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新闻 西昌新闻 德昌新闻 会理新闻 会东新闻 宁南新闻 普格新闻 布拖新闻 金阳新闻 昭觉新闻 喜德新闻 冕宁新闻 越西新闻 甘洛新闻 美姑新闻 雷波新闻 盐源新闻 木里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凉山州 > 金阳新闻 > 正文

银线飞架织彩虹 光亮彝寨耀富路

来源:凉山日报 2017-06-14 08:50   https://www.yybnet.net/
以索道运输方式运送电杆。 一根根电杆艰难地运上山。 为了无电地区早日通电,工程队风雨无阻,加班加点。 向深山延伸的一座座电塔,凝聚着金阳电力人艰辛的汗水。 电力,为一个个偏远乡村带来新生活。

——脱贫攻坚在金阳 关注民生系列报道之(四)

“现在,我们的生活跟城里人没有两样了,有了电视,不出门也能知天下事了。”来到南瓦乡书波村,记者在红光组村民贾巴沙聪家看到,他一家人正在看电视,贾巴沙聪告诉记者,村里有了电,也安起了闭路电视,可以放49个频道,他自己喜欢看中央综合频道的新闻联播和电影频道,而家里人最喜欢看的是州、县3个彝语频道。

因为村里有了电,村民阿约吉尔家办起了加工厂,他家机房里的磨粉机在轰鸣,门口挤满了其他村前来打玉米面的群众。正在加工玉米面的阿约吉尔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如果没有电,不要说办加工业了,连电视也看不到的,更恼火的是,还得去砍柴、烧柴煮饭,还要靠推磨过日子,没有电,靠啥致富哦,没有电,哪有现在的好日子过哟!”

记者在村民阿达么洛力家看到,她家把祖祖辈辈沿袭下来的两盘石磨丢弃在大门口作为“坐凳”,她指着被丢弃了的石磨感慨万端:“过去没有电的时候,推磨是我们妇女的‘专业\’,只要是吃的东西,几乎都靠石磨推出来的,就连牲口吃的也要靠磨来推,每天鸡叫时分就起来推磨,晚上也点着油灯推磨,手都磨出了一层又一层的茧子,而且我们妇女推磨,一推就是一辈子。现在好了,电有了,部分家庭有了磨粉机,再也用不着用手推磨的了。”

“随着党的一系列富民惠民政策的落实,村里有了电,渐渐地又有了碾米机、磨粉机,许多农户家的石磨就成了摆设。”村民们说,如今,电视、碾米机、磨粉机、摩托车等等现代生产生活用具,替代了过去原始粗笨的背水桶、石磨等生产生活工具。电,不仅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农民脱贫致富带来了光明和动力,不断推动农村经济的迅猛发展,还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收,提高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带来了农村新气象、新面貌、新发展。

电力的发展,成为南瓦乡书波村经济巨大推动力,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这仅仅是该县发展电力点亮乡村百姓幸福生活的一个缩影。一直以来,金阳县致力于“村村通电、户户用电”目标,金阳电力人砥砺奋进,用“心”点亮每一个村寨,让家家户户都亮亮堂堂,让电力成为广大群众发展乡村经济的巨大推动力,点亮山区彝家群众的新生活。 

砥砺奋进,发展电力

1964年,金阳县第一个水电站——天台水电站建成发电,标志着金阳水电建设的起步。之后,在省厅的重点帮扶和自身的努力下,金阳先后争取和启动了“农网”改造、送电到乡、以电代燃料等众多工程建设项目。

1998年以来,金阳县农村电力发展主要经历一、二期农网改造工程、中西部农网完善工程、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在国家和省州的大力支持下,通过这一系列的工程建设,金阳电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在发展壮大。

“十一五”期间,金阳县确立了“水电先行、以水发电、以电兴工、以工强县”的思路,立足资源,科学规划,在“山”、“水”上做文章,在“山”上突出矿,在“水”上突出电。加快西溪河地洛、青松两座电站的建设步伐,通过构建水电优势产业集群,突破电力“瓶颈”制约。

做好“争”、“引”、“变”三个方面的水电文章:一是充分利用省水利厅联点扶贫金阳的机会,向省、州水利部门争取水利、电力项目支持,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二是找准项目,吸引资金参与水利项目建设;三是变水利资源为水利资本,实施水利资源开发。有力地促进了水电事业的发展,走出了一条切合实际、注重实效的水电发展新思路。

以“送电到乡”和乡村电网建设相结合,大力加强农村新电源点建设,动工兴建了两批“送电工程”,利用国家“农网”改造之机,完成了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

