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新闻 西昌新闻 德昌新闻 会理新闻 会东新闻 宁南新闻 普格新闻 布拖新闻 金阳新闻 昭觉新闻 喜德新闻 冕宁新闻 越西新闻 甘洛新闻 美姑新闻 雷波新闻 盐源新闻 木里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凉山州 > 金阳新闻 > 正文

金阳丙底洛村:蔬菜大棚“架起”致富桥

来源:凉山日报 2019-01-13 08:12   https://www.yybnet.net/

“哇,那么冷的天,这个大棚蔬菜里还种得有蔬菜啊?”

“是啊,真的不可思议,室外气温仅0度,远远地就能透过薄膜看到大棚内的绿景,看来蔬菜长势还不错!”

“这是在高山地区首次试种,还真成功了呢,呵呵!”

……

严冬时节,金阳县丙底乡一片白雪皑皑,在位于省道S208线旁丙底洛村的蔬菜大棚基地,一眼望去,一个紧挨着一个的钢质大棚白茫茫一片,走进高寒湿地大棚蔬菜内,绿油油的蔬菜散发出“春天”的气息,站在公路上的一拨干部群众望着蔬菜大棚有些匪夷所思地谈论着蔬菜大棚的神奇,都说沐浴着党的惠民政策春风,大棚蔬菜种植已经成为高山地区农民致富增收的又一个新希望。

创新举措——

大棚蔬菜成致富新希望

丙底洛村属高寒山区彝族聚居村,平均海拔2400米,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有162户81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6户216人,该村计划于2018年底实现脱贫目标。

据介绍,丙底洛村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600至700mm,年均温15.7℃,无霜期210至250天,年日照时数1600小时左右,整个气候资源对农业生产较为理想,有利于优势产业培育和特色农业打造。

在脱贫攻坚中,该村在党的惠民政策下,充分利用优势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带领贫困群众建设高寒湿地大棚蔬菜基地,让大棚蔬菜成为高山地区农民致富增收的又一个新希望。

2018年12月11日,丙底乡已经银装素裹,天寒地冻,走进蔬菜大棚内,一股暖意缓缓袭来。白天,室外温度仅0摄氏度,而大棚内的温度计显示为10摄氏度,棚内的莴笋、豌豆尖、白菜茁壮成长。因为地处高寒山区,棚内的蔬菜不用打农药,均无病虫害,使用的肥料也全是当地的农家肥,绿色无污染。

“丙底洛村主要农作物以马铃薯、荞麦、玉米、燕麦为主,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是种养业和外出务工。”丙底乡副乡长谢阿母告诉记者,为引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丙底洛村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县财政统筹项目资金126万元,建成49.78亩蔬菜基地,同时,县财政支持资金10万元,又贷款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资金10万元作为股本,所有贫困户以土地或资金入股的方式,成立了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实现盈利后,分红比例按照集体占80%、贫困户占20%比例进行初次分配。

“为确保贫困群众增收,贫困户可通过村集体分红、土地流转费用、在蔬菜基地打工等方式获得可持续收入。”联村扶贫的一名乡干部告诉记者,为确保蔬菜大棚效益,让贫困群众增收,除了集体分红、土地流转和基地上打工获得收入的同时,该村又组建了由县委安排的“五个一”扶贫工作组、村三职干部、非贫困党员组成的党员志愿服务队,每名党员帮带1至2户贫困户,对46户贫困户进行再次全覆盖的帮带。

“目前,我们种植的蔬菜有10余个品种,长势都很好,这种天然的反季节商品蔬菜,肯定受消费者青睐。”村长日火纠博对蔬菜大棚的建设信心满满地说,随着全县城市化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蔬菜需求量会不断增加,丙底洛村蔬菜大棚基地可丰富县城居民的“菜篮子”,将改善县城居民所需蔬菜大部分靠外来供给的局面,同时,有效增加全村群众的收入,确保贫困群众如期脱贫奔康。

