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的果园,红红的苹果挂满枝头。
大家忙着将苹果装箱,运往云南。
红顶白墙,漂亮的大堰沟民居。
“中国高原生态苹果第一村”盐源大堰沟村,今年大打旅游牌,最大限度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将苹果产业和乡村旅游业结合起来,成为了今年吸引大家前往的一大亮点。近日,新报记者在大堰沟村苹果园看到,苹果树上挂满了红艳艳的果实,果农们正忙着采摘、装箱。一辆辆大卡车停在村道上,等着把这些甜香诱人的苹果运往全国各地,好一派忙碌的景象。
种植大户收入过百万
“今年大堰沟的苹果大丰收,苹果又红又大,而且价格也好。”一说到苹果,大堰沟村村支部书记罗杰的脸上写满了笑容。
罗杰介绍说,今年村里几户人家卖苹果收入上百万元,大部分村民的收入也在50万元以上。
为了采访苹果种植大户李加才,我们驱车来到山边的苹果园,沿着公路蜿蜒而上,满眼的苹果树上挂满了果实,村民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路边停放着一辆大货车,两位村民正把装好箱的苹果往车厢里搬。货车旁,十几位“娘子军”,正坐成一个长排,有序地忙碌着,先将从树上摘下来的苹果按照大小进行分类,蒙上保鲜纸后装箱,箱子一般分三层,每一层都整齐地放着新鲜的苹果。
正在装苹果的沙大姐很热情,她是盐源本地人,每年的7月到11月,她都要到大堰沟村打工,将采摘的苹果进行装箱。大家有说有笑地工作着,一见到记者走过去,都忙着递上又红又大的苹果。
今年58岁的李加才,是大堰沟村9组居民,他经营着70亩的苹果园,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早就给他的苹果下了订单,远的是上海客商,近的有云南客商,今年定下了近3000吨苹果,按每斤苹果的收购价格2到3元,粗略一算,李加才今年的苹果收入就过百万。像李加才这样的苹果种植大户,在大堰沟村还不少。
“糖心苹果”新鲜运全国
“这车刚收上来的苹果要发往云南,今年准备发50车,每车都是20多吨。”来自湖南的刘老板正在指挥着苹果装箱,刘老板介绍,自己已经连续几年在大堰沟村收苹果了,苹果一装满,就将迅速地运往目的地,最大限度上保证苹果的新鲜,让云南人也能吃到甜脆的盐源苹果。
大堰沟村村长罗宗国介绍,全村种植高原苹果12200亩,产量6500万斤,产值8125万元。早在9月份,大堰沟村的苹果就几乎被定光了,只等人去采摘,装箱,运往全国各地。
作为一村之长,罗宗国为了打开大堰沟村苹果的销路,曾带着苹果样品走过很多地方,足迹遍布成都、云南等地。他当着客户的面,把苹果切开,客户无不拍手称赞,“糖心苹果”果然名不虚传。
苹果+旅游 吃玩两不误
今年,大堰沟村还打出了旅游牌,凭借“中国高原生态苹果第一村”的美誉,加上是西昌到泸沽湖的必经之地,最大限度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将苹果产业和乡村旅游业结合了起来,成为了今年吸引大家前往的又一大亮点。
独幢式的农家田园民居,掩映在飘香的苹果林里,游客可以亲手采摘苹果,体验劳动的快乐,享受田园生活的乐趣。同时,游客还可到帐篷营地感受野营的乐趣,绿色无污染的农家菜,只等游客细细品味。
“四全”实在
廉政文化建设新招不断
本报讯 近年来,甘洛县在开展廉政文化“八进”活动中,突出针对性,注重群众性,发挥前瞻性,廉政教育真正做到入目、入耳、入脑、入心,实行廉政文化“全渗透”、“全覆盖”、“全展示”、“全天候”,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廉政文化实施“全渗透”。甘洛县纪委着力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经常教育提醒,对新提任的科级干部组织集体廉政谈话,进行廉政知识测试。为防止集体廉政谈话“走过场”,县纪委事先根据廉政谈话所涉及的党纪条规、应知应会廉政知识等专门设计了“党风廉政知识测试卷”,由参加谈话的干部当场填答。
廉政文化实现“全覆盖”。依托甘洛政府网、甘洛外宣网等县级官方网站,开设作风建设、党务公开、廉政教育等栏目,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增强了廉政宣传教育的直观性、灵活性和互动性。同时,在逢年过节、干部提拔等重要节点向党员干部发送廉政短信息,赠送“廉礼”,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
廉政文化实行“全展示”。今年以来,该县举办了廉政文化书法展,让广大党员干部在欣赏美的同时,接受廉洁文化的熏陶。同时,大力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不断丰富廉政文化建设内涵。
廉政文化保持“全天候”。延伸“八小时监督圈”,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家庭牵手筑廉活动。向乡科级干部家庭发放致家属的一封信,发放了廉政倡议书,签订了廉政承诺书。引导干部家属算好政治账、经济账、家庭账,把好“家门”,守好“后院”,维护好家庭幸福。
本报记者 吉乃衣布子
新闻推荐
千里音讯民警牵 60年分别重相联 甘洛县公安局帮助群众联系其久别同事
10月29日,甘洛县公安局经过不懈努力,寻找到了贵州省贵阳市市民刘金才失联60年的同事刘福贵先生,使多年失联的两位老人取得了联系,受到了两位年迈老人的真诚感谢。10月25日,甘洛县公安局办公室民警王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