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里素有“绿色宝库”、“天然动物园”、“黄金世界”、“最后的香格里拉”之美称。
巍巍群山,起伏连绵!
雅砻江、木里河、水洛河蜿蜒曲折流淌在木里的大山之间。
美丽山水间,勤劳的藏族姑娘在青草地上打酥油茶;屋脚的大家庭女主人坐在火塘边安排家人的劳作;“明代遗民”部落的土著汉族村落,村民们身着具有明清时代特征的服饰在田间劳作……木里境内,18个少数民族和谐相处。
木里大寺里藏民们点燃酥油灯虔诚祈祷;经殿香雾中的利家咀母系大家庭和谐安宁;俄亚大寨里纳西族文化古老悠远;至今保存完整的水洛旭米文化……各民族、多文化的相互交融,绘出绚丽多彩的木里。
依吉乡
原始的宗教文化
穿着舞衫、戴着面具的僧人们伴着鼓、号、钹的韵律,在木里大寺里跳起“神舞”,面具里的人们心怀虔诚,面具之外,藏传佛教中的妖魔鬼怪形象出现在大家面前,木里境内戏剧基本上以宗教活动为主。
藏传佛教传入木里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集史学、医学、天文学、伦理学、建筑等为一体。红墙黄瓦、雕梁画栋、富丽堂皇的木里大寺,是木里十大寺庙之一,寺里珍藏有《甘珠尔》、《丹珠尔》等佛教经典。
木里依吉乡至今保留着藏族最原始的宗教文化——笨教文化,笨教举行法事形式别样,韩吉的五禽神舞,仿佛把人们带进远古时代。依吉乡麦洛村机素组笨教文化保留的最为完整,被称为笨教文化的“活化石”。
依吉系纳西语音译,意为热闹的村子,这里地处川、滇两省的交接处,居住着藏族、纳西族、蒙古族、汉族、彝族等5个民族。
俄亚大寨
东巴文化发源地
“俄亚”系纳西语,意为大岩包,因地方的土官为了防御外敌入侵,房屋建在岩石之上而得名。俄亚纳西人说纳西古寨是一支仙鹤降临此地羽化而成,说明了纳西族对白鹤的崇拜。
俄亚纳西族是从云南丽江等地迁入,其间经过漫长的演变与连续交替的发展过程,演绎出自己独特的纳西文化。俄亚纳西人迁徙定居到偏僻龙达河畔的崇山峻岭中,由于交通极为闭塞,与外界的交流少,因而其独特的文化、民风、民俗和地方特征,较至于丽江纳西地区更为原始、淳朴。
纳西族古寨民居建筑在纳西族中乃至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纳西古城在丽江,纳西古寨在俄亚”之说。从木天王占领木里时在俄亚落户的四户居民,到2006年的190户,1400人居住的庞大建筑群,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俄亚大寨是木里东巴文化的发源地,纳西族称从事民间祭祀的祭师为“东巴”,所用的经书为表意的象形文字称“东巴文”。头戴五冠帽,身着红衣白裤,每逢重大节庆,纳西族都会跳起“东巴舞”, 由一名威望较高的东巴领舞,领舞者左手拿叉,右手持神棍,其余东巴左手拿手锣,右手持拨浪鼓,跟随其后,手舞足蹈,他们随着鼓点,变换着队形。
利加咀
保存完整的母系大家庭
利加咀地处两省(四川省和云南省)和三县(木里县、盐源县、宁蒗县)交界处。这里有着保存最完整、最原始的母系大家庭群落,所有家庭都是由直接血缘关系组成的纯粹的母系氏族家庭。
利加咀家庭是典型的母系氏族婚姻,实行男不婚,女不嫁,男女一生都各自生活在自己的母亲家。男子晚上偷偷地到自己喜欢的女人家过夜,天亮前再回到自己的家里。家庭中的成年男子一般以舅舅的身份生活,共同参与家庭的劳动和生活,并帮助女主人,共同维系母系大家庭。外界充满神秘色彩的走婚习俗,在这里只是最平常的生活。
水洛乡
旭米藏族文化
地处贡嘎山脉与宁郎山脉之间的水洛乡,山高谷深,水洛乡因独特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当地的藏族语言和木里许多地方略有不同,但却和东朗、麦日及甘孜州的稻城相通。而当地的藏族旭米文化则鲜为外界所了解,由于这里交通相对闭塞、传统耕作业需要更多劳动力的地方,旭米藏族一夫多妻和一妻多夫的奇特婚俗在这里延续,不过,为了保持家庭和睦,同嫁共娶的都必须是亲亲的姐妹或者是弟兄才行。
项脚
“明代遗民”村落
“项脚”系蒙古语“含党”的变音,意为产金子的河边。景色秀丽的项脚坝子,平坦宽阔,平坝的尽头,三座错落的悬崖绝壁,形成了雄伟的关门山,小金河从三座山之间缓缓流过。苗族、壮族、藏族、汉族等7个民族居住在这里,朴实勤劳的项脚蒙古族与各民族杂居,融入地方习俗,形成与北方蒙古族相异的特征。
在项脚蒙古族乡至今留存着一个被称为“明代遗民”部落的土著汉族村落。村民们至今身着具有明清时代特征的服饰,保留着民清时代古老的风俗和祭祀习惯。据州文管部门考证,村落中的汉族属明朝后裔。本报记者 袁蕾
新闻推荐
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四川省党政领导干部任职管理办法》的规定,为进一步减少用人失察失误,把干部...
木里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木里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