成立合作社——

引领贫困群众致富增收

蔬菜大棚的建设,得到了党和政府、州县农口部门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当地一些个体养殖大户的大力支持。州农科所、县农牧局下派的驻村技术人员和农技员全程指导,同乡的木尼古尔村养羊家庭农场也无偿提供种植蔬菜所需的农家肥,合作社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加强日常管理,因此既保证了蔬菜品质,又保证了群众因蔬菜大棚生产成功而得利。

“过去,我们的地用来种苦荞、洋芋时,每亩收入不到500元,现在租给他们,一亩地年租费就有60O元,这比种苦荞收入高多了,仅这点,大家都获得收益了。”一位村民告诉记者,如今,蔬菜种植成功了,群众增收成为现实,而且,就算蔬菜种植不成功,仅租给合作社的土地流转费,就能保障自己这一亩地的当年收入了。合作社还聘用当地村民务工,务工费每月也能有1000余元,还有望领到集体分红,贫困户获利多多。

此外,为确保群众增产增收,县农投公司投入295万元、县财政支持10万元,83户农户入股155万元,共同筹资460万元,成立了“丙底洛村高寒湿地大棚蔬菜专业合作社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实行“分户种植、分类标识、统一育苗、统一技术标准、统一供应生产资料、统一植保防治、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定价收购、统一品牌包装、统一市场营销”的管理模式运行,及时为农民提供统一的灌溉、施肥、喷药、运输、技术等服务,有效保证产品品质。

“目前入社的社员83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6户全部入社。”合作社社长日火纠博说,入社农户以土地或资金入股,涉及到土地流转的17户农户1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按3万元一亩折算,以土地入股,另外的47户贫困户以小额贷款方式,每户入股1万元资金。等基地第二期建设完工时,让全村162户农户全部入社,实现入社农户全覆盖。

目前,合作社与县农投公司规划2018年前总投资600余万元,建设100亩蔬菜大棚,不断向现代化规模农业迈进。预计100亩基地建成运行后,年毛收入可达200万元,纯利润50万元,贫困户户均可增收14000元,将为贫困群众如期脱贫奔康提供强大助力。目前,聘请技术人员2名,常驻合作社,进行蔬菜生产技术指导,安排农村劳动力40余人,在大棚蔬菜基地务工就业。

据介绍,合作社实现盈利后,按农户占40%、农投公司占40%、村集体占20%的比例进行分配,优先保证以土地入股的农户800元/亩的土地流转收入。村集体收入主要用于保障特殊困难群众的养老保险、新农合缴纳和村内基础设施建设维护等。

联村扶贫干部告诉记者,为确保高寒湿地大棚蔬菜效益,让贫困群众增收,除了让集体分红、土地流转和基地上打工获得收入的同时,该村又组建了由县委安排的“五个一”扶贫工作组、村三职干部、非贫困党员组成的党员志愿服务队,每名党员帮带1至2户贫困户,对66户贫困户进行再次全覆盖的帮带。

“过去,我们的地用来种苦荞、洋芋时,每亩收入不到500元,现在租给他们,一亩地年租费就有600元的收入,这比种苦荞收入高多了,仅这点,大家都获得收益了的。”一位村民告诉记者,如今,蔬菜种植成功了,群众增收成为现实,退一万步说,如果蔬菜种植不成功,仅租给合作社的土地流转费,就能保障自己这一亩地的当年收入了。合作社还聘用当地村民务工,务工费每月也能1000余元,还可望领到集体分红,贫困户的获利多多。

产业带动有准头,脱贫致富有盼头。如今,丙底洛村高寒湿地大棚蔬菜基地已经快速发展起来了,看着连片的冬暖式温室蔬菜大棚,仿佛可以看到,蔬菜大棚已成为丙底洛村产业发展的新引擎,将带动群众持续增收。

本报记者 兰年尔轨 胡正清 龙雪琴 程宗萍 白里呷

新闻推荐

德阳高新区精准发力推动脱贫攻坚

(记者唐茂)德阳高新区脱贫攻坚工作从贫困群众需求入手,精准发力,精准投入,预计今年内20户贫困户有望实现脱贫目标,有力地推动了...

金阳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金阳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地洛村的蜕变2018-12-20 08:13
猜你喜欢:
评论:(金阳丙底洛村:蔬菜大棚“架起”致富桥)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