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电地区电网建设是一项德政工程、民生工程,消灭偏远贫困山区无电村、无电户,把光明送到百姓家中,不仅是党和国家对山区广大群众的关怀,而且是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国家电网攻坚克难按时间节点推进工程建设,把一条条银线架设进彝家山寨,把光明和温暖送到彝族群众心坎上。2013年11月,凉山州雷波县刺竹坪村通电,成为雷波县第一个通电的无电村。在电力的助推下,2016年刺竹坪村开启脱贫攻坚之路。
近日,记者一行沿着陡峭的盘山公路向***村——雷波县大岩洞乡刺竹坪村前进,回访通电后彝家村寨。
采访车匍匐爬行在盘山公路上,一面是悬崖峭壁,一面是满山遍野开满美丽诱人的索玛花。我们此行的终点是雷波县刺竹坪村,这是当年雷波县无电地区建设中第一个通上电的村庄。
过去,刺竹坪村没有电视,没有电冰箱,没有洗衣机,任何家用电器在这里都寻不见影踪。为给彝乡带来光明,国家电网雷波县供电公司全体员工付出了不懈努力,让刺竹坪村村民们享受到了有电的便利。
住上新房子
当我们一走进刺竹坪村,就听见电动打砖机在“轰轰”作响,这是村民张六斤的砖厂,张六斤请来务工的村民们正围着机器有条不紊地打水泥砖。
“老板,一天能打多少块砖啊?”“一般情况下,一天能打600多块。”正在忙碌的张六斤停下手中的活,擦了擦额角的汗水与我们攀谈起来。
刺竹坪村有98户人家,其中78户为贫困户。近年来,因为火热的彝家新寨建设,几乎家家要盖新房,这就需要大量的砖。张六斤顺势而为投资修建了一个砖厂,砖厂就地取材用电打沙、打砖,村民们修房用砖再也不用翻越座座大山到100多公里外的县城买,大大节约运输成本和运输时间。
大岩洞乡书记介绍,这样一来,在修房上每户可节约成本1万元,仅此一项就可为彝家新寨修建节约98万元,助推当地“住上好房子”的脱贫攻坚目标。
“砖厂用电负荷20千瓦,一个月电费也就1000多元钱,我挣了钱,也方便了乡里乡亲。”张六斤乐呵呵地说道。
离开砖厂,大家直奔刺竹坪村二组,只见整齐的电线杆围绕在房前屋后,一排排崭新的白墙红瓦的彝家四合院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
“我们当年在这里开展无电地区电力建设的时候这里还全是土坯房子,2016年政府扶贫攻坚工作开始,老乡们也住上了彝家新寨建设起来的新房子。”国网雷波县供电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吴贵琼高兴地向我们介绍道。
过上好日子
走进村民阿哲玛惹家,,电视机、洗衣机、电饭煲、电水壶、电炒锅,众多电器让这个家看起来现代感十足。
电视机正放着精彩的节目,阿哲玛惹告诉我们,自从有了电,洗衣再也不用去水沟了,煮饭也不用用烧柴了。“没电的时候,每天推石磨磨粮食要到深夜,现在有电后,买了碾米机、猪草机,减轻了劳动力,还可以腾出精力来养殖牲畜。”
阿哲玛惹盘算着今年打算喂两窝猪,每窝7至8只,按今年的行情将收入1万多元,此外他还养了10多只羊,也能收入2万多元。电通过后路也通了,核桃、青花椒可以运到山外卖1万多元,这样一来,一年的收入达到4万多元。
“这都是多亏了通电啊,现在我们家日子越来越好过了。现在每个月就是花费100多元钱用上200余度电完全可以承受。”阿哲玛惹说。
而大岩洞乡计生专干巫华在一旁告诉记者,“通了电,看了电视后,村民们懂了少生优生才有好日子,大家思想转变了,计生工作也好干了。现在村民们都一门心思谋发展,大家有出去打工的,有承包山地搞养殖的,总的来说,通电给村民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校园好环境
大岩洞乡中心校在半山腰上,我们到学校时正遇上课间操音乐响起,同学们认真地做着操,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15岁的白香玲是该校六年级的学生,说起通电后的生活就像打开了话匣子:“有了电,我们再也不用在煤油下上晚自习,同学们的学习劲头十足,成绩明显提高,而且现在课余时间还可以看电视听歌,了解到好多新东西。”
除了每天晚上教室里都会亮起的灯光,还有镶嵌在黑板上的教学电脑,在厨房还有多功能蒸饭柜、电炒锅,无不向人们诉说着校园生活环境的改善。
“我们是一所寄宿制学校,从前学生需要从家里带饭来,我们老师在学校里用柴火给学生热了吃,2013年通电后,学校实现了电教,厨房也用上了电蒸饭器,现在全校300多名学生都能在学校吃上热乎乎的营养餐。”学校老师介绍到,“有了电,孩子们还可以通过电视、网络接触到外面的世界,大岩洞村更有了希望。”
曹永洁 余文兰 本报记者 杨艳
后记
离开学校,一路陡峭的山上都有索玛花亮丽的身影。我们来到大岩洞乡兰家湾村异地扶贫安置点,雷波县供电公司电力施工人员正在花丛和灌木丛中紧张地忙着立杆、回填杆坑。
“当地政府开展易地扶贫政策,要将20余户村民从地势险要的地方搬迁安置到这,所以我们立即组织人员、物资开展安置点电力架设工作,要求我们员工在10天之内完工。”国网雷波县供电公司党委书记杨东升介绍到。
为了抢工期,员工们都付出了不懈努力。卡哈洛供电所所长张宁是一个身高1米7的彝族小伙,今年31岁。这几年,为了雷波的无电建设和电力助推扶贫工作,他与在美姑县上班的妻子聚少离多。两个月前,张宁的儿子才出生,但第二天张宁就赶回供电所,妻子及家人因此怨声载道。
“***工作还没有完成,需要我们提供电力服务的地方还很多,大家都在勇往直前,我怎么好意思不加入……”夕阳西下,我们看见彝家新寨旁,满山遍野的索玛花开得正艳,张宁憨厚地笑着,朴实的话语却道出了一个普通电力工人的常态。
新闻推荐
四川全省农业产业扶贫大小凉山彝区现场会暨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管理培训会在雷波县举行。现场参观。农业产业扶贫大有可为今年5月24日,四川全省农业产业扶贫大小凉山彝区现场会暨...
雷波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雷波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