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新闻 西昌新闻 德昌新闻 会理新闻 会东新闻 宁南新闻 普格新闻 布拖新闻 金阳新闻 昭觉新闻 喜德新闻 冕宁新闻 越西新闻 甘洛新闻 美姑新闻 雷波新闻 盐源新闻 木里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凉山州 > 美姑新闻 > 正文

探访大风顶与美姑彝人

来源:凉山城市新报 2015-03-09 18:37   https://www.yybnet.net/

茫茫云海。 时间在这里戛然而止。 古木参天。 大风顶就是羊群天然的牧场。

(下)

□文/图   本报记者   萨古曲惹

3月2日,本报《探访大风顶和美姑彝人》(上)一文中向我们介绍了大风顶是大自然的“基因库”,给我们讲述了作为大风顶男人必须用力量和勇气亲自到大风顶劈瓦板来证明自己的男儿本色,更是把穿越大风顶时享受到的醉人美景、有惊无险地与野猪和大黑熊相遇,一一精彩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于是,这期我们将来到四吉杰村,来到这个百羊之主居住的地方——

四吉杰村

百羊之主居住的地方

四吉杰人没有圈养家禽家畜的习惯,都敞放在大风顶草原和森林里,饿了,冷了,黑了,各自回家,天亮了又来到草原和森林。主要饲养有绵羊、黄牛、马等,他们最宠爱绵羊。

“祖辈们来到这里定居,就是看准了大风顶的草原和原始森林,是块可养殖百羊的盛地。”阿则伟其说:“绵羊是一种上天赐给人类的不可多得的宠物,性情温和,相貌可爱,可作伙伴,可肉食寝皮,剪毛纺线制衣,集肥种庄稼等等。所以彝族人民建家选址有个‘房后有山放绵羊,屋前有坝种稻谷\’的条件。”

阿则伟其,是四吉杰村的百羊之主,拥有110多只绵羊,房前屋后都是绵羊,年收人达4万多元,对绵羊特别了解,更是特别宠爱。

阿则伟其说,彝人特别注意自家绵羊的安全,为让绵羊出入平安,每当绵羊出门避暑、接绵羊回家或剪收羊毛时,他们都要选择黄道吉日,酿造美酒,杀鸡杀猪,身穿最新最美的服饰,热热闹闹地庆贺。平日里只要家里的绵羊出现什么不祥,就会请毕摩驱魔除邪,以保平安。

羊毛一年剪收三次,分别在3月、8月和11月,彝人用它制作各式各样的披毡、察尔瓦、衣服等毛制品,穿在身上,防寒,防水,美观。当剪收羊毛的黄道吉日到来的时候,那天一大早,孩子们就把自家的绵羊赶到外面去觅食。等太阳爬到山顶的时候,男人们就把绵羊赶到河里去洗澡,等羊毛自然干了,全村人把羊群集中在一个坝上,开始剪毛。四吉杰人剪收羊毛是件隆重而喜悦的事,人人都穿上最新最美的服装,家家带上美酒佳肴,于是在偌大的剪毛场上,你尝我的佳肴,我品你的美酒,你说我的羊多,我说你的羊好。那种场景,真是温馨和美。

四吉杰人一般不乱宰杀绵羊,但来贵客,或办理红白喜事就要宰杀绵羊,因为彝族待客、办事除宰牛外,以杀羊为贵。杀绵羊切忌用刀刺杀,说这样对不起绵羊对人类的种种贡献,也怕触怒上天,让人类失去这可爱的宠物,所以四吉杰人杀绵羊是悄悄捏死。

