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凉山发展底色。
一直以来,凉山州以“生态立州”为总纲,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领下,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之中,为凉山发展注入“绿色能量”。
数据显示,去年,全州优良天数比例为98.4%,综合指数在全省排名第三;全州5个国考断面、4个省考断面地表水水质优良率为100%;全州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需要久久为功的系统性工作,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一劳永逸,必须以法制作支撑,持之以恒深入推进。为此,凉山州始终坚持做绿色发展的“加法”、污染治理“减法”,不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日臻完善。
牢守底线 汇聚“绿色合力”
绿色发展,带给凉山实实在在的经济社会增长效益。
凉山州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底色愈发靓丽,不断展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成效、新变化、新亮点。
“把推进绿色发展融入转型跨越、脱贫奔康的全方位和全过程,以生态建设为先导,统筹推进全域生态文明建设。”守住金山银山,让青山常驻、绿水长青。靶向这一目标,凉山思路清、举措实,着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制度体系,用制度推进建设、规范行为、落实目标,确保生态文明持续健康发展。
去年,是凉山州生态环境建设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年。步履铿锵的凉山,走出了一串串可圈可点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绿色足迹”。
这一年,凉山生态环境系统守住生态与发展两条底线,履职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加强自然保护区保护力度。牵头国土、林业、农牧、水务和规建等部门,对全州自然保护区、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边界相关数据、范围和违法违规情况进行核实。同时开展自然保护区专项执法检查及“绿盾2017”专项行动问题整改“回头看”,整改完成率达93.15%。
——严格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既高效服务凉山州重大项目推进,又严格环评把关,全年共审批项目55个,项目总投资108.09亿元,其中环保投资2.32亿元。
——全面加强环境监管执法力度。2018年全州共下达环境行政处罚决定书259件,处罚金额1788.35万元,其中查封扣押2件,限产停产26件,移送拘留3件,查获涉嫌环境污染犯罪1件。
——有序推进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根据国家、省、州下发的名录底册,各县(市)通过拉网式排查,将全州2129家工业企业和产业活动单位、288家规模化畜禽养殖、137个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28台生活源锅炉,380个入河排污口纳入普查对象,并通过了国家的最终审核成功入库。
重拳出击 开展“绿色行动”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凉山人共同期盼。民之所望,便是政之所向。夯实生态环境基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由此成为凉山绿色发展的主旋律、主基调。
在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凉山始终坚持建章立制问责严惩,构筑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一项项雷霆出击的专项行动,持续保持了严厉打击生态环境污染的高压态势。
凉山动真格、出实招,不断织密环境监管铁网,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不手软、不姑息、严厉惩治,对不作为、慢作为加强问责追责,毫不留情,筑起了一道生态安全屏障。
在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中,重点推进西昌钢钒焦炉煤气精脱硫改造等33个工程减排和结构项目实施,有力削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实施全州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综合防治,督促7家涉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重点企业开展整治工作。开展全州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第一轮更新工作,全面摸清大气污染源排放情况。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专项整治和综合督查,严厉打击偷排漏排超排等环境违法行为。
在不断强化水污染防治中,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州684个地下油罐改造任务已完成503个,西昌、德昌、会理、会东、宁南、冕宁6县市已建成7个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10个彝区县和木里县正加紧实施。同时,提前完成国家督查组交办的20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问题整改工作,累计投入资金3580.6万元。
在稳步推进土壤污染防治中,积极推动凉山州受污染农用地、污染地块、历史遗留尾矿库等治理项目实施,有序推进土壤环境风险管控试点区建设。启动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目前已全面完成346个企业用地基础信息建档工作。开展土壤风险源排查工作,共确定39个省控、65个州控土壤污染重点监控企业。
问题整改 掀起“绿色风暴”
凉山州始终把抓好中央、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坚持底线思维,坚持问题导向,动真碰硬、一抓到底,全力以赴推动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
(下转02版)
新闻推荐
一以三百里安宁河之水淘洗出一方水土的姓名镶入大凉山南门之楣照看人间进出。这就是——德昌。...
德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德昌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