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新闻 西昌新闻 德昌新闻 会理新闻 会东新闻 宁南新闻 普格新闻 布拖新闻 金阳新闻 昭觉新闻 喜德新闻 冕宁新闻 越西新闻 甘洛新闻 美姑新闻 雷波新闻 盐源新闻 木里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凉山州 > 会理新闻 > 正文

随着石榴的产业链不断延伸果农越来越富石榴也走出国门

来源:四川日报 2012-05-17 18:49   https://www.yybnet.net/

随着石榴的产业链不断延伸、果农越来越富、石榴也走出国门——

5月13日,会理县果果果业石榴科技产业园,道路、排污渠等设施正在建设,该项目是凉山州南部特色农产品保鲜技术研发暨商品化处理中心建设工程,项目概算投资7.8亿元,投用后,处理非商品果6万吨,储存商品果6万吨。

不仅如此,该科技产业园将推进石榴酒、石榴醋、石榴饮料等终端产品走向市场,石榴的里里外外都将得到有效利用——石榴籽能加工成精油在医疗行业利用,石榴皮的提取物可用于化工行业。会理石榴的产业链得到真正延伸,实现做大做强。

海潮乡石板沟村3组村民李建清在自家的石榴地里查看石榴长势情况,大多数石榴已有乒乓球大小,看着这些,李建清心里喜滋滋的。去年,李建清家收获石榴28万公斤,销售收入84万元。

会理县表示,去年,该县石榴生产中,涌现出一批种植大户,其中销售收入10-20万元的有677户、20万元以上的有108户。富乐乡三岔河村8组村民郑希能家的销售收入达144万元。

产业发展,富民惠民,折射出会理石榴的品牌之路。

石榴名远扬 品牌战略步步赢

1999年,会理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大胆做出决策,实施品牌战略,申请注册“会理石榴”证明商标。当时全国有证明商标53件,四川省只有5件。在全国的石榴中,只有会理石榴注册了证明商标,该商标2003年1月1日正式生效。2008年,会理石榴获得四川省著名商标。

此外,会理石榴还经农业部环境保护监测中心化验鉴定为 “无公害绿色食品”,获得中国绿色食品中心颁发的绿色食品使用证书,获得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颁发的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证书”,取得有机石榴转换产品认证。同时,还获得“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中国国际林业产业博览会金奖”、“消费者最喜爱产品奖”、“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畅销产品”等不计其数的大奖。

2010年,会理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石榴)标准化生产基地,15万亩会理石榴有了 “绿色身份证”。2011年全面实施了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石榴)标准化生产基地监督管理,顺利通过了四川省绿色食品中心的2010-2011年度验收。

2011年底,经民政部核准,同意在会理县设立中国果品流通协会石榴分会,这是全国唯一的石榴果品行业协会组织。会理县委书记李宁一表示,中国果品流通协会石榴分会在会理设立,不仅确定了会理县石榴产业在全国石榴产业中的重要地位,还为会理县石榴产业可持续发展,做大做强提供了更高更大的平台。会理将抓住这一机遇,打造全国最大的石榴果品流通中心,力争每日果品流通量达到2000吨以上。

今年5月,喜讯再度传来:4月27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认定,会理县果品市场管理中心的会理石榴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自然条件好 制度科技两手抓

会理是著名的石榴产区,无论土壤、气候、光照都非常适宜于石榴生长,尤其是大量海拔在1300-1700米的台地和缓坡地,土质多为团粒结构好、通透性强、富含有机物的羊肝石风化土,而且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温度适宜,成熟季节昼夜温差大,拥有最适宜石榴生长的良好生态环境。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会理石榴的优异品质。会理石榴生长快、结果早、产量高,一般在种植后第三年就开花结果,进入盛果期后,单株产量50至100公斤,最高可达250至300公斤;成熟期比其他产区提早30-50天。同时,会理石榴因果大皮薄、色泽艳丽、粒大籽软、味甜汁多、富含多种维生素及28种氨基酸,在全国8大石榴产业中独领风骚。

