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上午9点,从甘洛县城出发,汽车沿着弯曲的山路不停向前行驶。
透过车窗向外望去,目光所至之处,漫山遍野的翠绿沐浴在春日的暖阳下,处处散发着勃勃生机。
经过两个半小时的车程,记者到达此行的目的地——甘洛县阿嘎乡格古村,一个今年要实现整村脱贫摘帽的贫困村。
格古村位于甘洛县阿嘎乡东南部,距县城43公里,辖4个村民小组,是一个彝族聚居村,全村总户数共181户616人(常住户94户359人),其中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51户226人,前两年已脱贫12户55人,现还有贫困户39户171人。
据格古村第一书记石顺国介绍,格古村的致贫因素主要有交通瓶颈制约突出、居住条件极为简陋、产业发展严重滞后、公共设施较为薄弱。
这样一个地处大山之中、以传统农业为主导的村子,今年要实现整村脱贫摘帽,其难度可想而知,贫困群众的安全住房建设得怎么样?助农增收的产业有哪些?“四好”创建开展得怎么样……
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记者随着第一书记石顺国走进了格古村。
贫困户全部纳入易地扶贫搬迁安置
刚走到村委会的时候,就看到在离村委会不远的地方有一处工地,工地上机器轰鸣、建筑工人在认真忙碌着。
“那就是我们村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点,一共规划了21户。“石顺国见记者停下了脚步,用手指着工地介绍到。
“不是39户贫困户吗?怎么才规划了21户易地扶贫搬迁?”记者问。
“格古村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39户171人不实行统一安置,21户97人选择在行政村内安置,18户74人选择在县城周边及其他乡镇自主分散建房,因此我们就按照21户来进行规划。”石顺国回到。
走进工地,记者看到21户搬迁户的新房已经初具雏形,有的第二层已经开始封顶、有的正在修第二层,进度最慢的也已经修好了第一层。“根据规划,这些房子今年6月竣工,别看现在进度有一点差距,但是绝对不会影响这些易地扶贫搬迁的贫困户在新房子里过火把节。”施工方负责人拍着胸脯说到。
记者随便选择了一栋房子,走进一看,虽说还没有修完,但是房子的基本格局已经明晰。客厅、卧室、厨房、畜圈、卫生间等功能区无一落下。
“这一栋房子是3人户的户型,面积74.89平方米。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我们设计了4种户型,除了三人户的户型以外,还有两人户户型、四人户户型、五人户及以上户型,面积从50平方米到119平方米,两人户、三人户为一层,四人户、五人户及以上为两层。”石顺国说。
据介绍,格古村易地扶贫搬迁实行的是一户一宅方式安置,在土地自行协调的情况下,允许预留续建空间等办法,由搬迁对象今后根据自身经济条件改善状况和实际能力自主决定是否扩建,但最大不得超过200平方米(含现建和将来待扩建面积),在未稳定脱贫前,不得自主举债扩建。
“格古村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充分考虑了防震抗灾因素,按照8级抗震设防要求,充分利用地方材料,结合辅助用房及院墙,形成错落有致的建筑整体。具体建设按县规建、质监、防震减灾等部门的行业标准执行。”施工方负责人告诉记者。
(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5月9日,记者从甘洛县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佛山市将组织企业到甘洛举办现场招聘会活动,共有15家79个岗位2259人用工需求可供选择。为深入贯彻落实四川省、广东省东西扶贫协作座...
甘洛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甘洛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