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新闻 西昌新闻 德昌新闻 会理新闻 会东新闻 宁南新闻 普格新闻 布拖新闻 金阳新闻 昭觉新闻 喜德新闻 冕宁新闻 越西新闻 甘洛新闻 美姑新闻 雷波新闻 盐源新闻 木里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凉山州 > 德昌新闻 > 正文

引言:

来源:凉山日报 2017-06-25 00:00   https://www.yybnet.net/
西昌市月华乡高标准农田示范点。

凉山,大自然千百年的伟力造就的一片神奇的土地。

高山巍峨,江河纵横,幅员广阔。

这里,资源丰富,被称为攀西聚宝盆;

这里,气候多样,聚集起从亚热带到亚寒带的各类气候特征;

这里,土地多彩,6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集合起了从河谷平原、高山台地等各类地形地貌和土地形态。

这里是我国民族自治州快速发展的地区,各类经济指标高居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前列;

这里是四川省发展后劲充足的地区,坐拥丰富的资源,面向灿烂的未来。

这里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但同时又是全国集中连片贫困程度深的地区。

凉山儿女,就是在这样一片土地上,求真务实,开拓创新。

在这片土地上,

土地资源保护——全州上下精心地呵护着这片土地,探索出了民族地区的土地资源保护之路;

地质灾害防治——将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生命工程”和“民生工程”,虽属全国、全省地质灾害最高发、最易发、最频发地区,凉山却编织出了一幅“守护生命”的责任体系、工作网格。

矿产资源开发——秉持优势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的理念,让这片富饶的土地为发展尽力,为未来奠基。

在这片土地上,凉山国土资源开发与保护正在砥砺奋进,科学发展。

土地整治——

让大地更丰裕

凉山,6万多平方公里的幅员面积,是四川省行政区域面积第三大的地区。是四川省土地后备资源第一大州,四川省土地地质地貌最复杂的地区之一,四川省光热资源最好的地区。

凉山,土地综合整治,潜力巨大,前景广阔的!

全州耕地面积871.6万亩,其中乌蒙山八县381.42万亩,占43.76%。纳入规划的适宜开发土地后备资源160万亩,可补充耕地79万亩。可用于整理的农用地面积400万亩,预计整理后可补充耕地36万亩,合计115万亩。

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建设高标准农田,让贫瘠的土地肥沃,让肥沃的土地平坦,让平坦的土地开阔。

以项目为载体,建立“政府主导、国土搭台、部门联动、统一规划、统筹资金、村民参与”,土地综合整治不断取得新成效。

创新推进,土地综合整治与彝家新寨、藏区牧民新居、美丽乡村建设综合一盘棋,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同步展开,事半功倍。

西昌中坝乡,土地综合整治,描绘出美丽农村新景。

大中村、麻地村两个村土地整理项目总面积26126.6亩,建设规模11749.45亩,预计新增耕地743.33亩,总投资1249.93万元,受益16个村民小组,3904人。

“田成方、渠成网”,土地整理后,大量原本零碎的土地经过平整后形成规模效应,当地主产的洋葱一亩能产1万多斤,收益近8000元。

农业企业、农业合作社也看中大中村、麻地村的“新土地”,看中了整理后的土地发展规模农业的前景,他们来到中坝,向当地农民租赁流转土地。

土地整理为村民带来了更高的经济收益。

中坝,是凉山土地综合整治的一个缩影。在全州土地整治的项目区内,“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在推进,零散的农田、田坎沟渠和田间道路在归并,管灌、滴灌、喷灌配套成系,机械化作业开进了大田,优质的耕地在增加,高标准农田在伸展……

凉山现代规模农业的雏形,已经在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区里露出尖尖角!

土地增减挂——

新农村的新乐章

如今,走在德昌县小高乡安宁村的田间道路上,放眼都是绿油油的景象。另一旁的集中安置区里,群众安居乐业,欢声笑语。

2010年,安宁村还是安宁河畔一个极其普通的村落,房屋破旧、零星、分散,宅基地面积大,利用率不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差,这不仅浪费土地、影响环境卫生,而且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短短几年,安宁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撬动这一变化的杠杆,正是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

城镇建设用地紧张,农村发展缺少资金,一直是困扰凉山州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难题。

如何破解难题?

