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新闻 西昌新闻 德昌新闻 会理新闻 会东新闻 宁南新闻 普格新闻 布拖新闻 金阳新闻 昭觉新闻 喜德新闻 冕宁新闻 越西新闻 甘洛新闻 美姑新闻 雷波新闻 盐源新闻 木里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凉山州 > 甘洛新闻 > 正文

带4岁女儿进藏家访 90岁老父也出钱 全家背上“爱心背包”

来源:成都商报 2017-07-27 02:09   https://www.yybnet.net/

入选第一届成都市文明家庭的杨晓龙家庭,刚刚新增一名成员——10岁的藏族小姑娘德仲。今年六一儿童节,“爱心背包”的发起人杨晓龙在阿坝州四洼乡家访,见到了这位幼年丧父的孩子。初见躲着不吭声,游戏“破冰”后主动伸手,看着德仲的变化,杨晓龙在家访结束后与同行的妻子鲁旭宇商量,“这个孩子,我们认了。”

杨晓龙的家庭,第一次与贫困山区结合得如此紧密,有了一对一的帮扶对象。这也是4岁女儿第一次进入贫困山区、参与父母的爱心援助活动。“爱心背包”活动发起8年以来,上至近90岁的老父亲,下至4岁的小女儿,这个家庭举全家之力,投入到了支援山区师生的公益活动中来。

一个承诺:

“我还会再来,尽我能力”

杨晓龙记得,“爱心背包”的缘起,是2009年2月份,夫妻两人自驾去云南的经历。途经甘洛县时,当地朋友带他们去看了坪坝乡磨子沟村。车停在山外,徒步4小时后一行人才进了山。进山一看,没有公路、没有自来水、没有手机信号,刚刚通上电。唯一的村小只有唯一的老师,给所有年级的孩子上所有课程,学校的3间瓦房已经是村里最好的建筑。

“我还会回来,尽我们的能力来帮助。”离开时,杨晓龙承诺道。当年端午节,杨晓龙约上一帮喜爱户外游的朋友们,就开始了自驾送物资的征途。最初进山时,还是提前托口信,村民们牵着骡马到公路上来接运物资。

这次回去后,户外游的QQ群改了名,叫“爱心背包”。8年以来,爱心背包团队从最初的13人发展到现在的近900人,成员来自重庆、广州、上海等地,凉山州甘孜州巴中市等地近30所中小学超过6000人次师生得到教学物资、生活用品等捐赠和送医送药、支教助学等帮扶。

一种传承:

“全家参与,是家庭传承”

“爱心背包”不仅是杨晓龙背负的责任,也驮在全家每个成员身上。8年以来,随着团队人员和事务的增加,鲁旭宇一直在本职工作之外,利用业余时间承担团队的财务工作。每年杨晓龙上高原、进山区时,她也从不落下,直到怀孕才暂停。

但今年,杨晓龙全家齐齐整整地出现在了四洼乡,包括4岁的女儿。“由于堵车,开了1天的时间才到,回来时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杨晓龙说,女儿虽小,已经意识到父母在做的事情,是帮助别人。见到藏族小朋友,还能唱出在幼儿园学的儿歌。

“除了物资的资助,我们需要与山区的孩子在情感上交流和沟通,这也是我带全家来做公益的一个原因。”杨晓龙说,“爱心背包”每次进山一定会带上帐篷、睡袋,一定要在村里住一晚,和孩子们做游戏、办活动、放电影、搞篝火晚会,让孩子们感受到情感的温暖。

另一个原因,则是基于家庭精神的传承。杨晓龙说,刚开始做“爱心背包”,近90岁的老父亲虽然不能亲自去,也拿出了自己的退休金资助山区孩子。他希望这种精神能在家庭中延续下去。 成都商报记者钟茜妮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新闻推荐

甘洛县阿兹觉乡阿兹觉村成功避让崩塌灾害

本报讯7月7日23时30分,甘洛阿兹觉乡阿兹觉村乌格崩塌(预案点)发生了崩塌灾害。灾害规模达100-150立方米,造成公路及配套设施、35KV输电线路、苏雄电站围墙、四川路航建设工程有限公司G245线甘洛...

甘洛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甘洛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带4岁女儿进藏家访 90岁老父也出钱 全家背上“爱心背包”)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