良好的自然环境仅是造就会理石榴内涵品质的一方面。为确保“会理石榴”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会理县出台了 《关于实施会理石榴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决定》,明确了会理石榴的发展规划、区域布局、种植区的保护规划、保护区制度、标准化生产、品牌战略等18个方面的制度规定,为全面提升石榴标准化生产水平、果品质量和品牌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

为提高会理石榴的科技含量,会理县农业局、县石榴协会、县石榴生产协会、22个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以及村石榴专业合作社组建了专门机构。这些专门机构根据石榴生产遇到的技术难题开展的高产栽培、病虫防治、无公害生产等课题实验达100多项,为产业发展储备了技术。县农业局组织科技人员采用田间现场培训为主、以会代训为辅的方式,每年培训农民达10万人次。一项项技术在会理试验、示范,大面积开花结果。仅会理石榴套袋这一项,既替代了会污染果实的农药棉球塞萼洞防虫法,又减少了晶硕果,改善了其外观色泽,提高了果品价格。

此外,会理还建有会理农业联办石榴母本园基地、海潮优质石榴母本园基地等两处品种繁育基地,每年可提供60万株优质良种插穗;已引入国内各石榴主产区石榴品种23个以及收集县内品种11个,建成了中国石榴品种资源基因库,填补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产业深加工 石榴果充分利用

会理石榴产业注重石榴优势特色资源开发,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以科技为动力,突出特色优势,以“石榴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提高科技含量为中心,整合自然资源优势和市场资源优势,深入推进石榴产业深加工。

为延长石榴产业链,会理县引进了隶属好医生集团的会理果果果业公司,公司依托会理特殊的资源优势,按照“公司+科技+基地+农户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金融”的产业化发展模式,根据公司发展和国际市场的需求,大力发展种植酸石榴,打造原生态、无污染、绿色和有机的原料基地,努力培养石榴终端产品的消费群体。该公司已经形成了石榴果品、石榴汁和石榴酒等一系列产品,2011年加工处理石榴鲜果2.6万吨,生产石榴浓缩汁液2000多吨,实现产值3亿元。为扩大消费需求,该公司将进一步对石榴皮的单宁、石榴花的花青素、石榴籽的精油等极具市场潜力的产品进行开发。

展望未来,会理将充分利用会理石榴的品牌优势,着力发展鲜食石榴及深加工专用的酸石榴,努力优化产业结构、品种结构、熟期结构,构建与现代产业相适应的育、繁、推一体化生产技术,建成世界石榴中心。“十二五”期间,将实现“石榴产业面积30万亩以上,石榴产量40万吨以上,浓缩汁加工产量5000吨以上,果农收入15亿元以上,拉动二、三产业产值10亿元以上”的石榴产业发展战略目标。

□ 王云 张德敏 何勤华

【现场传真】

会理打造“世界石榴中心”

会理县现代石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2012年,会理将全面实施 “现代农业千亿示范工程”,巩固提升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档次,确保石榴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打造“世界石榴中心”。

会理县石榴产业发展思路为:推广“龙头企业+石榴专业合作社+果农”的经营组织模式,创新机制体制,优化产业布局,实施“现代农业千亿示范工程”,建设现代农业万亩示范区,推进石榴产业经营专业化、集约化、品牌化,强化政策、人才、体制支撑,做响品牌,做大市场,做大产业,发展“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现代石榴产业。

根据规划,2012年,会理县将新建石榴基地1.3万亩,建标准化示范片15万亩,改造完善石榴良种繁育基地,巩固提升3个现代农业万亩示范区,实现果品产量30万吨,石榴产业产值11.8亿元。

为实现上述目标,会理县成立了现代石榴产业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签订工作责任书;完善提升以县、区、乡三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体的基地农业综合服务站、植物保护服务站、农产品检测服务站等技术服务体系,提升了石榴产业的保障水平;建立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构建石榴市场营销网络。

在品质方面,会理县建立了良种繁育体系,提升品质,创建了5个1000亩以上的园艺作物标准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开展有机食品认证,进一步提高石榴产业整体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加大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西昌学院等科研院校的合作力度,针对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开展研究和防治工作,推广石榴新技术。

