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新闻 西昌新闻 德昌新闻 会理新闻 会东新闻 宁南新闻 普格新闻 布拖新闻 金阳新闻 昭觉新闻 喜德新闻 冕宁新闻 越西新闻 甘洛新闻 美姑新闻 雷波新闻 盐源新闻 木里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凉山州 > 德昌新闻 > 正文

新农村理念 新致富思路 布拖的村庄更美了

来源:凉山城市新报 2016-08-15 23:27   https://www.yybnet.net/

7月的布拖县特木里镇民主村,天湛蓝如海,云洁白如雪,天蓝色的琉璃瓦泛着耀眼的光泽,笔直的水泥路直达屋门,60多亩蔬菜大棚明亮大气,村里的大棚地,成为了城里的“菜篮子”。

而迈进乐安乡的火灯村,特色产业附子长势喜人,绿得冒油,村庄在杨树的掩映下,错落有致,整齐干净,不知名的小河环村而过,呈现出一幅依山傍水的田园村庄画卷。

两个村,都是布拖具有代表性的新农村,也是有着强大发展潜力,特色凸显的村落。

一切的改变,源于传统种养业向新型种养业的转型,“产村相融、和谐发展”的新农村理念,正在布拖坝子里迅速铺开,先进的理念决定村庄的出路,这点,在民主和火灯村显得尤为重要。

利用区位优势 

抓好“菜篮子”工程

“坚持‘产、加、销、扩\’产业发展思路,利用城乡结合部优势,大力发展高山大棚蔬菜种植、肉牛养殖、木材加工等特色产业,促进村民增收。”特木里镇党委书记沈中华思路明晰。

2014年6月18日,是让民主村村支书吉尔子且记忆深刻的日子,在县政府和省科协的资助下,12.5亩的第一批大棚蔬菜建成,刷新了布拖高寒山区大棚种植的空白。

“没种大棚以前,1亩地种洋芋和包谷,收入1000元,除掉成本和肥料,余钱不足500元。”吉尔子且说,“去年,20个大棚,一个大棚收入10500元,除干打净一个大棚纯收入6000元,20个就是12万元,11个入股村民每人分到1万元。”

布拖89%的面积海拔都在2000米以上,一年有一半的时间户外温度在10℃以下,是凉山州气温最低的一个县。每到冬天,这里几乎没有自产的任何新鲜蔬菜,食用蔬菜都要从西昌贩运,不仅价格高,而且经过长途贩运后,蔬菜的保鲜度、口感、营养均大大降低。

为了让该村早日脱贫,布拖县委、县政府在该村精心挑选了11户有劳力有文化的村民进行大棚试点,在村民和全体课题组人员的共同努力下,2015年该村大棚蔬菜上市销售,项目取得成功。

项目的成功让村民学到了技术,尝到了甜头,也让村民有了发家致富的决心。2016年初,该村争取到省、州、县三级的大力支持,配套筹资200万元。目前,建成约50亩100个大棚蔬菜基地,城里的“菜篮子”工程已然形成。

吉尔子且介绍,村民的收入中,在种植、养殖等传统农业收入只占约40%左右,大家一半以上的收入还来自于木材加工和服务业,村民都在积极拓展渠道,发展多元经济,寻求更大效益。

以特色产业为突破

壮大旅游业

“大力发展附子特色产业,打造火灯村附子示范基地,同时,依托乐安湿地,发展旅游业。”刚调整到乐安乡的党委书记李刚对于发展早有规划。

布拖县乐安乡火灯村位于布拖县东部,乐安乡西南部,距县城40公里,海拔2800米左右,火灯村的正面就是四川省第二大生态湿地——乐安湿地。

2015年,火灯村种植附子160多亩,亩产商品附子达到800至1200斤,每斤均价卖到7块5,总的卖到了100多万元,全村135户人家,种附子平均下来每家都有上万的收入,部分种植得多的人家,每户的收入则达到了三四万元。

