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鲁坝村回来,天高云淡,阳光暖暖地洒在国道上,汽车在稳稳地行驶......
那是一个温暖的午后。眯上眼睛,满脑都是阿什约只子那双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眼睛和他朴素真诚的言语。特别是他一笔一画清清楚楚记录的帮扶账本,不就是党和政府一点点积攒的“民心”吗?
“一要努力脱贫,二要懂得感恩”如果每一名贫困人员都像阿什约只子这样想,那么再大的困难都只是暂时的。
众所周知,拖乌乡鲁坝村,海拔高,气候恶劣,是国道和京昆高速每年“冬管”的重要路段。在县乡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拖乌乡鲁坝村扬长避短,化不利因素为有利条件,引进香菇种植企业和错季蔬菜种植企业,走上了“公司+合作社+农户+金融”的路子,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劳动就业、资金入股等方式实实在在地增加了收入。
鲁坝村集体也成了冕宁全县个贫困村中村集体经济最殷实的村。由县上筹措万周转金,投入到该公司香菇基地入股,并经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和村两委决定用鲁坝村集体林补偿款万元投入香菇基地,进行参股分红。
鲁坝村已经通过了州县两级的检查验收,各项指标已经达到甚至超过脱贫标准。脱贫政策就如这一路的阳光,温暖了广大贫困人员的心。鲁坝村有了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有了贫困户自身的奋力拼搏,有了“公司+合作社+农户+金融”这一条因地制宜的好路子,相信鲁坝的明天会越来越好。
新闻推荐
文/本报记者陈红斌唐刚张鹏徐丹青图/本报记者伍忠明1935年,那场异常艰苦卓绝的征程与冕宁相遇,从“泸沽分兵”,再到“彝海结盟”……红军精神的种子从此厚植于这片英雄的热土。81年后的今天,40多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