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东县姜州镇民权村全景。
生意靠的是信誉
德昌县麻栗镇三合村村民代表 卢思思
生意靠的是信誉
“我家以经营板鸭为主,我妈妈姓肖,所以取名叫‘肖姐养鸭专业合作社\’,目前沿安宁河流域这条线已经有200多家成员了。”说起自家产业,卢思思言语中充满着自豪。
卢思思的妈妈是德昌县麻栗镇三合村的肖启学,这名字在当地已经出了名,因为肖姐卖的板鸭好吃,而且还要先预定,可谓远近闻名。本着健康、绿色的经营理念,肖启学都是拿青菜和玉米来喂食鸭子,每年销售的商品鸭至少3万只,其中板鸭就能达到2万只。
“家里的产业做大以后,板鸭销售市场逐渐变大,在四川境内的招牌名声也逐渐打响。现在全国各地都有卖,去年就已经销售到了北京、香港、台湾,最远的卖到了英国。”卢思思笑着说,“从我记事开始,我家就在卖鸭子,当时主要卖的是板鸭,但销售量小,一年就几百只。以前一直是凭口碑就在德昌附近卖,当时没想过要销售到外地。因为爸爸妈妈都是淳朴老实的农村人,而且家里穷,就想着能养活一家人就行。”
德昌受地理条件约束,供养鸭的水田较少,卢思思一家后来就找合作社帮忙养,鸭的产量渐渐提升,经营规模慢慢地也就壮大起来,大客户也逐渐增加。各种惠农政策支撑着卢思思一家专门修建了一个养殖场,不仅养了鸭子,也养起了鹅。每逢佳节的时候,鹅的销售量都会非常好。
2014年,“肖姐养鸭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每年10月以后是最适合腌制板鸭的时节,合作社都会聘请大量员工帮忙完成板鸭制作。因为腌制的板鸭味道正宗、地道,每年春节前后,亲自上门来购买或者打电话预定板鸭的客户源源不断。
“以前都是商家或者个人亲自上门提货,但今年他们给了建议,希望我们能开一个淘宝店,这样不用大老远跑来买,方便许多。我们采纳了客户的意见,预计今年年底会建立自己的淘宝网店。”为满足客户的需求,也为自家板鸭能够更好地远销各地,卢思思一家听取了客户的建议。
卢思思告诉记者:“为保证鸭子的质量和口感,在杀鸭子的时候,我们全程都是纯手工,松香这些是坚决不会用的。现在的养殖场偏小,我们接下来准备将养殖场扩大,规模再做大一点。”
卢思思的妈妈肖启学凭借自己从饲养到腌制板鸭娴熟的手艺,生意已经做了三十多年,她致富的秘诀不仅是板鸭的口感和味道,更是生意人的信誉。
本报记者 唐潇
会东县姜州镇民权村村民代表 黎洪平
勤劳才能致富
会东县姜州镇民权村大户代表黎洪平在2006年之前也是个一穷二白的小伙子,现在却是年收入十多万的烤烟产业大户,住着占地300多平米的二层小洋楼,一家五口其乐融融。他说,有今天的一切,都要靠政府的大力支持,当然,更重要的是要靠自己和家人的勤劳。
2006年,25岁的黎洪平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告别生活了多年的家乡外出打工,但无奈自己受文化水平限制,加上没有拿得出手的技术,他在外打工并没有淘到金。外乡打工的艰辛让他更加怀念家乡的温暖,再加上听说村里有人种烤烟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他毅然决然回到家乡务农,开始了十年的烤烟种植,到今天他靠着自己的勤劳,种植烤烟20亩,承包荒山100多亩种植果树,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这条道路上,越走越顺。
“不勤劳是种不好烤烟的,刚开始种烤烟的时候,啥子都不懂,移栽也好,田管也好,烘烤也好,哪样不是在土里头摸爬滚打学起来的……”皮肤黝黑的黎洪平不太爱说话,但一谈到自家的烤烟,话就多了起来。他告诉记者,种烤烟尝到了甜头后,他又在2011年承包了100多亩荒山种果树,现在有三、四十亩挂果,这么大的面积,光靠自己家的三个劳动力是完全忙不过来的,农忙时,就算请了工人,自己也经常累得直不起腰,但是“要想富就要吃得苦”。
黎洪平特别闲不住,除了要照顾自己家那么大面积的烤烟、果树,他还参加了村里的打井队,农闲时就外出去帮人打井,一年也有个好几万的收入。“我们的打井技术,是跟之前来我们村的外地上门女婿学的,大家都觉得这是一门可以讨口饭吃的技术活,这些年虽然家庭生活条件好了,但是不想丢下这门手艺,也希望能多赚点钱给两个娃娃读书用。”黎洪平说,他的两个孩子还小,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两个孩子能从自己身上学到勤劳才能致富的道理。
文/本报记者 李芳沁 比木日洛 图/会东县委宣传部 提供
新闻推荐
近日,为贯彻落实德昌县委、县政府扶贫开发攻坚相关精神,根据凉山州德昌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制定的《德昌县就业技能培训专项扶贫实施方案》,德昌县科协和德昌县林业局在德昌县大山乡开展了核桃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