今年,根据村支书马查阿俄一贯的经验,他估计火灯村大约种植了190多亩附子,然而,村委会主任和村两委的同志们经过一番摸底后告诉他,受去年附子大幅涨价的刺激,很多村民把房前屋后和田边地角都种上了附子,今年,全村的附子种植面积很有可能已经突破了300亩。

300亩,如果还能以去年7.5元/斤的价格进行销售,亩产1000斤,那就是200多万啊!阿俄支书不敢想象,但又忍不住不去想。

“‘公司+协会+农户’的发展模式,是推动火灯村中药材附子迅猛发展的关键,今年乐安乡8个村,共种植附子1320亩,积极打造‘中国附子第一乡\’。”乐安乡党委书记李刚说,四川佳能达攀西药业公司的入驻,对村民和公司都实现了双赢。

当然,除掉特色产业附子外,天然的乐安湿地将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空间。湿地总面积为21358.9公顷,位居四川省第二,其动植物资源丰富,每年都有数万只鸟类来这里繁衍生息,是水禽(黑鹳、黑颈鹤等)从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迁徙的重要停歇地。此外,乐安湿地与贵州省温宁草海、云南省大山包黑颈鹤自然保护区连成南北迁徙一线,每年冬季黑鹳、黑颈鹤、赤麻鸭等途经此地,是我国西南重要的候鸟栖息地。

“抓住现有契机,打造旅游业,将是乐安乡经济发展的下一个增长点。”乡党委书记李刚说。

本报记者 王德

发挥好科技

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

□田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设幸福美丽新村,需要充分发挥科技的力量,实现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农民优质从业,从而实现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凉山贫困地区,除了基础设施薄弱等短板外,还不同程度存在“刀耕火种”的落后生产方式。依靠这种生产方式种几亩地、放几条羊,一年下来收入当然微薄,也就难以实现脱贫致富。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转变观念、在科技引领。科技下乡活动,在凉山早已不是一个新名词。而在当前,更多的农技人员沉到了田间地头、更丰富的各种培训班方兴未艾。目前,凉山州2016年首批科技扶贫专项24个项目已进入实施阶段,覆盖了全州11个贫困县的48个科技示范村和240户科技示范户。

科技的力量,为凉山州农业产业发展和贫困群众脱贫奔康提供了有效途径。在会东县,参加过***挖掘机培训班的25名学员现在每月有5000元收入;在布拖县乐安乡火灯村,在农技人员的帮助下,附子产业鼓起了农户的腰包;在德昌县麻栗镇民主村,在农业专家指导下,农家种植的优质草莓出口到了国外……

在凉山的脱贫攻坚过程中,需要不断加大科技扶贫力度,扩大科技示范效应,强化科技创新能力。要强化“科技下乡”的作用,引导科技人员积极投身科技扶贫工作,带项目、带技术、带成果深入贫困地区,开展“一对一”科技帮扶活动,引导贫困群众树立勤学善用科学技术、苦干实干勤劳致富的良好习惯。要抓好内容更加丰富的科技培训,发挥好各级科协组织、各类培训学校和科普示范基地的作用,推广普及新技术特别是实用新技术,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的基本科学素质,用先进的科技知识,让贫困群众在家发展有办法、在外务工有地位。要实施一批符合当地资源优势的科技扶贫项目,围绕“建立完善科技服务体系”,提升贫困地区产业发展能力,推动科技扶贫项目、资金等要素向贫困地区集中,在“造血式”扶贫中强化科技作用,让群众实现持续增收。

新闻推荐

德昌总工会为全县140余名环卫工人赠送保温壶 喝上一口热水环卫工人心里暖暖的

喝上热水,心里甜滋滋的。本报讯“喝上一口热水,这个冬天将不再寒冷!”德昌县的环卫工人刘邦芬在领到县总工会赠送的2000毫升大容量保温壶后高兴地告诉记者。据悉,为了更好地落实对环卫工人的关心和关...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新农村理念 新致富思路 布拖的村庄更美了)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