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洛县吉米镇呷洛村采访时,我们了解到了该村的易地扶贫搬迁不仅仅只是针对贫困户,而是全村安置。
整村安置需要的资金不是一个小数目,钱从哪里来?甘洛县的答案是: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通过流转增减挂钩节余指标的方式筹集资金。
4·20雅安芦山地震发生后,甘洛县因此受灾。为让农村受灾居民实现重建美好家园,重新住上好房子、安全房子,甘洛县积极向省国土资源厅争取政策支持。经过努力,省国土资源厅下达甘洛县实施“4·20”芦山灾后恢复重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试点两批次。
正是这两个批次的项目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呷洛村等一批贫困村因此受益。
我们被甘洛的工作魄力震撼,被甘洛的工作精神感动。
而就在记者发稿前几天,四川省又出台了《四川省进一步深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改革助推脱贫攻坚的意见》,要求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必须有偿承接贫困地区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完成省里下达的任务数后,才能使用正常年度用地计划。
这无疑是又为贫困地区推进脱贫攻坚打开了一扇“窗户”。
当前,正是凉山州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从国家层面到省级层面出台了许多支持政策,是各种政策叠加的机遇期。州委多次要求,要认真研究政策、吃透政策、用好政策,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和省“大盘子”,充分发挥政策叠加优势。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不是第一个支持政策,相信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如何用好用活国家、省特殊支持政策;不让“吃透政策、用好政策,发挥政策叠加效应”停留在口头上,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新闻推荐
本报讯“你们在村上施工过程中,遇到有乡镇干部和村组干部存在吃、拿、卡、要的,要及时上报相关部门,不要助长这种歪风邪气,我们发现一起处理一起,绝不姑息。”5月9日,在甘洛县彝家新寨基建推进及项...
甘洛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甘洛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