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东下力气改变块菌产量高但产业链不完整
□本报记者 何勤华
“要真正实现块菌产业化发展,核心在于块菌产品开发及市场开发。”近日,会东县林业局产业办主任郭成林告诉记者,上一个块菌成熟期(11月至次年1月),会东县块菌产量达70多吨。
会东具有发展块菌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但无序采挖、有产品无产业等状况也让人担忧,目前,会东一手抓保护性采挖,一手抓块菌产品开发,欲将块菌打造成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产业。
现状
年产70吨但产业化程度低
“上一个块菌成熟期,我家就挖了200多斤,由于价格好,共卖了5万多元钱。”几天前,撒者邑乡白拉度村村民黄光云乐呵呵地说。在撒者邑乡,像黄光云一样靠采挖、贩卖块菌挣钱的农民不少,不少农民一个成熟期就能挣上万元。“会东县得天独厚的气候和森林资源条件,孕育了‘中华块菌\’这一瑰宝。”郭成林告诉记者,该县拥有全国最大面积的华山松森林,面积60万亩,其中上世纪70-90年代人工营造的华山松林已陆续出产块菌。会东块菌90%以上的产品外销,是我国遴选出口块菌的重要产地,每年块菌出产季节,国内外众多商家就会云集会东收购。
去年,全县块菌年产量达70多吨,年产值1400余万元。“这仅是按农民出售块菌的价格计算的。”郭成林说,如果按商贩转卖的价格,或者块菌晒干后的初级产品的价格计算,产值远不止于此。
黄光云和村民们喜的背后,却隐藏着会东块菌面临的忧:会东块菌自发现、开发以来,一直处于自发、无序的采挖、销售状态。“会东块菌的现状,可以说是有产品无产业。只是作为原料供应给西昌、攀枝花和成都,以及部分欧洲国家。”会东县政府副县长罗叶说,会东块菌除学术界有影响外,在市场上无加工、无话语权,更无定价权。
究其原因,在于会东块菌产业链条不完整,停留在原料供应的窘境,连起码的初级加工都没有。
突破
双向发展块菌产业
“国际块菌资源日益减少,但市场需求不断增长,会东块菌的价值空间还很大。”郭成林介绍,会东县实行保护性采挖和块菌产品开发双向发展块菌产业,将把块菌打造成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产业。
在保护性采挖方面,针对一些农民的滥采乱挖的破坏性毁灭性采集行为,会东县将成立块菌协会,在块菌成熟期之前,进行限制性保护。同时,以协会为引导,倡导培育“科研机构+林场种植园+农民大户+专业合作社+公司”的新型块菌产业化经营模式,在有效保护基础上有序地可持续地开发资源。
会东县在保护性开发现有天然块菌的基础上,将积极引进块菌深加工企业,建设一个年产500吨块菌产品的研发生产企业,进行块菌产品的深加工及产品研发。“已有一些意向企业在洽谈中。”郭成林说,对块菌进行深加工后,现有的70多吨块菌的产值,完全可以上亿元。
目前,会东县委托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就会东块菌产业的发展进行规划设计,制定了可行性科研报告。与此同时,会东县政府与意大利佛奥橄榄油集团公司签署了备忘录,在合资公司成立、优质种苗提供、技术人员选派、法律保护和政策支持等五方面达成合作共识。
新闻推荐
会东县已认定18家家庭农场,但在发展中遇到不少问题——“现在葡萄种植面积已经有31亩了。”3月31日,会东县姜州镇弯德村村民徐顺金在自家葡萄园里查看葡萄长势,放眼望去,葡萄树已经长出了绿油油的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