2011年,凉山州以德昌为试点,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通过城乡建设用地“一增一减”,减掉了利用率不高的农村宅基地,增加了农民可耕种的面积,同时还获得了城市建设用地指标。由此,破解了城市建设用地紧张、新农村建设资金紧缺这一系列矛盾。

德昌县小高乡安宁村辖4个社650户2016人,有耕地4291.97亩。为更好地释放增减挂钩政策红利,2012年州国土资源局和德昌县,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为依托,把若干农村建设用地和城镇建设用地地块优化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按照政府投资,农民受益”的思路,整合资金,经过1年半的努力,投资1.56亿元拆除宅基地255.56亩,整理土地4291.97亩,建成别墅式农家新居348套,集中安置1392人。实现了居住集中化、农业工场化、基础便利化、服务完善化、环境优美化,成为全州第一个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带动型典范新村。

更深层的变化是,通过增减挂钩和土地整理,将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结合在一起,助力建起了一片社会主义新农村,带动发展了一批新兴现代化产业,也促使形成了发展新观念。

以德昌小高经验为蓝本,凉山州共争取省国土资源厅立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10个,批准挂钩周转指标5362亩,涉及西昌、会理、德昌、昭觉、甘洛五县市。而土地增减挂钩小高模式也成为了全省推广的经验。

体系建设——

筑起“生命屏障”

凉山地处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结合部位的高山峡谷区。境内地形复杂,江河纵横,是全省地质灾害最高发、最易发的主要地区之一。

看守、速报、应急调查、日报告、周报告、旬报告、月报告等汛期地质灾害防治的各项工作制度,最大限度做到了信息畅通、报告迅速、处置及时。

进入雨季后,全州也进入了非常值守时期——严格 “汛期值班、险情巡查、灾情速报”三项制度,对外公布值班电话,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和领导带班制度;强降雨期间应急、气象、国土、水务等部门坚持会商制度,认真分析研判雨情水情,畅通气象预警信息发布渠道,确保预警工作不留缝隙。

建立起群发短信预警信息平台。收录了州政府及各县市领导,各县市国土资源局领导及值班人员,州级地灾成员单位领导等应急联络1090余人电话,州地灾办通过群发短信预警信息平台及时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信息。

…………

一套适合凉山实际的凉山地质灾害防范体系,在时刻保护着这片土地。

在高山峡谷间,建起了泥石流拦挡坝,滑坡山体被“加固”,灾害危险区竖起了警示牌,应急避险卡送到家,监测责任明确到人……

在6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构筑起了“州、县、乡、村、社、点”六级监测预警联动体系,逐点落实了防灾责任人、监测责任人和专职监测人,建设起了一张看不见的安全网。

学校学生地灾防范演练、各类地质灾害知识培训……另外一张安全网在人们的思想中编织。每年,全州各县市平均每年要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近千场次,培训人员近十万人次,组织开展应急避险演练近3000点次,参加演练人员近14万人次。

截至目前,州及各县市已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督导检查174次,共1671人参加了督导检查工作。

凉山正全力以赴,为群众筑起“生命屏障”。

脱贫攻坚——

则约沟的前世今生

2012年8月31日,喜德县遭遇特大洪灾,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灾后重建任务十分繁重。面对灾难,国土资源部门如何有效作为?如何帮助灾区群众重建家园、恢复生产促长远发展?

国土资源部、省国土资源厅、州国土资源局及喜德县,在则约沟创新地质灾害防范实践,以地质灾害治理防范抓手,以农业发展,农村进步为方向,绘就出了则约沟全流域治理,全流域发展的小流域地质灾害综合治理与农村经济发展同步推进的蓝图。

州国土资源局是对口联系喜德县则约乡脱贫攻坚的帮扶部门。面对长期以来则约沟流域频繁发灾危及群众,导致群众因灾致贫、因灾返贫的现状。州国土资源局主动作为,高位思考,把地质灾害治理与农村经济发展通盘谋划,一方面彻底治理则约沟灾害频发的问题,另外一方面,通过小流域治理,通盘谋划则约乡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州国土资源局组织编制的《则约乡小流域综合治理整村促进扶贫攻坚工程方案》和《喜德县则约乡石门村、则约村、前进村5354亩的土地整理项目施工设计方案》,工程预算约1.6亿元。

这是一个全面推进则约沟流域经济发展、地灾治理防治的创新思考和规划。规划以国家全力推动脱贫攻坚的政策机遇,有效整合国土资源相关业务和政策推进脱贫攻坚,探索形成了喜德县则约乡“则约沟小流域综合治理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整治整村推进脱贫攻坚”的工作思路。方案得到了国土资源部、省国土资源厅的大力支持。