截止2007年底,已建成100千瓦以上的水电站10座,总装机11840千瓦。全县有18个乡镇通电,占全县34个乡镇的53%,通电村83个,占全县176个村的47%,通电组373个,占787个村民组的48%,通电户16430户,占全县总户数34703户的47%。

政府主导,全力推进

回眸“十二五”,对金阳电力人来说,是砥砺奋进的五年,也是成果丰硕的五年,他们用“心”点亮每一个村寨,让家家户户都亮亮堂堂;对于全县群众来说,“十二五”是老百姓受惠最多的五年,一户户群众相继告别了无电的黑暗日子,迎来了新生活、迎来了发展新希望。

无电地区电力及农网改造升级项目工程是国家出资建设的项目,对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难”、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县把此项工作作为重大的德政工程和民生工程来抓。

该县把电网改造置于电力建设的优先地位,围绕电站建设和工业发展,在高起点、高水平、统筹规划的基础上,建设以110千伏等级为输送平台,35千伏等级为主干,10千伏等级为补充,0.4千伏等级为延伸的四级梯形输配电体系,对内辐射全县,对外联通全州,确保电能外送及工业发展和群众用电需要。

工程建设以来,金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无电地区电力级农网升级改造项目工程建设,县、乡及各相关部门制定完善和落实支持无电地区电力级农网升级改造项目优惠政策,对项目建设涉及的相关行政性收费予以减免;对项目建设实行优惠供地,变电站用地电网建设单位以凉山州工业供地最低标准和费(税)率最低标准,支付征地补偿、安置补助、耕地复耕等征地税费,协调项目工程征地拆迁、青苗赔偿、交通运输和农民阻工等方面的问题,同时,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为项目施工安全进行“保驾复航”。

切实加大了水电产业的开发力度,加快西溪河、金阳河、仁义河水电开发步伐,特别是要加快西溪河和金阳河梯级电站建设速度,做好电网输送通道和平台建设,依托凉电外送电网建设的契机,进一步加大电网建设力度,形成110KV、35KV、10KV的骨架网络,为金阳电力输出和满足县域经济发展、生产生活需要提供保障。

在具体落实中,该县主要采取三方面的措施,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工程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协调和监督辖区内农网改造升级项目建设的实施,将农网改造升级项目建设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管理,并与县级有关部门和各乡、镇签订目标责任书,定期开展督促检查;二是明确工作职责,明确各级各部门职责,确保该项目工程有人抓、有人管;三是强化质量管理,时刻绷紧工程质量这根弦,狠抓各个环节的施工建设。严格实行工程质量第一责任人制度,切实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对工程质量实施全程监控,实行全程负责,严格建设程序,严把质量关。

金阳县委县政府、县电力公司、以及各施工单位积极配合,合力攻坚,一份份有关农网升级改造工程和无电地区电网建设的重要文件相继出台,一个个研究部署农网升级改造工程和无电地区电网建设的专题会、协调会、现场会先后召开,各项目乡(镇)政府相继成立领导组、协调小组,交通、农业、林业、公安等职能部门负责人积极支持,有效解决农网升级改造工程和无电地区电网建设施工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该县无电地区电力及农网改造升级项目工程的实施,全县34个乡镇178个行政村20余万群众用上了电,从根本上改善金阳县无电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保障了当地居民的用电安全、提高了供电质量,降低了电价成本,切实为老百姓谋福利、创利益,真正达到“便民利民解民忧、脱贫致富奔小康”。

借助春风,合力攻坚

2012年至2014年的三年间,金阳县获得国家、省、州各级农网改造升级和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项目总投资4.8亿元,其中35KV单项工程计划投资1.918206亿元,10KV及以下计划总投资2.9135亿元,35KV及以上单项工程涉及110KV项目2个,35KV项目3个。这三年,就成了该县水电投入规模最大、建设任务最重、目标实现最好、群众受益最多的三年。

为消除无电区,实现全县电网全覆盖,让电照亮每一个山村,该县向省、州水利部门争取电力项目支持,以大项目带动电力大发展;找准项目,吸引资金参与水电项目建设;变水利资源为水利资本,实施水利资源开发,加快金阳河、甲依河水电开发步伐,做好电网输送通道和平台建设,依托凉电外送电网建设的契机,全力攻坚农网改造升级、无电地区电网建设工程。

由于受历史和自然条件的制约,金阳无电地区面积宽、地理位置偏远、地势险峻;投资大、时间紧、任务重、交通不便、施工难度大,加之雨水多、雨季长,道路基础薄弱,很多乡村道路要抢修多次,施工队在建设中先修路再施工,给农网改造带来不少困难。

