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108国道从德昌进入会理县,公路右侧就可以看到会理县公路管理局树立的云甸站管养公路实名制公示牌,上面清楚地记录着这段路的养护责任人、责任里程、联系电话等。
根据公路实际情况,在公路养护工作中,开展了实名养护、分级养护和科学养护,这是会理县在公路养护工作中创新开展的实名养护举措。
图为养护后干净整洁的道路。
唐有吉 本报记者 何勤华 摄
“德古调解”作为一种民间调解传统,凉山政协委员建议将其纳入仲裁制度——
当“德古调解”遇上现代法治
“尝试将民族‘德古\’调解与仲裁相结合,将‘德古\’传统权威和现代仲裁制度相融合,建立新型的彝族纠纷解决机制。”近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凉山彝族自治州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凉山州政协委员、州政府副秘书长、州政府法制办主任艾裕双建议。
“德古”是指彝族人中善于处理纠纷、说话算话、办事公道,为公众信任和尊敬的人物。德古调解是一种民间调解传统,由民间德高望重的“德古”调解纠纷,其调解依据是民间传统习惯法。
艾裕双的建议得到不少州政协委员的赞同。他们纷纷表示,引导德古调解与现行法治实现无缝对接,其文化价值方能得以合法传承并发扬光大。
□本报记者 何勤华
现状
“德古调解”不可忽视
目前,凉山彝族地区被称为“德古”的两万余人中,长期从事民间调解工作的约有2000名,“德古”参与调解案件的结案率达到98%。
凉山州政协委员日火哈古说,德古调解一般都是双方主动请“德古”予以调解,最终自愿达成和解,因此与法院判决相比,几乎不存在执行难问题。“自愿性是仲裁和‘德古调解\’最突出的特点。”艾裕双补充说,现代仲裁制度对案件进行调解,也是必须建立在双方当事人完全自愿的基础上,不得有任何强迫。当事人之间的纠纷是否提交仲裁、交与谁仲裁,仲裁庭如何组成,由谁组成,以及仲裁庭的审理方式、开庭形式等都是在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由当事人协商确定。
凉山州政协委员、州总工会副主席何国林约10年前就开始关注德古调解。他介绍,他2005年在信访部门工作时,遇到一些复杂的当地党委政府不能解决的信访问题,信访部门请来“德古”,调解结果令多方满意。他认为,“德古”本身德高望重,受到周围群众的尊重,调解结果也会得到双方信服。
政协委员们表示,“德古调解”民间纠纷,在防止重特大恶性事件的发生,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维护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工作中显示了巨大的生命力,其地位、作用、影响不容置疑。
问题
“德古调解”与现行法治存有冲突
委员们表示,德古调解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德古调解责任主体地位尴尬。尽管“德古”在彝区人们心中地位根深蒂固,“德古调解”被人们普遍公认,但是“德古调解”毕竟属于民间行为,由于没有法律支撑,“德古”主体资格无法得到国家司法行政部门的认可,业务提升也得不到保障培训。
其次,“德古调解”口头协议不规范。艾裕双介绍,“德古调解”作为彝族习惯法的判例,没有文字记载,判例的收集流传只能依赖人们的口耳相传,其调解结果也是签订“口头协议”,没有文字记载,没有书面协议,不具规范性,不具法定依据,不受法律保护,其调解的效力主要靠“德古”的声誉威望、彝区习惯法为约束。因此,其纠纷调解容易出现误差,留下后遗症。
“德古调解”要收取一定的“中间费”,但没有统一收费标准,根据调解案件类别及不同情况收费不同,收费幅度差异大。据了解,目前“德古调解”收费一般按纠纷调解成功后赔偿金额的2%-10%收取。最重要的现实问题是收费没有法律依据,就是按2%收取也比我国仲裁和法院收费标准高一倍以上。
建议
尝试将“德古调解”与仲裁相结合
如何让“德古”适应依法治州的需要,找到与现代法治的结合点?政协委员们建言献策。
艾裕双花了两年时间对“德古”及其调解进行深入调研。“以‘德古仲裁\’组织形式规范‘德古调解\’。”他表示,在机构设置和组织构架上,可以尝试将“德古调解”与仲裁相结合,将“德古”传统权威和现代仲裁制度相融合,建立新型的彝族纠纷解决机制。
艾裕双举例说,可在“德古”盛行的彝区挂牌设立“凉山仲裁委员会‘德古仲裁\’**办事处”,整合“德古”民间调解资源,规范“德古调解”机制,让“德古调解”有一个合法化的主体地位,从而解决“德古调解”执法主体不合法的问题。在组织管理方面,接受凉山仲裁委员会、各办事处所在县政府的双重领导,纳入国家仲裁法律工作体系,按照民法、商法以及仲裁法相关规则和要求规范“德古调解”程序与过程,规范“德古”收费标准,变随意调解为正式调解、变依风俗为依法理、变“口头协议”为“书面调解文书”,确保“德古”调解的合法性。
同时,根据“德古”仲裁员素质水平的差异,适时开展定向培训,增强其素质。通过定期不定期开展对“德古”仲裁员的法制教育培训工作,从最起码的调解知识包括调解礼仪、调解技巧、调解语言、调解规则、调解程序等学起,安排专门的法制专家或学者、法律工作从业人员(律师、法官、检察官等)就法律法规知识予以专项教育培训。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星)4月2日,记者获悉,省政府评定为救他人而牺牲的警察杜萍同志为烈士。杜萍,女,汉族,1975年5月出生,四川省会理县人,中共党员,生前系凉山州会理县公安局禁毒缉毒大队副大队长,三级警督。2013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