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昌32个贫困村“第一书记”列席县委全委会
□本报记者 何勤华
8月27日一早,德昌县宽裕乡新裕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肖启信早早来到县委十二届五次全会会议室,会议还没有开始,他就打开会议资料翻看。“贫困村不脱贫、贫困户不脱贫,县级领导、联系部门不脱钩,驻村帮扶工作组不撤出。”一份会议资料里的这句话,引起了肖启信的注意,他甚至一字一句读了起来。
当天召开的这次会议,主题为***,参加会议的,除德昌县委委员、候补委员、县级各部门负责人外,还有该县32个贫困村的“第一书记”。
记者查看这32个贫困村名单,发现涉及全县15个乡镇,既有安宁河谷乡镇,也有偏远山区的乡镇。
德昌县委书记王顺云说,贫困地区思想观念陈旧、基础设施落后、产业支撑薄弱、社会事业滞后等问题突出,还面临因病、因灾、因残等致贫因素交织。“与不落下一户一人的全面小康社会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王顺云说,德昌县将以消除绝对贫困为目标,以***精准脱贫为手段,锁定32个贫困村、9095名贫困人口主战场,以乡镇为单位分年度制定到村到户的扶贫脱贫计划,确保2018年前减贫9095人,2019年和2020年做好脱贫人口的巩固工作。
肖启信今年已59岁,在基层干部中,算年龄偏大的。为何选择他到宽裕乡新裕村当“第一书记”呢,原来,他曾在宽裕乡工作过,对那里的情况比较熟悉。“全村有869人,但土地只有780亩,属于典型的地少人多。”肖启信告诉记者,这几年来,新裕村村民通过烤烟产业、外出务工等方式,收入上有了一些改善,但在全县来看,还是算贫困村。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查,作为第一书记,他为该村脱贫梳理了两条路:一是大力发展核桃产业,二是大力发展药材种植。
在32个贫困村帮扶表上,记者看到,每个村均有联系领导、联系部门和联系社会组织,结合实际,各村脱贫时间不一,小高镇海花村、王所乡响地村等6个条件稍好的贫困村,脱贫时间被确定为今年底前。
德昌县建立了扶贫攻坚“五个一”工作机制,其中就包括一村一名县级领导、一村一名“第一书记”等,实现贫困村驻村帮扶全覆盖。
新闻推荐
蹊跷 老人走了一年还在领养老金羞愧 其子如数退还近4万冒领钱
本报讯退休老人已经去世,其家属却隐瞒不报,并以该退休人员名义继续领取养老金。近日,德昌县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查实一起冒领养老金案件,并如数追回了冒领的近4万元养老金。2013年10月,德昌县社会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