面对诸多困难,该县电力人、各建设点的施工人员,顶着恶劣的天气、克服雨雪频繁、道路泥泞等重重困难,长时间食宿在无电地区电力建设施工现场,跋涉于高山峻岭、穿梭于羊肠小道、露宿于荒郊野外,搭建帐篷取暖,饮用山间溪水,牺牲所有节假日休息,奋力工作在农网改造升级工地上,电力攻坚战在金阳大地迅速打响。

县电力公司加大建设管理与督促力度,组织驻地业主、监理、设计人员现场蹲点督导,倒排工期,按工期节点管理;各施工单位加大施工人员配置,加强施工技术力量,增加土建施工技术人员、施工器械;道路交通部门着力确保各施工路段的道路通畅,满足各施工单位的设备运输需求;部分已完工的施工队,将施工人员调整到施工难度较大的村社去突击,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同时,加强基建施工现场安全防范,坚持不懈严抓安全教育、安全生产、安全培训,全力以赴做好电力安全生产,全方面提升应急保障能力,严防事故的发生,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据不完全统计,“十二五”期间,该县已累计投入7.848亿元农网改造升级和无电区建设项目资金,依托一江(金沙江),开发两河(金阳河、西溪河),加快县境内中、小河流的水电站开发建设,切实改善金阳电网架构项目,打造金阳“可靠型、坚强型、稳定型”电网。全县形成3座110KV变电站为依托、8座35KV变电站覆盖全县的坚强电网,使10KV网络覆盖全县全境,解决了86个村15268户64125人用电难问题。

风雨无阻,银线飞架

“十二五”期间,金阳县电网普遍得到改造,居民生活用电得到较好保障,农业生产用电问题基本解决,城乡用电同网同价目标全面实现,基本建成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新型农村电网。

金阳县电力公司电网内并网水电站7座,总装机容量45.02MW,建成最高电压等级长度66km的110kV线路一条,35kV变电站4座,主变6台容量32.35MVA,35kV线路11条170.03km,10kV线路66条1555.73km。

全年发电量11097万度,农村电网供电面积为1587平方公里、区域内供电人口20.78万人。低压用户达5.8万户。最大用电负荷为2.45万千瓦时,供电可靠率为92.6%,综合电压合格率为92%。

……

一串串闪亮的数据背后,浸透着金阳电力人艰辛的汗水、烙印着真诚服务电力的足迹,折射出金阳电力的蓬勃发展,也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享受到了电力发展给他们带来的幸福生活。

金阳电力人长时间食宿在无电地区电力建设施工现场,跋涉于高山峻岭、穿梭于羊肠小道、露宿于荒郊野外,为无电建设事业殚精竭虑。

金阳无电地区均分布在交通困难、地势险要的偏远山区,各山寨分布零散,交通闭塞,乡村道路狭窄、弯道急、坡度大、泥泞、路滑,导致载重汽车无法到达,材料运输极端困难,二次转运只能依靠小型农用车或四驱拖拉机,人力运输山高路远、更多的地方则只能依靠索道运输,再加上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气压低,气温低,多云雾,能见度低,对施工人员体能挑战很大。

然而,为了山区的光明,金阳电力人和各工程施工队一起,不畏艰险,风雨无阻,从来都没有半句怨言。他们不仅是光明的守护者,也是金阳电力战线上最辛苦的建设者。

由于偏远山区交通阻塞,村庄分布零散,电杆、导线、钢绞线、变压器等材料运送会耗费巨大的人力、财力和时间成本。一边是高山环抱,一边是万丈悬崖,若驾驶稍不留意,则会车毁人亡。狭窄山路无法通车,施工队分数人为一组,手拿肩扛,需在蜿蜒陡峭的山道上徒步运输,到达目的地。

无电地区20%的电杆运输依靠的是人力运输,还有部分地区,由于悬崖过高、溪流横贯,人力不可逾越,工程队就另辟公路、架设索道等方式运输,以索道运输方式运送的电杆数量占电杆运输问题的30%以上。

无电地区电力建设的施工地点沿彝族农户聚集地分布,分布零散偏僻、物资匮乏,还不乏2000-3000米的高山地区,室外搭建帐篷取暖困难,生活饮水就山间溪谷取水补给,自找柴禾生火作饭。

虽然困难很大,但施工队通过超常不懈的努力,克服不利的外部条件,金阳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圆满竣工,为山区的彝族百姓送去了光明。

