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琴
2008年3月,有8年乡镇基层工作经历的优秀干部刘胜英走上仁和区委群工局局长的岗位,与信访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事信访工作,需要比常人付出更多的艰辛和汗水,接待来访群众,调解处理复杂信访问题,指导部门、乡镇(村组)处理信访突出问题……按照“难事不出区”的信访要求,刘胜英辛勤工作在接访第一线。
做群众工作讲的是责任
刘胜英常说,做群众工作,就是为党分忧、为民解难,凭的是良心,重要的是责任心。
2002年,李各从会东县来到攀枝花太平乡一煤矿务工,不慎被顶板砸伤腰部,造成伤残。2003年,李各治疗终结后被定为工伤致残三级,由矿主一次性给付伤残抚恤金、伤残补助金、医疗补助费、护理费等共计12万元。双方均在仲裁调解书上签了字。
2010年,李各又要求解决两个未成年子女的抚养费。接访后,刘胜英到劳动局、法院了解相关政策。考虑到李各子女较小、家庭生活确有困难,刘胜英协调矿主人性化处理,一次性为李各解决生活困难补助费6000元。
刘胜英查政策、学法规,结合案例总结、思考、摸索,不断创新,带领同事们建立了从接访到办结、考评、领导接访、信访信息研判、风险评估、疑难信访问题综合调处等工作新机制,与“大调解”工作有机结合,进一步增强信访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从被动等访到约访下访
“与其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这是刘胜英的工作方法。
2009年,仁和沙沟先锋安置房修建过程中,甲方公司因经营不善倒闭,法人代表杨某因涉嫌挪用资金等原因被捕判刑,群众集资修建的安置房由于杨某挪用完集资,导致楼盘成为烂尾楼,8户安置户以及几十户人交的购房款打了水漂。2012年,群众反映强烈,来局里上访,刘胜英与同事在相关部门通力合作下,热情诚恳帮助当事人依法维权,通过法律手段依法调解,使这起涉及人数多、标的金额大、时间跨度长的案件得到圆满解决。2013年12月,楼盘交房,户主顺利入住,为当事人挽回损失近700万元。
(下转第二版)
人民公仆为人民(上接第一版)
仁和镇弯庄居委会河边居民小组刘某三次进京上访,反映自己的住房被征占拆迁,补偿标准过低,拆迁时,其财产受损,要求赔偿损失。同时反映其公公是退役军人,去世前一直没有享受优抚待遇,要求落实优抚待遇。对此,刘胜英多次向上级汇报,与移民办反复协商,与当事人多次沟通,终于妥善处理了此上访问题。
刘胜英变被动等访为主动约访和下访,详细记录群众每一个诉求和电话号码,并编印成册,以便查阅和了解,开展跟踪回访。几年来,刘胜英的信访记录本就有好几十本,一些上访户变成了好帮手,成为群工局的义务宣传员。
帮扶特困户温暖百姓心
把群众当亲人,群众再小的事情也是大事。无论是群众个访,还是突发性事件等,刘胜英都认真处理,一丝不苟。
仁和居民陈芬没有工作,长期患病,丈夫生前治病欠下很多外债,儿子残疾,家庭生活十分困难,多次上访,请求救助。刘胜英得知情况,立即去她家探望。对母子俩的困境,刘胜英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她随即去有关单位了解情况,寻求解决办法。经过协调,在民政部门和居委会的共同努力下,陈芬母子享受了低保,缓解了家庭困难,母子俩露出久违的笑容。
居委会工作人员和邻里交口称赞:“刘局长帮扶特困户,温暖了老百姓的心!”
对困难群体,刘胜英倾注了更多的热情和关爱,对他们提出的合理诉求,及时督促有关部门千方百计解决;政策范围内不能解决的,她想方设法协调,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同事们常说:“用不知疲倦来形容刘局一点也不过分。其实她很累,我们跟着她干也累,但是,我们累得舒心”、“我们有一个共同感受,觉得刘局身上有一种无形的亲和力和凝聚力,我们佩服她的能力,更敬佩她的为人”。
满腔热忱,辛勤工作,刘胜英赢得了群众的敬重、爱戴和信赖。在第五届四川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评选中,刘胜英被荣记个人一等功。
新闻推荐
近日,记者来到海拔2100多米的高山特种野猪养殖示范基地,云雾缭绕的深山丛林里,上百头野猪正欢快地觅食。据养殖基地工人介绍,该养殖基地目前已选购优质能繁特种野猪36头,已完成检疫进场270余头。北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