四吉杰人吃绵羊一般是做坨坨肉和羊锅汤肉,坨坨肉则把羊肉砍成二两至半斤左右的肉块,用清水煮熟,把熟肉拌上盐、蒜、海椒、花椒等佐料而吃,这样的坨坨羊肉闻起醉人,啃起过瘾;羊锅汤肉则把羊的骨肉分解,用骨熬汤,把肉砍成指头大小的肉块放入骨汤里煮熟,烧红一块两三斤重的石头,装在盆里烫烧晾干的羊油,再用个盆盖封一两分钟后,把两个盆子连石头、烫烧出的羊油、油渣,一同放进肉汤里,放点适当的盐、蒜、海椒、花椒而吃,这就是彝族有名的羊肉汤。瘦肉沉底,肥肉漂顶,任你选食,美不可言。

随着公路和电的进入,四吉杰悄然在变,瓦板房被砖瓦房代替,水磨机被电磨机代替,爷爷奶奶讲故事的时间被电视节目代替,然而,沉睡在四吉杰河两边的老水磨机,依然在讲述着四吉杰人的故事。

5

平洛村   

母猪“红杏出墙”

平洛村位于大风顶山脚的一个山顶上,距县城80公里,有2个村民小组,47户人家,199人,是大风顶山脚最小的一个村落,居住着阿维、阿西、吉纳、吉利、马海、依火等家族。

“祖辈是奔着这里的鸦片而来的。”村支部书记阿维由尔说:“因为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湿润,是种植鸦片的盛地。祖辈们就在这里开垦土地,种植鸦片,用鸦片到马边一带换回白花花的银子,一度时期,平洛人因拥有大量银锭而闻名,还有‘连生活在平洛的青蛙都含着银锭\’和‘民改时期,木帕说一家充公1000锭白银’之说。”

用鸦片换白银已经成了平洛人曾经的历史,现在的平洛人一半居住在砖瓦房里,一半居住在瓦板房里,房前屋后都摆放着蜂箱,因花种多,家家都养蜂,蜂蜜是‘百花之蜜\’,是医治百病的良药,却因交通不便常常卖不出。人们主要吃着玉米和土豆过日子,经济稍好的人家偶尔也买米,但都是用于招待客人的。

我们的到来,让村民感到有些意外,因为平洛有史以来,背着行李夜宿村落的干部,我们是第一人,阿维由尔家杀了一头猪来款待我们,还指派两名小伙子到乡上去打酒,酒一到,在座的村民都依次来敬酒。 

“喝一碗吧,你们的工作太辛苦了!”话语不多,但很真诚。

平洛村识汉字的人不多,书记、村长用的都是彝文。由于办学中断,50岁到17岁之中的人都不识汉字,不懂汉语,16岁以后的人,有幸到乡上读上了寄宿制学校。50多岁的吉瓦木铁算是该村见多识广的知识分子,也是该村唯一吃过官粮的人。初中毕业后,当过兵、任过代课教师、还从事过大风顶护林工作。村里只要遇上有关城里的难题都要向他请教,很有面子。汉语说得比较流利,两杯酒下肚后,开始用汉语和我们不停交流,仿佛要把多年憋在肚里的汉语都要说出来。

不识汉字是村民外出打工的困难之一,所以村民一般都不外出打工。“我们外出打工就是白白给人家找钱。”26岁的吉瓦古日说:“我去过青海、江苏、西安,因不识字,不管到哪里都是干苦力,一个月拼死拼活干下来就是两千来元的工资,有时连回家的路费都叫家里人寄,识汉字懂汉语的人坐着写几个字,动一个开关,工资都拿七八千,甚至上万。”吉瓦古日讲起打工的窘境,沮丧着脸,不停地摇头。(下转A11版)

美姑县

大风顶自然保护区

凉山彝族自治州

新闻推荐

跳达体舞、听健康讲座、搞知识竞赛 美姑妇女这个“三八”节过得超赞

手拉手跳起达体舞。3月8日,美姑县城上空乌云密布,阴冷的天气笼罩整个县城,但却丝毫没有影响妇女们过节的喜悦心情。当天,该县县城中心的美美广场上,妇女们穿上节日的盛装,在节奏欢快的达体舞和广场舞音...

相关新闻:
打工也走组团模式2015-04-30 09:55
猜你喜欢:
评论:(探访大风顶与美姑彝人)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