流通环节方面,会理县各乡镇将加大对果农的宣传教育,强化品牌意识、诚信意识;建设完善以石榴为主的农产品及系列加工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攀西农特产品物流中心,实现石榴果品交易量突破15万吨。政府还将积极为合作社搭建融资平台,解决合作社运作中的周转金难题,多部门组成检查组,加强市场管理,严厉打击早采行为、假冒品牌行为。

【致富故事】

铜矿村密码:石榴经济带动村民致富

不久前,农业部下发了《农业部关于公布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的通知》,四川省有12个村被农业部认定为第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会理县鹿厂镇铜矿村榜上有名。

铜矿村是会理县石榴产业的重点村,通过发展石榴产业,村民幸福感节节攀升,笔者日前走进该村,寻找村民们的致富密码。

人均收入突破2万元

会理县以基地村开发为基础,推动整个石榴产业发展,建成30多个石榴专业村。2011年,鹿厂镇铜矿村石榴连片种植12100亩,完成产量11576.32吨,实现产值3704.4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2万元大关,达到27006元。

“铜矿村被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我们感到很高兴,这是铜矿村人上世纪80年代就追求的梦想,20多年后得以实现,村民得知这一消息后,都认为要维护好这份来之不易的荣誉。”铜矿村党支部书记董以军高兴地说,该村组建了龙头企业会理县汇农农林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成功注册“丹诺”商标,还成立省级示范石榴专业合作社1个。

同时,铜矿村还依托集中连片的万亩石榴园和即将建成的贯穿示范片的48.1公里中轴线公路,打造万亩石榴观光旅游长廊,发展农村特色旅游业,全村建成观景台1个、农家乐14个;大力发展农村运输、石榴销售中介服务等产业,现已有从事农村运输业的农户26户,石榴经纪业从业人员96人。

据董以军介绍,今后,铜矿村还将继续走品牌之路,向有机食品迈进,实现品牌效益。

土地资源变资本

发展石榴产业过程中,铜矿村也曾遇到资金难问题。当地农业银行通过对铜矿村进行全面考察论证,按每株石榴树100元左右的额度给予村民中长期信贷,仅2011年就放贷4000余万元。这种首次将果树纳入担保物范围的贷款,实现了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有效解决了新村建设融资难问题。

强大的产业优势,完善的产业链条,为农民增收、新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5年来,铜矿村农民自筹资金2.6亿元投入新村建设。该村在生产、生活设施上狠下功夫,全村硬(黑)化通村道路22.4公里,建设机耕道114.7公里,新建提灌站5座、大型蓄水池312口、微型水窖612个,改扩建多功能一体化的村级服务 (活动)中心1个,新建老人供养所1所、垃圾池36口。

通过设施的融合配套,实现了生产发展和生活改善两个同步。全村大部分农户告别了破败的土坯房,住上了崭新的 “小洋房”,227户农房实施了风貌改造,农民的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现在村里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90%的农户拥有汽车、拖拉机。铜矿村先后被命名为“四川省村级组织建设先进集体”、“凉山州五个好党支部”、“全国文明村”,现在正在建设国家级生态文明村。

【品牌之路】

会理石榴的品牌之路

1990年,经农业部环境保护监测中心化验检测为“无公害绿色食品”,9月被征集为“第十一届亚运会”展销果。

1999年,申请注册“会理石榴”证明商标。

2002年,获绿色食品认证。

2003年,被评为四川省农产品知名品牌。

2004年,获中国石榴主产区优质石榴称号。

2005年,获中国西部农业博览会金奖。

2006年,获农业部农产品金奖,种植面积13万亩,年产量8万吨,均列全国第一。

2008年,获四川省著名商标。

2010年,国家农业部命名会理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石榴)标准化生产基地。

2011年,在第二届全国石榴产品评奖活动中荣获金奖,国家民政部批准在会理县设立中国果品流通协会石榴分会。

2012年,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

新闻推荐

一句话新闻

◎8月15日,记者从凉山州公安局获悉,从8月至11月,凉山州将开展户籍和实有人口信息清理登记专项工作,此次清理行动的任务是摸清全州未采集户籍人口情况,将把吸毒涉毒人员作为重要内容同步调查,全面摸清吸...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随着石榴的产业链不断延伸果农越来越富石榴也走出国门)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