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以短养长、种养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近年来,会东县在发展山地特色农业上,立足全面开发,逐步形成了的良好格局。
在发展山地特色农业中,嘎吉镇官田村一社村民王斗香探索了一个新路子,流转了300余亩土地,发动亲戚、村民18户,建立了嘎吉态和实业专业合作社,将农作物、青饲料及酿酒后的酒糟用于养猪,畜禽干粪堆积发酵后直接施用到周边农田、林地,在农田、林地地势高处建造储肥池,铺设灌溉管网,养殖污水发酵后,通过管网用于种植业,这一系列的以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的生态种养模式,促进了畜牧产业的高效发展,实现了生物的微循环,既减少了污染又实现了经济效益。
“从2014年成立合作社以来,我们一年产值达得到50万元至80万元左右,养殖出栏黑猪达到1000头以上,豪猪达到200头以上,生态土鸡3000只左右,种植青饲料50亩,果林20亩,园林树木40000多株。”嘎吉态和实业合作社负责人王斗香自豪地说道。
除此之外,王斗香还采用“合作社+社员”的发展模式,为村里的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注册了“态和”农产品商标,在会东设立商贸销售门市,销售黑猪、生态鸡等农特产品,同时也吸引了11名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就业,带动他们共同脱贫致富。
近年来,会东县加大推广发展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济体,形成了龙头带动发展,品牌创造效益的新型农业增收格局。
截至2018年6月底全县共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575家、家庭农场1030家、专业大户1360户,为促进农民增收,农业提质增效,助力脱贫攻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宋斌)
新闻推荐
9月7日,会东县和文中学的窦鸾老师在给高三的学生上数学课。1989年出生的窦鸾,从小就想做一名教师,四川师范大学毕业后,回...
会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会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