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唐刚
无论你是自驾走高速,还是选择乘火车出游,经过德昌境内,那几十架120米高的大风车,一定会吸引你的眼球。这就是德昌风车的吸引力,也是麻栗镇的“荷兰风情”。
麻栗镇位于德昌县城北部,属德昌县北大门,更处于冕宁、西昌、德昌同城化发展的黄金通道,108国道、雅西高速、成昆铁路和即将开建的成昆高铁纵贯全境,境内有螺髻山4A级风景区德昌西片区、四川省首座风电场、彝家新寨、古迹大石墓、字库塔、大石崖攀援基地……区位优势明显,文化底蕴深厚,镇域经济潜力巨大。
今日麻栗 翻天覆地
1945年与阿月沟合并建阿麻乡,1951年更名麻栗乡。2012年,麻栗、银鹿两乡合并建镇,镇名为麻栗镇。
调查报告《红军长征途经德昌情况调查纪实》的作者邓天柱是这样描述1935年红军过麻栗的:
当红军宿营于麻栗寨时,几位红军战士到乡下(三合村)采购一些大米蔬菜,看见一间破烂的土屋里,一农民蜷缩在仅铺有几把稻草的地面上瑟瑟发抖,呻吟不已。红军战士忙进屋问明情况,了解到这贫苦农民叫宋玉清,因误吃野果上吐下泻已经两天,现已奄奄一息了。红军战士忙拿出烟土给他服下(烟土当时是红军用来交换实物的军响),竟然有奇效,腹不痛了,肚不拉了。第二天,他找到红军队伍,千谢万谢救命恩人,并要帮红军背行李。就这样,他每天给红军背行装到黄水塘,每背一次,红军给他一个钢洋。红军过完了县境,“救命恩人是红军”也深深扎根在这个憨厚的农民心里。
80年过去了,麻栗的变化也是翻天覆地,群众忍饥挨饿的日子一去不复还了。
如今的麻栗镇,作为四川省第一批百镇建设试点镇及全国、全省重点集镇,在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探索出一条绿色草莓、蒜薹、麻栗羊肉、建昌板鸭等高端农特产品生产加工营销的新路子,以现代农业发展带动旅游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群众致富增收,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全面构建镇域经济增长极,具有鲜明特色。主要支柱产业为烤烟、早蒜薹、蚕桑、早市蔬菜、甘蔗、规模化养殖板鸭与黑山羊、核桃、板栗、土豆、风力发电,以及风力发电旅游观光收入、螺髻山——鹿厂沟、老鹰沟旅游经济收入。
德昌风电,风起“钱”涌
拿风电来说吧,地处麻栗的德昌风电场是中国首个山谷风力发电场,也是四川首座风力发电场。
德昌风电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祥瑞说,德昌风力发电场的年发电量为3100万千瓦时左右,平均下来每天的发电量为8.5万千瓦时左右。如果按照一个3口之家、每天生活用电2千瓦时计算,德昌风力发电场一天所发的电量可满足10多万人用电需求。
德昌风电,风起“钱”涌。在麻栗镇党委书记张选宗的心目中,以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为契机,麻栗镇根据区位条件、比较优势、目标定位,发挥风电的独特性优势,全面整活土地、光热、水、劳动力、旅游等资源,保持发展专注定力,以实现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
记者看到,德昌“六个一”旅游发展思路已经明晰:一山(螺髻山生态探幽游)、一水(安宁河激情漂流游)、一风电(麻栗风电景观游),一城(阳光度假凤凰城)、一园(生态农业园区观光游)、一风情(傈僳族风情游)。
德昌旅游,凤凰欲飞。可以预见,红军路上风电兴,农民致富旅游火。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杨玲玲“当年红军长征从永郎经过时,也正是桑葚成熟的季节,当地有一户人家,家里穷得连被盖都有不起,这家的大嫂摘了一筲箕桑葚招待红军,没想到红军送了她三件军大衣表示感谢,后来这三件大衣破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