2015年,国土资源部将喜德县则约乡列为部***联系点,要求凉山总结经验持续推进,并于同年12月与凉山州国土资源局、喜德县则约乡人民政府签订了《***合作协议》,给予了80万元资金支持。同时,决定从2016年起一直到2020年,每年再给予100万元左右的资金支持。产业支持持续跟进。

今天,站在则约沟,从则约沟向南方的高山处延伸,21公里的沟域、102平方千米的作业面积中,已完成工程投资1.2亿元。一座座矗立锯齿高坝,挡住了可能来袭的泥石流,29287米人畜饮水工程的建设,让海拔2750米至1810米的则约沟沿线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条件得以彻底改善,下游农业产业化发展有了依托。

2015年,国土资源部向全国推广凉山喜德则约沟小流域地质灾害综合治理经验。

新生态——

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要求整合财政资金推进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未来十年,凉山将与攀枝花市携手合作,共同启动长江上游攀西金沙江-安宁河谷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方案,旨在加快推进山水林田湖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程。

《实施方案》有“三大工程体系”的支撑。遵循可持续发展、资源永续利用的原则,按照“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发展要求,主要规划部署了山林生态治理保护、水环境生态保护修复、农田生态修复提升三大工程体系13个方面38类生态保护修复项目。

《实施方案》的技术路线坚持“一统筹二整合三构建”。即以流域为单元统筹布局治山、治水、治土、护湖、兴林措施,用多规合一整合区域修复、治理工程;靠整合资金精准发力;构建山体修复综合体系实现青山,构建河流修复综合体系实现绿水,构建农田综合修复体系实现良田,使项目区山水林田湖真正成为生命共同体。

凉山州、攀枝花市按照“联合一体化规划建设、全流域综合治理,探路前行、创新推进”的思路,力争通过10年左右的时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360平方公里以上,整治坡耕地40万亩以上,新增供水量1.58亿立方米、有效灌面41万亩以上,林草覆盖率达80%,努力把攀西金沙江——安宁河区域建设成为中国流域生态经济创新示范区、区域经济战略转型支点区、农文旅融合发展的阳光走廊,打造成中国最具特色的山水林田湖生态文明建设样本。

新嬗变——

绿色矿业新概念

凉山,我国矿产资源富集区。103种矿种,30处大型矿床,78处中型矿床,成为凉山经济的支柱产业。

在凉山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今天,绿色矿业——一个新的矿业产业发展理念开始进入凉山,成为凉山州决策矿业产业发展的基本思想。

凉山矿业,开始新的嬗变。

思路:近年来,凉山州紧紧围绕节约集约开发资源的总要求从根本上转变资源管理方式,树立绿色开发理念,构建以大中型矿山为主,中小矿山协调发展,实现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开发的思路,促进了全州矿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行动:着力抓好规划编制。针对资源“家底”不清、规划滞后等突出问题,始终把科学规划作为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结合产业发展规划,围绕攀西钒钛磁铁矿、稀土、磷、玛瑙矿等重要成矿区带,着力优化矿业权布局,科学编制完成了第二轮、第三轮《矿产资源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为科学指导矿产资源开发奠定坚实基础。

着力:抓好整治整合。州政府成立以州长为组长的矿业秩序专项治理整顿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以县市政府为主导,经信、公安、国土、环保、安监等部门各司其职,乡镇、村组齐抓共管的联合执法监管体系,构建长效机制,推进常态化监管,规范了矿业开发秩序。针对煤矿、稀土、铅锌等矿山规模小、分布散等问题,持续推进矿产资源整合工作,稀土矿采矿权由18个整合到7个、煤矿采矿权由21个整合到10个。

发展:生态至上,绿色发展。近几年来,凉山矿业绿色发展明显提速,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深入人心,绿色矿山自2010年正式建设以来,在试点推进和建设过程中,以凉山矿业股份、会理铅锌股份有限公司、重钢太和铁矿等为代表的企业彰显了示范引领作用。2015年11月,凉山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拉拉铜矿国家被正式命名为第二批国家级绿色矿山。

新闻推荐

小高镇营造“民族团结一家亲”浓厚氛围

本报讯在德昌县召开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性工作推进会之后,小高镇高度重视,立即行动,并于6月13日召开全镇干部职工会。会上,镇长周毕生传达了会议精神。镇干部认真讨论,提出了贯彻落实意见。镇党...

德昌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德昌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引言:)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