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许金波)10月14日,对于五通桥区惠民粮食专业合作社社长代增贵而言,是一个重要的日子。这一天,由该社投资建设的五通桥区新云乡粮食产后服务中心静候该区粮食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的正式验收、审计。
五通桥区惠民粮食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3年。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如今,该社已流转土地1000多亩,流转的土地主要种植水稻、油菜等传统农作物。
在平时的生产过程中,尤其是在水稻、油菜收割季节,1000多亩的水稻、油菜产量自然不是一个小数目。收割之后,对于如此多的谷子和油菜籽进行及时晾晒显得尤为重要。“如不及时晾晒,几天之内,就会霉烂变质,人畜不能食用。”对于这样的损失,代增贵不能承受。
可是,哪里有那么大的晒场供这么多粮食晾晒呢?即便是有,阴雨天又怎么办?这确实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也是全市在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培育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过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破解之道,就是继续推进农业机械化,像在种植、生产环节一样,在粮食产后环节购置谷物烘干机、皮带输送机等机器设备,进行烘干、自动清杂、储运作业,来取代传统的晾晒、人工清杂等。
“而购置这样的成套机械,不像购买旋耕机、耕整机等机具那么简单,它需要投入上百万、甚至一两百万元的资金。”五通桥区惠民粮食专业合作社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对于普通农户和合作社而言,都不是一个小数目。
针对发展难题,2014年底,五通桥区粮食局从做好全区粮食产后服务角度出发,积极引导、帮助该合作社争取到省上项目补助资金100万元,同时合作社自筹资金48万元,建设五通桥区新云乡粮食产后服务中心项目。
之后,经过公开招投标,今年初该项目便紧锣密鼓地进行。随着施工的有序推进,今年7月,包括烘干清理中心、彩钢大棚等设施均已建设完成。
“建成之后,当时就发挥了作用。”该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今年水稻收割季节阴雨连绵,稻谷湿度很大,除了合作社社员自身所产的稻谷外,周边乡镇10多个村100多户农户踊跃前来,进行稻谷烘干作业,减少产后损失。
“每斤稻谷烘干7分钱,省时又省力,当然划得来。”新云乡新云村村民张绍文谈起机械烘干的好处,赞不绝口。
通过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2013年以来,市粮食局先后投入资金1235.5万元,在犍为、井研、夹江等县(市、区)共建成粮食产后服务项目10个,有力推动了全市农业的转型升级和现代化发展。
新闻推荐
本报讯(唐云龙报道)新近,凉山州会东县农民工杨某某将一面绣有“法律维权典范、农民工保护神”的锦旗送到西区司法局驻政务服务中心法律援助窗口,并对工作人员鞠躬致谢。2010年12月27日,农民工杨某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