民生电力,惠泽民生

随着农网升级改造工程和无电地区电网建设的推进,一根根电杆、一座座电塔向山区彝寨延伸,一条条望不见尽头的架空线路闪着银光,正为山区群众的的现代化建设输送着强大的动力,农村电网改造改到了彝家山寨,全县供电能力得到了提升、供电质量彻底改善、供电可靠性全面提高,全县老百姓的用电问题得到有效保障,广大群众在电力发展中受益。一根根电杆、一行行电线、一盏盏电灯,点亮的是乡村百姓的幸福生活。

电,带来了农村新气象新面貌。随着电力的发展,广大农村进入用电时代,在广大农村,电视、电话、碾米机、磨粉机、摩托车、拖拉机、耕作机等现代生产生活用具,替代了原始粗笨的背水桶、石磨、镰刀等生产生活工具,一个个有了电的偏远乡村,告别了过去的“三乱”面貌,一个个有了电的偏远乡村,告别了过去的“三乱”面貌,过去农村一堆堆树枝、一排排柴禾、一垛垛柴草已被一排排电杆、一行行电线、一路路电灯所替代,山村环境卫生大改变,生活状况大改善。在人们印象中的山村那种袅袅升起的炊烟不见了,被熏得乌黑的炊具和墙壁不见了,越来越多的农户已拆除了“三脚架”(烧柴灶)。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电,改变了山区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自从家里通了电后,广大农民通过看电视了解了党和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惠民政策,把党和政府扶持“三农”的政策精神和丰富的精神文化大餐传递到了千家万户同时,广大农民通过电视获得了更多的脱贫致富、项目经济、农用技术等农业信息,促进了广大农民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从而推进了***进程。

电,拓宽了农民致富路。电力的大发展,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了充足的电力支撑,不仅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农民脱贫致富带来了光明和动力,农户家里各种加工机器的轰鸣声不断,专门经营家庭小加工业的农户越来越多,随着家庭加工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当地养猪业的大发展。电力的大发展,不断推动农村经济的迅猛发展,提高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带来了农村新气象、新面貌、新发展。同时,加快了当地资源的开发,使本地资源与外来资金、技术迅速对接,促进了当地工业及农村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

电,促进了妇女劳动力大解放。过去没有电的时候,推磨成为妇女的“专业”,只要是吃的东西,几乎都靠石磨推出来的,无电地区的彝族妇女,一推就是一辈子。现在有了电,碾米机、磨粉机家家都有,省力又省时,过去用的石磨就成了摆设,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在一个个边远落后的山村,电炊用具大量进入农户,改变了群众昔日推磨、砍柴、用柴草煮饭等艰苦生活,解放了广大农村妇女劳动力,从而促进了广大妇女劳动力转移,带动了地方产业的发展。 

沐浴朝阳,铿锵前行

展望未来五年,该县提出了电力建设的总体目标:把金阳县电网建设成为与金阳县国民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电网结构比较完善、变电站布局合理,供电能力高、供电可靠性高、供电安全性高的区域性坚强电网。

“十三五”期间,该县出台贫困地区电力建设详规,按照“全县一张网”的理念,开发水电站4座,深入推进全县骨干电网建设,逐步构建以110KV为支撑、35kv为骨架、10kv为环网、配电网络完善的电网。把金阳县电网建设成为与金阳县国民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电网结构比较完善、变电站布局合理,供电能力高、供电可靠性高、供电安全性高的区域性坚强电网。

至2020年,计划总投资5.56亿元,建设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110KV及以下项目15项,新建与改造10kV配变台区202个,配变容量54.275MVA,10kV线路283.65km,低压线路342.38km,低压户表34070户。农村总体电力电量7727.6万千瓦时,农村人均用电347.9千瓦时。力争35KV电网覆盖全县所有乡镇,形成“可靠用电、安全用电、方便用电”的电力网络,全县电网的供电质量和供电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对现有变电站的自动化系统进行改造,新建县域电网专用通信网络,提高电网配电自动化水平,提高对用电负荷的管理和预测水平,提高对电网的调度水平。全县110kV变电站将达3座、总容量166MVA,35kV变电站将达到10座,主变容量82.4MW、35kV线路长度229.63km。

金阳水电,沐浴着新时期的朝阳,以其富集的水能资源,正健步走上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轨道。金阳水电,投入规模逐步扩大,受益群众不断增多,实施和建设效果越来越显著,民生水电,将惠泽更多民生。

策划:吉付约古

统筹:周学斌 邱兴春

执行:白里呷

新闻推荐

州宣讲团到金阳宣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创建工作

本报讯为进一步推动全州民族团结示范创建工作向纵深推进,努力推动各民族大融合、大团结、共同繁荣发展局面,根据州委、州政府部署,6月2日,州宣讲团专家一行到金阳县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创...

金阳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金阳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银线飞架织彩虹 光亮彝寨耀富路)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