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支持溪洛渡水电站的建设,四年前,王国英一家和其他村民一起从金沙江畔搬迁到了安宁河边的德昌县民主村。她也把家乡的地方特产金豌豆凉粉带到了这里,靠着自己的勤劳和坚持,她家的凉粉小吃在当地已经开始小有名气,生意越发得好,王国英一家就在这“第二故乡”扎下了根,日子也过得越发有滋有味。
走进德昌县麻栗镇民主村,一排排具有浓厚川滇风情的新村新房映入眼帘,这里住着一群为支持溪洛渡水电站的建设,从金沙江畔搬迁到安宁河边的人,来到这儿四年多了,他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今年41岁的王国英便是其中一员,她把金阳金豌豆凉粉带到这里,靠着勤劳致富,一家人在这“第二故乡”过上了幸福生活。
金阳凉粉到德昌
小生意做得不错
在德昌县麻栗镇民主村,有一家金阳金豌豆凉粉远近有名,那家主人就是王国英。4月7日上午,记者来到王国英家里时,她正在院里一边给客人切凉粉,一边爽朗地同村民聊天。
家乡的特产这边的人吃得惯吗?王国英说:“刚来的时候很难,后来大家口耳相传,觉得还不错,逐渐就好了。”她每天凌晨2点起来开始做凉粉和豆花,早晨7点开门,那时候上学的孩子、要出去做活路的人就来吃了,丈夫张进亮负责把豆花拉到外面去卖,王国英就在小院里守着生意。“有些路边开饭馆的还要专门到我家来订豆花,一来二去,小生意还是做得起走。”王国英告诉记者,现在她家每天卖凉粉和豆花的毛收入有300多元。
四年前,为支持溪洛渡水电站的建设,她家和另外120户人从金阳春江搬到德昌麻栗安家;如今,她的一家已经完全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当时22.8万买的这个房子,老家的拆迁补助有13万,又问亲戚借了9万多,现在钱已经还上了,还补贴儿子在成都双流开了家小店。”
丈夫残疾不能劳作
她扛起家庭的担子
据王国英介绍,一开始她每天只做三四斤凉粉和豆花,现在每天要分别做30多斤。因为丈夫张进亮右手残疾,这些活主要都是她一个人做,刚开始那两三年,一家过得很困难。
“我家有三亩三分地,原来在老家种过青花椒和脐橙,失去丈夫这个主要的劳动力后,就只有靠做点小生意过活。”王国英说,在金阳,几乎家家都会做金豌豆凉粉,她的手艺也是跟家人学的。“一开始要带着三个孩子,还要推凉粉来卖。刚到德昌,这边的人很多吃不惯我们的凉粉;于是出去打了一年工,又再回来卖凉粉和豆花。”
说起卖凉粉的渊源,王国英笑着说:“在金阳就从春江卖到对屏,又卖到县城,还在攀枝花去卖过一段时间。天无绝人之路,只要勤劳,总能有口饭吃。”王国英家的凉粉和豆花渐渐被麻栗当地人喜爱,做出了一点小名气;家里的三个儿女也到了工作的年龄,过年才回来,平时家里就她和丈夫、婆婆三个人,生活的压力没有从前那么大了,勤劳质朴的品格却一直跟随着她。
苦尽甜来
日子过得红火
去年6月,王国英和丈夫去成都双流参加大儿子的订婚,说起儿女的现状,王国英的脸上泛起欣慰的笑容,“大儿子在成都学修车,我们做凉粉生意攒了些钱,帮着他在双流县开了个维修铺子。女儿和小儿子也在外面打工,现在他们都能自立了。”
儿女都在外面难得回来,老了怎么打算?王国英笑着说:“现在住的这里有农村信用社、活动中心、幼儿园、中心校,在村级活动中心还有专门的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啥都好,就在这儿不走了!”
搬到德昌县麻栗镇民主村新村有4年多了,房前屋后的绿化植物也长得茂盛了许多,周围的邻里没事的时候喜欢到王国英家的小院里,偶尔还会有镇上、县城的慕名而来的客人,来吃上一碗凉粉,聊聊外面的世界。
在采访中记者得知,王国英周围的很多邻居都是四年前一起从金阳搬过来的。四年前,德昌县为了确保移民“安得下、留得住、能发展”,在搬迁群众迁入之前,民主村就进行了土地改造工程,“小改大、薄改厚、瘦改肥”。在安置移民后,德昌按移民政策足额兑现了民主村移民的全部实物补偿款和安置补助费,并调整其它项目资金配套解决了民主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实现了让移民在这里安居乐业。
文/图 本报记者 王媛
人物:王国英一家
德昌县民主村
新闻推荐
攀西绵阳南山国际学校首届英语艺术节开幕 南山+英语=国际范+普遍化
5月28日晚,攀西绵阳南山国际学校首届英语艺术节暨庆“六一”文艺汇演在该校体育场拉开帷幕。该校小学部、初中部、高中部的同学们用英语为在场师生和家长们表演了一个个精彩的节目,将现场气氛带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