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维华
会理县,一颗闪耀在四川西南部的明珠,素有“川滇锁钥”之称。自古以来就是凉山社会经济发展和攀西资源开发的腹心。而近年来,在会理县的广大乡村,随着一处处新农村建设的升级提速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完成,青瓦、白墙,具有川南民居风格的农房星罗棋布;镶边、硬化的通乡、通村油路(水泥路),连接着千家万户;房前屋后,干净的街道,整洁的庭院和人们舒展的笑脸相得益彰,一个个精致的幸福美丽村庄如画般舒展开来,向人们讲述着新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点点滴滴。
农村格局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发生巨变,让当地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不仅得益于县政府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的政策,也离不开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打响了会理脱贫致富、同步小康的重要一枪。
乡韵“写”在田地间
美丽看乡村,小康入梦来。“业兴、家富、人和、村美”,乡村的美不仅美在外表,更要美在内涵,既要有“颜值”,也要看“气质”。
“新村建设不仅要有文化底蕴的承载,也要有社会经济的支撑。我们五官村在新村建设中,将传统的农耕文化与会理特有的红色文化、山水文化进行无缝对接,坚持传承、保护、创新同步。”在会理县果元乡党委书记张兴国眼中,五官村的改变,最重要的是坚持产业发展与城乡一体统筹,将果元乡(现南街办)的城郊区位优势与五官村的新村发展相结合,并立足于观光农业、古城旅游、红色旅游,实现产业兴村。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村民,在五官村的新村建设中,我们充分发挥了群众的主人翁精神,规划、建设、验收全部由农户主导。群众的主体作用极其重要。”张兴国说。
重建促重生新村有新景
河漂村,横卧在金沙江畔的美丽村庄。近年来围绕“美丽新村,幸福河漂”的建设目标,党委政府引领全村民众走产业化、特色化发展之路。如今,日益蓬勃的江边村落——河漂,她不再偏安一隅,正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标阔步前行。
“2008年8·30地震,彻底改变了河漂村,我们抓住机遇,在灾后恢复重建中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相结合,震后仅仅8个月,全村223户重建户全部搬进了砖混结构明亮宽敞的新住房;36户危房进行了维修加固;1100米村内入户道路全部水泥硬化;在江边‘攀枝花\’树下建起了3000平方米的火把广场;2013年总投资522万元,完成了河漂村二组96户农房的风貌改造、三组涉及78户农户的彝家新寨建设。”会理县鱼鲊乡党委书记张宁说。
河漂村在震后重建中,围绕兴产业、谋发展,建设快乐幸福新河漂、工业强村新河漂、生态优良新河漂、财富聚集新河漂、平安和谐新河漂、人文特色新河漂的奋斗目标。连通攀枝花市和凉山州的凉山州境内第一特大跨江大桥——鱼鲊大桥今年已全面实现通车。河漂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五位一体协调发展上取得长足进步,现已成为会理南部耀眼的明星村之一。与2008年前相比真可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张宁说,近几年,河漂村抓住机遇,正朝着“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方向前行,使之成为一个真正的幸福美丽新村。
名副其实的“石榴王国”
四季分明,田畴似锦,瓜果飘香,大自然赋予这块宝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生产生活环境。万亩石榴田,已经形成了红红火火的朝阳产业。会理县鹿厂镇铜矿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广泛调动农民种植石榴的积极性,延伸石榴富民的产业链条,逐步使产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进而提高农民的收入。
“铜矿村的发展离不开产业,以石榴为主的特色产业,让村民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我们秉持‘一村一品、突出特色\’的理念,大力发展石榴种植业,从1989年开始试种石榴,1992年上规模,2004年成为全县第一个以石榴为主导产业的一村一品特色农业村。2013年石榴产值4300多万元,其中石榴收入达100万元以上的3户,10万元以上的160余户。截至今年,全村连片种植石榴达13000余亩。”据会理县鹿厂镇镇长赵孝蓉介绍,铜矿村在发展石榴产业上,依托石榴专业合作社探索出“果农+支部+合作社+协会+企业”的经营模式,涌现出全国劳模亢群富,“全国科普兴农带头人”董以军等科技人才。近两年在全县带头推行石榴品种改良和滴灌技术。并且利用网络平台销售石榴,使铜矿石榴畅销国内20多个大中城市,远销东南亚、欧洲各国和中东地区,铜矿石榴市场正走向国际化。
有着“石榴王国”美誉的铜矿村种植着万亩石榴,现在,铜矿村还依托集中连片的石榴发展农村特色旅游业,万亩石榴观光旅游长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石榴文化”,进一步推动着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品牌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2010年启动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按照“新村、新居、新产业、新农民、新生活”要求,以规划引领原址新建和跨村联建“村在林中、园在村中、居在园中”的特色新居200余户。目前宽带覆盖率达到80%以上,一半以上的果农修建了漂亮的小洋楼,90多户购买了小轿车。
安居乐业的南阁人
村在河边,河在村中,既有潭溪河直入南阁,又有连片产业示范基地环绕。走进南阁村,仿佛走进了一座美丽的公园:桂花树、三角梅、黄桷兰、樱花树并排栽种;一排排新建的楼房,错落有致;一条条绿化带缠绕房前屋后,干净整洁的乡间小径通往每家每户。
以前,南阁村村民多数住的都是土坯房,许多老房子破烂不堪。真正发生改变是在2010年,当时,南阁村被列为20个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之一,通过近几年新村综合体建设,南阁村成为环境优美、宜居、宜人,和谐文明的新农村,并实现了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会理县城南办事处党工委书记祁正元说,南阁村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法治建村方面都下足了功夫,尤其是成立“土地银行”,让村民们都能享受到新村发展带来的效益。
祁正元说,要推进生态文明村建设,必须要先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村民富裕了,建设新村就有积极性。近年来,南阁村采取多项措施,大力支持头脑灵活、有产业发展意识的村民在家门口发展生态产业。解决了许多村民的就业问题,形成了家家有产业,人人有事干的良好局面。
发展产业,对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种植的需求,需要对土地资源整合配置。2009年,南阁村“土地银行”正式挂牌成立。在成立“土地银行”的基础上,2010年,南阁村成立了南阁村惠民烟草专业合作社,并于2012年6月,被国家烟草总局确定为全国烤烟生产五个示范合作社之一。合作社成立的第一年,就实现利润总额17.4万元,返还社员12万元,盈余5.4万元公积金用作合作社专账资金进行运作。(下转A03版)
新闻推荐
会理县3人溺亡1人获救,幸存者讲述事件经过:“情侣闹分手,女方跳河,闺蜜陪跳,男友施救未果” 可惜,三条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没了
幸存者李某讲述孙某对女友蔡某提出分手,蔡某不同意,并叫来闺蜜黄某,孙某也叫来李某调和此事。结果调和不成,蔡某跳进河中,黄某随即也跳了进去,孙某忙打电话报警,李某则跳入河中救人。“我在水里摸了几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