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在全省率先建立起孤儿和特殊困难儿童救助保障制度体系,让全州6326名孤儿和19072名特殊困难儿童的基本生活、医疗、教育等权益得到切实保障。这些孩子们的生活现状如何?他们还有哪些期盼和愿望?2月21、22日,记者来到凉山州德昌县凤凰社区、麻栗镇实地走访他们的生活现状。
□本报记者 李清波 何勤华 刘星
李蕤汲——“希望爷爷奶奶别太累”
21日下午的德昌县城阳光灿烂、春风和煦。
在县城一个贩卖纸巾的店铺门口,记者见到了特殊困难儿童李蕤汲。“没事就帮奶奶守店铺。”这位10岁小男孩在店里忙里忙外,与同龄孩子比较,他的身上显现出更多的聪明和勤劳。
李蕤汲的奶奶现场介绍说,在李蕤汲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便因病去世,她的母亲也离家再婚。于是,李蕤汲便一直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蕤汲的爷爷快80岁了。”来到县城凤凰社区李蕤汲的家中,记者注意到,他家50多平方米的瓦房位于城郊,家中虽然简陋但还算整洁,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电也一应俱全。“家电是孩子的姑姑和亲戚朋友帮到买的。娃娃听话懂事学习好,班上成绩一直是前几名。”在李蕤汲的小房间,他的爷爷指着墙上的奖状和小红花说。“孩子的基本生活费和教育的费用能够保障。”李蕤汲的爷爷告诉记者,去年以来,李蕤汲便享受了地方政府的城镇低保和特殊困难儿童补助,现在每个月有400多元的生活费。此外,老人每月也有社保,“家庭生活虽谈不上富裕、但还能维持。”
为了让李蕤汲能够受到更好的教育,在李蕤汲姑姑家的帮助下,李蕤汲的爷爷和奶奶去年开始在县城以每年1.4万元左右的租金开了一家纸巾批发点,“虽然生意不太好但也能多少赚点钱,至少孩子每年参加补习英语的1000多块钱有了”,李蕤汲的爷爷说,“娃娃喜欢读书、喜欢英语,在政府的帮助下,我们一家一定让娃娃把书读好。”“以后争取赚很多钱给爷爷奶奶用。”谈及未来,李蕤汲的语言显得实在。他说,他一定会好好读书不让爷爷奶奶失望。“希望爷爷奶奶别太累。”
丰松——“希望公公婆婆别太愁”
22日上午,见到丰松时,这名13岁的少年正在田间放牛。
丰松的家在该县德州镇阿荣村6组,距离县城不远、仅有半个小时左右的路程。“放牛、养鸡是孩子学习之外的生活。”丰松家的房屋是新修不久的砖瓦房,记者在他家注意到,家里的养殖业发展得还行。丰松的爷爷丰富说,自孩子的父亲在2003年因为车祸去世后,孩子便一直随他生活。
从去年开始,丰松受益的该县农村低保金和特殊困难儿童补助金共有200多元。“娃娃在县民族中学读书,现在4年级了,因为义务教育阶段免了学费,所以,我们主要负责娃娃读书的生活费。”丰富告诉记者,即将开学读书的丰松将继续寄宿在学校,每周的生活费要65元。“去年娃娃学习进步很快。”作为特殊困难儿童,丰松的成长除受到家人的关心外,还受到县民政局工作人员的关心。“孩子大了,心理辅导很重要,去年我们就到学校找孩子谈了好几次心,这也是他学习进步的重要原因。”县民政局社会事务股股长杨文琼如此告诉记者。
为让丰松的生活和教育得到全面保障,丰富和丰松的伯伯除了种了自家土地外,还在村里包了3亩多地种植玉米、水稻,另在农闲时还外出打工补贴家用。“只要娃娃愿意读书,我们就是再苦再累也要让他读书。”丰富说。“想以后能读职业技术学校学点技术、手艺,早工作早赚钱,希望公公婆婆别太愁。”虽然仅有13岁,但丰松显然对未来考虑得太多。尤其是担心能否顺利完成学业。而当杨文琼告诉他,读职业技术学校不要学费还有补助和爱心人的帮助时,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吴梦琳何勤华)12月8日,由某高校同学会组织的公益活动走进凉山州德昌县民族希望小学,为该县154名家庭贫困的孩子送上崭新的羽绒服,帮助他们温暖过冬。此后,这些校友将一对一帮扶这些学生,帮助...