙动听的世界,随时随地满足我们的精神世界,让我们无时无刻都能体会到经典管弦的美妙。
无论历史如何演进,社会怎样变革,生活质量如何改善,审美标准怎样提高,诸多经典的管弦乐总能穿越不同时代,从古代到现代,一直代表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审美标准的最高水平;它们像连绵群山中那些高耸的山脊,屹立在历史翻滚的烟云中,使人们仰视,叹为观止。
本期音乐会让我们一同走进经典名作,沉醉在美妙的管弦乐中。
《波兰舞曲》
波兰舞曲,选自歌剧《欧根·奥尼金》Op.24(俄)柴可夫斯基,出自柴可夫斯基三幕歌剧《欧根·奥尼金》第三幕中的《波兰舞曲》,创作于1877~1878年间,该部歌剧的脚本取材于普希金的同名诗体小说,由作曲家本人亲自改编创作。整部歌剧音乐形象鲜明,旋律优美朴实,诚挚动人,具有俄罗斯抒情浪漫曲的鲜明特征,细致地刻画了人物内心世界。
波兰舞曲又被译为波洛奈兹,是一种音乐体裁,源于波兰,它是16世纪以来波兰流行的一种民间舞蹈,波兰舞曲不似马祖卡那样富有民间风俗性,而常具有庄重、华丽的波兰贵族气息。这首波兰舞曲具有典型的“柴可夫斯基”式的俄罗斯风格,常常在音乐会上单独演出。
《海市蜃楼》
《F大调中提琴与乐队浪漫曲》《蓝色的多瑙河》《蝙蝠》
海市蜃楼,波尔卡马祖卡,作品330(奥)约翰?施特劳斯,小约翰·施特劳斯(1825—1899)是奥地利著名的轻音乐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他作有一百二十多首源自捷克的波尔卡舞曲。海市蜃楼-波尔卡马祖卡就是其中之一。旋律轻快流畅,于1997、2005年两度作为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曲目演出。
《F大调中提琴与乐队浪漫曲》
F大调中提琴与乐队浪漫曲,作品85(德)布鲁赫,马克斯·布鲁赫,德国浪漫乐派作曲家、指挥家。1838年1月6日生于科隆,1920年10月20日卒于柏林,享年83岁。受益于对民歌的广泛接触和研究,布鲁赫的创作与德国古典传统一脉相承。此曲旋律优美动听,充满激情,曲式严谨自然,音响效果美丽淳朴。
布鲁赫的音乐一向是浪漫之极,他给中提琴写下的这首浪漫曲又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中提琴代表性作品。在中提琴所有作品中,没有一首曲子能像浪漫曲这般刻骨铭心、浪漫柔情。
《蓝色的多瑙河》
蓝色的多瑙河,作品314(奥)约翰·施特劳斯,蓝色多瑙河也是奥地利著名音乐家,被誉为“圆舞曲之王”的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此曲创作于1866年,被称为“奥地利的第二国歌”。此曲按照典型的维也纳圆舞曲的结构写成,由序奏、五个小圆舞曲和尾声组成,原曲是作者根据诗人贝克献给维也纳的一首诗“在美丽的蓝色多瑙河边”写的一首男声合唱曲。乐曲萦绕着维也纳人热爱故乡的深情厚谊,后被改编为管弦乐并获得很大成功,至今维也纳新年音乐会都将此曲作为保留曲目进行演出。
《蝙蝠》
歌剧《蝙蝠》序曲(奥)约翰·施特劳斯,小约翰·施特劳斯作于1874年春的三幕轻歌剧《蝙蝠》,是小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16部轻歌剧中最为著名的一部。歌剧的脚本是根据法国剧作家梅拉克和阿列维的喜剧《除夕之夜》改编而成,同年4月5日在维也纳首演。《蝙蝠》序曲中动听的旋律使之成为整部《蝙蝠》歌剧最著名的一首乐曲。作为极其流行的通俗名曲,《蝙蝠》序曲是音乐会上经常被演奏的曲目。
《爱的致意》
《浮士德》
爱的致意,作品12(英)埃尔加,爱德华·埃尔加(EdwardElgar,1857年6月2日-1934年2月23日),出生于伍斯特郡,英国作曲家。这是埃尔加题赠给新婚妻子的一首小品。1888年夏,女友爱丽丝和埃尔加准备度假,临行前她送给埃尔加一首诗“Love'sGrace”。作为回应,埃尔加旅行途中作了一首短曲献给爱丽丝,并向她求婚。第二年五月,他们在伦敦结婚。爱丽丝不顾家里的反对与埃尔加结婚。爱丽丝也成为了他的学生和忠实的粉丝,对埃尔加的事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长期的艰苦奋斗中,她坚信埃尔加的才能。埃尔加的成功之作也几乎是婚后创作的。1920年爱丽丝去世后,埃尔加的作品相对就很少了。
此部作品以典型的小夜曲风格,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典雅的爱情画卷。小提琴奏出饱含深情的旋律,恰似来自恋人的绵绵情话。在柔美的曲调中,又有一丝哀怨的情调。经过带有复杂情绪的尾声,乐曲渐弱而终了,仿佛是情人还在喃喃私语。音乐甜蜜温馨,旋律温婉动人,令人一听倾情。
《浮士德》
歌剧《浮士德》芭蕾音乐(法)古诺,古诺是19世纪中下叶法国杰出的歌剧作曲家,在歌剧创作中他强调用朴实简单的音乐语言来表达人物情感,他创作出一种被称为“抒情歌剧’的歌剧类型,打破了19世纪30年代形成的大歌剧浮华夸张风格的传统,为法国歌剧的发展指明了道路。在歌剧《浮士德》中,细腻的人物性格和心理的刻画、音乐对戏剧情节的暗示等则反映了戏剧与音乐的完美结合,歌剧《浮士德》是古诺最具代表性的歌剧作品之一。
说起芭蕾音乐,它的历史其实比歌剧还要长远,自歌剧诞生之初已有在其中加入芭蕾的做法。为尊重当时法国观众的欣赏习惯,古诺在歌剧第五幕的“沃尔帕吉斯之夜”中展开了由七首乐曲组成的芭蕾舞,用惟妙惟肖的音乐与舞蹈描绘了浮士德跟随魔鬼梅菲斯特参加“沃尔帕吉斯之夜”狂欢节晚会时,群魔乱舞的场景。这段芭蕾音乐经常作为单独演出的精品而享有盛誉。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金海善通讯员乔冰)捐出一件衣物,献出一份爱心。近日,高新区实验小学在学校操场上开展了“情寄千里,衣暖人...
凉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凉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