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昌县永郎镇,滔滔安宁河水穿流而过,丰富的水热、土壤资源让永郎成为远近闻名的富镇,桑椹、甘蔗、烤烟、香蕉等农特产品享誉州内外,当地群众生活富裕祥和。在下辖的5个行政村中,处于二半山区的虫园村是唯一的一个少数民族聚居村和贫困村,2016年全村有建卡贫困户47户,贫困人口179人。由于多年来基础设施的滞后,交通薄弱,以及缺水问题显著等各方面原因,使全村产业及经济发展缓慢。
自***启动起来,在德昌县各级党委政府的倾力帮扶下,全村基础设施焕然一新,新居、新路、新水渠昭示着村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全面改善;全村产业发展节节攀高,桑椹、烤烟、畜牧饲养产出丰厚,加上组织务工等收入,村民腰包终于鼓了起来。在2016年底,全村终于实现了脱贫,摘去了贫困的帽子,虫园村进入扶贫巩固阶段。
严开顺一家:
重拾信心迎来美好新生活
对于精准脱贫来说,付出最多的是各级党委、政府及帮扶干部,而感触最深的,是实实在在得到实惠的老乡们。今年刚满50岁的严开顺家住虫园村3组,他是全村贫困户脱贫的显著代表。5月10日,记者从村委会继续驱车前行,宽九米的水泥村道直接通到他家门前。
道路两旁的桑椹刚刚成熟,果实硕大饱满,严开顺正顶着正午时分的烈日采摘桑椹。他的身材高大结实,常年的劳作让肤色晒得黢黑,年逾半百的脸上有着岁月雕刻的痕迹。
“***对我们老百姓,不仅是给生活打开了富裕的大道,更多的是让我们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严开顺一边感叹一边将记者邀请到正在建设的新房中“做客”。过去一家人住在年岁已久的土房中,生活条件简单,环境简陋。而当前通过政府的建房补贴和无息贷款,严开顺家将面积299平米的两层小楼建立起来。高大宽敞的楼房钢筋水泥高高耸起,红砖青瓦整齐排开,一家人忙活着建设,期盼着早日住进新房,场面温馨和谐。
在严开顺家,他回想起过去两年扶贫过程中发生的点点滴滴,即感动又幸福,滔滔不绝地向记者讲述起来……
他们一家有四口人,家中两亩地,主要种植桑椹、甘蔗。在过去,由于全家人的勤劳打拼,家庭条件一直不错。但是,在2012年大儿子突然得了重病,前前后后在成都等地大型医院求医问诊,花销近40万元,不仅将多年的积蓄付之一空,而且在外负债累累。
“家里的猪羊牛全部卖完了,能够换钱的家电也变卖了,庆幸的是儿子终于康复,但当时家里几乎一贫如洗,就连吃饭都成问题……”严开顺说,***开始后,家中因病返贫被定为了扶贫建卡户,在此后的两年时间里,一系列的扶贫政策落实到位,帮助他们一家度过了最为困难的时光。
为了支持村民发展产业,虫园村为每户贫困户送来了良种母羊,严开顺和大儿子分别分得了两只,同时家中又筹钱再购买了十只羊,原本已经“空”了的畜牧再度被发展起来。到2016年底,严开顺家中的羊群已经达到30只。“现在光羊就管三四万元,而且羊群还在不断地增多,这是我们一家人发展产业的底气。”2016年8月,永郎镇组织劳务技能培训和夜校学习电工、焊工等技能,并在一个月后组织贫困村民外出务工。仅此一项,严开顺和儿子每个月收入又增加5000多元,生活质量获得了保障。
与此同时,虫园村基础设施的建设跟进,全面解决了过去交通及用水的问题。以前,严开顺家自己接水管,连到1500米以外的永进八队。由于路途较远,水管经常出问题,有时候饮水不得不步行前往水源地挑回来喝,给生产生活造成了诸多不便。“现在4.4公里的引水沟渠已经建立起来,我们用水再也不用一大早便去排队打水了。”
2016年,严开顺家的桑椹、甘蔗大丰收,加上务工全家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生活水平得到了全面提高。而近年,加上饲养猪羊的收入,预计还会再提高1万。“是***帮助我们重新拾起发展的信心和动力,我们确信未来的生活还会越来越好。”严开顺说。
魏正友一家:
生活变化翻天覆地
采访中记者深深感到,每位贫困户从贫穷到富裕,都经历着不同的故事。他们的贫困原因不同,帮扶手段也截然不同,但归根结底都指向同一个目的:先脱贫后致富再奔康,过上幸福美满的日子。
65岁的老人魏正友是傈僳族聚居地金沙乡王家坪村的村民,因为他身患残疾,缺乏劳动力,过去几乎没有产业收入,家中仅有2亩水稻由妻子耕种。全家6口人,年收入仅有1万元,加上要供养孩子读书,多年来一家人舍不得购买一件新衣。
老人朴实而真挚,与人交谈时他最爱说起***中得到过的帮助和生活上的改变,在魏正友的家中,他拿出厚厚的收支记录薄给记者看,里边清楚地记录着某年某月残疾补贴50元,低保六口人补助950元,种植早熟蔬菜收入3000元,养护公路3500元……2016年实现纯收入27450元,人均纯收入4575元……
经过扶贫的帮扶,魏正友不仅在村中被安排了巡山护林员和管养公路的工作,产业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得到了省农科院专家的技术指导,种植了早熟蔬菜等卖价好的新农产品,多项帮扶举措的叠加,让全家人生活条件逐步富裕起来。
在D级危房改造项目中,他住进了占地85平米,三室一厅的新居。老人高兴地说,他人生的前二十年住的茅草房,后来住了土墙房,没想到年过半百还能住上漂亮的混凝土砖瓦房。今年1月20日,家里购买了彩电和电动三轮车,种种条件的变化显示着生活越来越好。
当记者问起老人如果今年收入更多会做什么时,他乐呵呵地说:“买猪,买羊,买家电,把板栗、核桃种好,过年了再一人来两套新衣服……”因为脱贫攻坚,他的晚年生活无比地幸福。
文/图本报记者 但华民 张鹏
新闻推荐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携手凉山 引建青蒿基地 开发核桃青皮酒 打造“大凉山”地道中药材品牌
编者的话:精确扶贫特别是生产脱贫是贫困地区增加农民收入最现实、最直接、最有效、最可持续的支柱产业。凉山州“1+X”林业生态产业战略是朝阳产业,是扶贫脱贫的重要支柱和建设美丽凉山的...
德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德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