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枝纹束发
它耀眼而夺目,泛着金色的光芒,静默无声中又像有千言万语,似乎在默默注视着数百年来的悠悠岁月……在凉山州博物馆馆藏文物中,金饰文物并不多,这件1974年出土于冕宁县城北的小屯村明代砖室墓中的“金帽儿”,呈长方形,黄金成色为百分之九十五,制作工艺精细,图样精美。它在泥土之下被埋藏了近500年后,重见天日。
如此精美的金冠可以看出其主人的身份并非普通,那么他究竟是何人?它在泥土中经历了怎样漫长的等待?背后又隐藏了怎样一段故事?
文/本报记者祝艺仁
图/凉山州博物馆提供
43年前,冕宁县北门外的小屯村,一村民在“脱土墼”(取土制土砖)建房时,挖出了一座古墓,在墓中出土了一件宝贝。这件宝贝是一顶明代束发金冠,由金冠和银簪组成,长方形,高3.4厘米,长8厘米,宽3.8厘米,黄金成色为百分之九十五。金冠先用两股金丝拧成绳状,再编织成卷草花纹图案,其间用金焊而成。冠沿和冠首有1毫米宽的带状花边,冠顶中部由4毫米宽的带状花纹由前而后系续,两头簪孔各有一个葵花,簪孔即为花心。银簪呈锥状,长7.6厘米,一头尖一头为方形。
这件宝贝被命名为缠枝纹束发金冠,现收藏于凉山州博物馆。
这顶明代束发金冠,耀眼而夺目,泛着金色的光芒,制作工艺极其精美。但据凉山州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其实在刚征集到它的时候,已经被压成了一块金饼,后来经过专家的修复,才得以呈现原型。但它是如何征集到?又历经了怎么的修复过程?这些细节就不得而知了。
据史料记载,冠在先秦、西汉时本为“倦持发”之具,它是一件礼仪性的、固定在髻上的发罩,形体不大,侧面透空,与后世戴的帽子在尺寸和功能上均异其趣。而束发冠约创始于五代,它也是固定在髻上的发罩,曾被称为矮冠或小冠。宋代的束发冠可以单独戴,也可以戴在巾帽之内。而到了明代,束发冠的地位变得很特殊。明代男子把束发冠掩在巾帽之下,沿袭了宋代在巾下戴冠的那派作风。
明代,按照制度,入流的官员朝服戴梁冠,公服戴展角幞头,常服戴乌纱帽;士子、庶人戴四方平定巾;农夫戴斗笠、蒲笠。虽然后来头巾的式样繁多,但束发冠仍是逸出礼数之外的。明人刘若愚在《明宫史〔水集〕·束发冠条》中说:“其制如戏子所戴者。”亦谓此冠如戏装,无论如何不能算是恭维的话。
因而在明代戴束发冠要达到的效果便是:半彰半隐,似隐犹彰。它是男子首服中虽不宜公开抛露又不愿完全遮起的一份雍雅或华奂。所以,明代束发冠的数量不是很多。《天水冰山录》中清点出来的金厢束发冠、玉冠、水晶冠、玛瑙冠、象牙冠等一共17件,而玉带、各色金厢带的总数却达326条,可见束发冠不像玉带那样,是一套隆重的官服中必备之物。金束发冠夸耀富贵,也显示了其主人的身份并非普通。
金冠制作工艺精细,图样精美。也为研究明代金银制品工艺提供了实物资料。
据记载,随着手工业工艺水平和技术条件各方面的成熟,明代的金银细工制作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明代金银首饰的制造,首先注重样式设计,款式较前代更为新颖,加强了富有吉祥意义的图案设计。在制作过程中,时常采用镂空技术,使较少的材料表现出较大的体积,镂空后的金银饰件更加精致、醒目,极具装饰效果。
束发金冠便是大量采用了累丝和焊接的制作工艺,由此反映出明代金银首饰的装饰题材、造型设计及工艺技法等各方面达到相当完美的程度。
如此精美的束发金冠,主人是谁?当年,在冕宁县城北的小屯村明代砖室墓中,同时出土的还有两通买地券碑刻。从买地券中可知,墓主人生前任职宁番卫军民指挥使司,授昭毅将军衔。死于成化十二年(1476年),终年八十岁,是生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的明初人。但因墓中未置墓志,对死者籍贯经历都不清楚。金冠主人背后的故事也成了谜。
时间来到2011年11月27日。那天,冕宁县城厢镇大垭口村新农村建设工地一片繁忙景象,现场管理人员陆宗伦和杨学渊像往常一样站在装载机旁监督施工。突然,正在转运腐殖土的装载机铲斗似乎碰到了什么硬物,发出“咣咣”的闷响。杨学渊和陆宗伦循声望去,铲斗下方瞬间现出排列整齐的墁地方砖,陆宗伦下意识地说:“快停下来,挖到古墓了!”
陆宗伦的判断不无道理。其实,4000㎡的大垭口村新农村建设工地原是面积约10亩的李家坟园。对于这片形似“金盆养鱼”的宽平塽垲的台地,以及位于其中的李家坟园,土生土长的大垭口村1组村民陆宗伦再熟悉不过了。
“装载机一铲斗就撮到了墓底,墓坑中到处是散落的大青砖,我赶紧跳到墓坑中,看到底有什么东西,结果只发现两块还没有腐烂的棺材板,一层三四公分厚的灰黑色淤泥。”陆宗伦回忆当时的情形。后来,继续工作的装载机的铲斗又碰到了硬物,发出清脆的响声。这一回,陆宗伦和杨学渊发现了一件不同寻常的东西。那是两块扣合在一起的长方形的青石板。由于两块石板已被装载机铲斗撬松,所以很容易就掰开。石板粗糙的一面在外,光滑有字的一面相向扣合在一起。不一会儿,石板周围就挤满了前来看稀奇的人,因为十里八乡的老百姓都知道,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李家坟园就挖出过“金帽花儿”。而村民口中的“金帽花儿”正是本文的“主角”——现珍藏在凉山州博物馆的缠枝纹束发金冠。
(下转16版)
新闻推荐
抽调49人奔赴20个行政村,对违规问题严肃清查问责—— 冕宁“一卡通”专项检查“不走过场”
四川经济日报凉山讯(马嘿依姑记者胡智)“‘一卡通\’卡片虽小,一头连着党的关心关怀,一头连着群众的热切期盼,承载的是党心民...
冕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冕宁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